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连梅 《工友》2012,(3):43-43
世间万物,都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关键看每个人的心态。简单与复杂,就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如今,当我把眼光投向人群时,我很难找到"简单"。当我转向一朵小花和一只飞鸟时,我发现了"简单"中的伟大与快乐。  相似文献   

2.
杨振  杨倩 《中国工运》2010,(12):54-54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根据《劳动法》对一起劳动侵权案作出一审宣判,因用人单位与一名职工连续3年多不签劳动合同,女工田某(化名)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自然"升格为“无固定期限合同”(见2010年10月18日《工人日报》)。这起判决让人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3.
闲话闲说     
《工友》2011,(4):58-58
中午食堂吃饭,打了一份回锅肉,我一看里面都是土豆片子,我就问给我打菜的人:"肉呢?"他还没说话呢,我后面的人就接着说:"回锅里去了。"——食堂里面永远都有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厌恶胡兰成     
周冬萍 《工友》2008,(3):50-50
"你的身材这么高,这怎么可以?"这是胡兰成与张爱玲初次相见后,胡送张到弄堂口,两人并肩走时,胡对张突然说的话。"只这一声就把两人说的这样近。"  相似文献   

5.
聊博一笑     
《工友》2010,(1):62-62
人不如鸟 这天,小华经过一家宠物店,看到一只十分可爱的九宫鸟,便上前逗它。但这只九宫鸟只会说“你好。”  相似文献   

6.
打电话     
周建苗 《工友》2011,(5):44-44
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好就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不平凡。"某台资企业招一名经理助理,我去应聘,于几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面试后,留下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一位清秀的小姑娘。但招聘只录用一人。  相似文献   

7.
秋雨桂花香     
鲍红艳 《工友》2012,(10):56-56
一场绵绵的秋雨,使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尽管桂树叶"叶密千层绿"依然遮不住"花开万点黄"的桂花骨朵。古人说得好: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唯桂花清可涤尘,浓能溢远。这正是对桂香绝佳的描述。花不醉人,人自醉。我撑着雨伞,漫步在桂树林中,  相似文献   

8.
曹旭峰 《工友》2007,(3):18-20
如果按8小时工时计算,在同一岗位上,一天24小时倒班需要使用3名工人。如果将工时延长至12小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班倒”,则只需要2名工人,企业就少支付一人工资。如果再狠狠心,让工人一天工作24小时,企业就省下了2名工人的工资。某些企业就是这样从工人身上“赚钱”的。本文的主人公耿红星和毛明国等人是原麻城北方科技公司(后更名为凯龙科技公司)职工,在公司工作近4年,每天工作长达12个小时以上,极度的疲惫和严重的睡眠不足,令他们神情恍惚,却得不到任何补偿……请看本刊记者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三个老人     
韩星 《工友》2011,(4):56-57
一天,一个妇女看到三个白胡子老人坐在她家前院。好心的女主人说:"你们一定是饿了,请进来吃一点东西吧。"他们问道:"男主人在不在家?"女人答道:"他出去了。"老人们回答:"那么我们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南京某外企30岁男性职工,一个月来连续加班,导致心肌梗死突发不治身亡。据了解,我国年轻人猝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北京,1998年120转运救治中年轻人猝死者80多名,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70多名。(5月24日《中国青年报》)按理说,年轻人正处于生命的黄金季节,他们拥有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生命力,与死亡隔着十万八千里。可他们,为何轻易倒在了死神的脚下呢?众所周知,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白领"一族,  相似文献   

11.
蒋勋功 《工友》2013,(2):58-58
一只玻璃杯子,如果装了牛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如果装了茶水,人们会说这是一杯茶水。不管装什么,人们都会说这是一杯什么。而只有在什么都不装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杯子,那么,这只杯子可以装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旭晓肥  罗斯 《工友》2013,(2):50-51
在你千万次的追问之后我选择了你的背影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目送》是全书的首篇,描写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长,目送父亲的远去。第二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亲,母女情感真心实意,让人感动。第三篇《十七岁》写的是青春期儿子的"独立",还有《爱情》、《明白》、《胭脂》、《为谁》等等,这些都是写父亲的逝,  相似文献   

