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今天,认识和了解他一生的读书情况,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晋 《新湘评论》2013,(24):16-21
毛泽东怎样读书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毛泽东1939年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  相似文献   

3.
裴小明 《党史文苑》2011,(6):43-44,4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学习成才的典范。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博而精"的读书取向、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读书风格、注重"讨论式阅读"的读书方式、"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的读书热情、"学以致用"的读书目的,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6):33-34
毛泽东一生酷爱学习,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即使是重病缠身、弥留之际仍然没有停止学习。毛泽东读书,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文、史、哲、军事、自然科学,古今中外,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6.
庞培法 《党史文汇》2002,(12):43-45
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读书学习,曾经对此作过多次重要指示。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毛泽东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主持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及林克等参加的读书小组,采取边读边议的方法,逐章逐节地学习讨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是最重要的一次读书活动。一1956年党的“八大”之前,我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显著成果。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读书石"具有永远的昭示作用。读书无需太多投入,  相似文献   

8.
孟红 《党史天地》2009,(11):4-8
毛泽东作为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方面的事迹尽人皆知.而在学习上的事情,人们也对他喜读史书、于诗词颇有造诣及汉语功底深厚等熟知很多.但对于他学习外语的经历,外界却知之甚少。学外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陈云的读书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心文 《党的文献》2005,1(3):45-48
陈云在延安时期十分重视读书学习,把读书当作共产党人的责任.他主要阅读三方面的书籍:党的基本理论、经济学和哲学.他对三类哲学著作特别感兴趣: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著作.陈云通过读书学习,总结出五条经验和十五字方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5):32-33
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对于党员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为衡 《前线》2014,(3):123-124,12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许多时候,他对子女、对亲友的家风教育主要是通过家书来实现的。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今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些人情入理的家书,依然会被毛泽东崇高的精神风范所打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图书馆蒋俊玲毛泽东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还是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他总是手不释卷,不停地读书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搏浪前进。他的一生,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东山高等小学堂藏书楼——毛泽东一生中“迷恋”的第一个图书馆1910年...  相似文献   

13.
最近阅及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特别是他学英语的一些细节.不禁想起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说"挤时间".还有些被动和勉强的感觉,而毛泽东却欣然把工作以外的时间,也就是休息时间大都付与了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酷爱读书学习,他读书学习的精神、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特点、读书学习的态度和学风,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6.
张青 《世纪桥》2012,(24):51-53
作为革命领袖、一代学习大师,毛泽东一生与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毛泽东都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了英语学习上的一个个障碍,其中他立足斗争需要、注重实践应用的学习思想,不耻下问、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借鉴的。重温毛泽东学习英语的宝贵精神,对当下我们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9,(9):64-64
毛泽东早在17岁那年开始学习英语 很多人认为毛泽东是在晚年开始学英语,但是,毛泽东接触英文实际上是很早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中提到,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老家,进入湘乡县城新式学堂——东山小学堂读书,那里有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教英语和音乐。所以,毛泽东最早是在17岁那年开始学习英语的。  相似文献   

18.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党内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主要体现在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重温毛泽东读书之道,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启示意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读书内容要系统全面,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兴趣和恒心。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10,(9):47-48
<正>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有9万多册。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他确实做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