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眭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2.
卢继元  孙博涵 《唯实》2011,(11):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成就斐然。其基本经验是:必须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增强民生建设的自觉性;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状况的第一要务,为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必须深刻吸取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把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与共产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起来;必须精准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方向,让改善民生成为衡量当代中国改革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宫宝福  焦艳 《湘潮》2013,(8):3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又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党中央集体的完善,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同时,不同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体系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共产党更好的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蕴涵的丰富的民生思想,提供了观察当前社会民生问题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解决目前诸多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创造的理论,是因时而生的民生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时代民生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问题,提出诸多独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内容厚重、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价值的学术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7.
孟立永 《世纪桥》2013,(15):7-8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党在不同时期汲取了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合理内核,又根据各个阶段实际情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这体现了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理论上的继承和实践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伴随着民众的期许与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趋于成熟,中国梦从生成、提出到成为全民共识也经历了时光的积淀、自身的完善以及凝聚了人民的期待.中国梦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历史坐标上、发展动力以及群众基础上具有契合点,两者在理念维度、实践维度以及互动维度上能够进行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治理,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陈理 《前线》2012,(10):16-21
刚刚过去的十年,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也很不平凡。今天的中国,呈现给世人的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当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打量并满怀兴趣探究中国发展背后的秘密时,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妥善应对挑战、化解矛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新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民生”、“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符号唱响在政治天空中,不仅昭示党执政理念的更加纯熟和进一步升华,更是一次对社会主义固有民主的回归,即不仅从实践上践行着民生理念,更从理论上确立了民生理念的内涵、现代意义、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社会公平、分配公平作为主要选点。科学发展是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和谐是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底线,分配公平是改善民生的实物底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日臻成熟的过程中,中国梦也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和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而向前发展,它在一定意义上是民生全面发展之梦,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过程,更是人民不断获取幸福生活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回顾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剖析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相契合的特征,在深入了解中国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促进两者双向建构、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民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王骏 《前线》2012,(10):26-31
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处处闪耀着民生关怀的深刻思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经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保障;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民生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颜晓峰 《前线》2012,(12):161-1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拓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了基本框架、规划了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逐渐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15):17-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贾建芳 《红旗文稿》2012,(24):11-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扩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从纵横两个角度规范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以及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更明确地揭示了各阶段探索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