13.
互动     
《农村青年》2006,(8):63-63
我是一个农家妇女,也是《农村青年》的一名老读者。我很喜欢这本杂志。结婚前我爱看,成家后我还是看。它道出了我们农村人的心声。它为我们农村人想点子、出路子、传技术。前些年俺村很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均耕地又少,农闲时节一到,村里人便无事可做。后来《农村青年》让俺脑子开了窍,长了见识。俺带头养起了牛羊。头一年挣了1000元。村里人看俺挣了钱,也都跟着养起牛羊来。现如今俺村家家是牛羊满圈,人人有活千,也不出门打工了。俺感谢《农村青年》办得好,给俺村指了一条致富路。可是俺还想求编辑一件事,请帮俺在贵刊上登个广告,好让俺村的牛羊尽快找到销路,卖个好价钱。谢谢!  相似文献   

14.
白纸和黑点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画了一个黑点的白纸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老师摇摇头说:“不,这是一张白纸。为什么你们只看见了上面的黑点,却看不到这实际上是一张白纸呢?”没错,白纸就是白纸。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了一个黑点,就否认它是一张白纸这个事实。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黑点,却看不到黑点所在的介质——白纸呢?这就像评价一个人,往往我们只看到了他身上的缺点,却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人一生中,总有做错的事,又何必悔恨一生呢?要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他吃五谷杂粮,就要经历…  相似文献   

15.
王道均  杜旭红 《工友》2008,(11):28-28
上世纪末,安陆市由于三个省直企业下放并改制,一下新增下岗职工1万余名,困难职工达到3018人。1999年8月28日,安陆市委召开了扶贫结对送温暖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带头与4户特困职工签订结对帮扶责任书,会上相继有10名市局级领导和10个单位分别与20名特困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  相似文献   

16.
    
刘墉 《工友》2012,(4):54-54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迟有时是那么优雅,像是"姗姗来迟"; 迟有时是那么威严,譬如"无体之礼,威仪迟迟";迟有时又是那么蕴藉,好比《诗经》中的"春日迟迟";而迟却又常变得那么令人沮丧,尤其是当我们发觉"今生已迟"。在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总是怕迟到学校、怕迟交作业,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相似文献   

17.
左崇年 《中国工运》2012,(10):56-56
日前,卫生部发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2-2015年)》(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应当设立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各地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专项资金。征求意见稿还要求,企业员工总人数超千人应当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6月8日《成都商报》)这条消息引来"板砖"无数,很多人认为这是"让企业办社会"、"侵犯企业自主权"、"向计划经济的倒退"等等。然而,笔者以为,卫生部"千人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具有标本示范意义和现实深远意义。这并非"对市场经济的反动",  相似文献   

18.
李小雪  铭钟 《工友》2010,(6):32-33
金融危机的"风头"未过,单位不减薪裁员,反而在合同未到期之时,主动与陈永福签期限更长的劳动合同,原因何在?老实的陈永福没有多想,让他签就签了,他想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儿戏"——  相似文献   

19.
上帝之托     
阿勇 《工友》2010,(6):63-63
有一位记者在梦中采访了上帝。 "人类有什么最让你惊讶?" 上帝答:"他们厌倦童年,他们忙着长大,然后又希望回到孩提时代。"  相似文献   

20.
韦其江 《工友》2011,(11):48-49
报道的头天晚上,为了节省开支唐僧租了天庭郊区的一间地下旅馆。"真是一支有组织、无纪律的团队。工作没完成,明天就我一人报道,这下肯定是‘鸡窝里耍把戏’了。希望观音姐姐看在我平时为她做了那么多的缺德事,能为我说说情。”唐僧脱下袈裟,心里暗暗嘀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