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老师,我种的大棚黄瓜怎么总是落果?瓜叶也显得无精打采的?” 高柳镇冯家村的崔建平通过视频举着落果和瓜叶,正在向农业局蔬菜站的高级农艺师徐传铭请教。“这是霜霉病,你可以买点百菌清喷叶。”虽然相隔几十里,徐老师凭经验便判断出植物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老李,咳嗽好多了吧?注意保暖,别着凉!”“好多了,一直按照您的建议保养呢。叶老师,您这是买菜还是遛弯去呀?”还没等叶老师回答,一位刚走进小区的居民就迎了上来,“叶老师,您快帮我看看这张化验单吧,大夫说没大碍,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好,好,我来看看。”  相似文献   

3.
“你的老板最近让你做什么?”问这句话的人不是打工仔,而是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而非老师,这是当前各高校研究生们为导师打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特价空调99元”、“特价手机1元”……“十一”黄金周里,这样的促销广告屡见不鲜。然而,消费者是否真的享受到了“特价”呢?  相似文献   

5.
尹丽 《党建文汇》2011,(1):32-32
近日,一位老师走红网络,因为大家画图都用尺。而他用的却是“板凳”。“我们的教育经费都花到哪里去了?”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记者了解到,  相似文献   

6.
魏敏生 《廉政瞭望》2011,(11):45-46
人们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我从小就相信,因为父母给我讲过,老师也给我讲过。作为自小就是一个乖娃娃和好学生的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了,也为人父了,要讲给我的子女听,也要讲给我的学生听。如果像我的老师和父母那样讲,又有一点不甘心。哪一点不甘心呢?可能是认为照样讲太简单了吧。难道这道理有变化?想来想去,现实中有许多现象不是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7.
吴群 《党建文汇》2008,(6):54-54
“王老师,你考上公务员花了不少钱吧?” “考试很公正,不用花钱的。” “不花钱?你上面肯定有人!”  相似文献   

8.
<正>“老师,我们村目前种植了川白芷,但收获的时候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怎样才能降低成本?”“老师,你刚才讲的内容我没记全,能不能提供一份技术手册给我们?”……2月3日,由重庆市大足区委组织部和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委组织部共同主办的“双圈互动·共享共富”专题党员冬训班在位于大足区铁山镇的重庆惟德农业科技公司示范种植基地开课,学员们一来到基地便迫不及待地围着专家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和“走西口”的热播,很多人都想了解这两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09,(8):99-100
快乐大叔闲来无事,在家看电视,拿着遥控器一通狂搜,却发现一个秘密:原来竞有七八个台都在播放同一部电视剧,有的播得快,有的播得慢,有的竟会两个台同时在播同一部同一集的电视剧。“撞车”之外,还有更离奇的,就是电视节目“自相矛盾”,自己和自己“打架”,自己和自己“对对碰”,你说白,我说黑,如果不是同一个电视台的话,  相似文献   

11.
丁华乾 《当代党员》2006,(11):51-51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蜜蜂对不请自来的入侵者是毫不留情的。它们屁股上的针刺令任何垂涎蜂蜜的家伙都忌惮三分?不过当蜜蜂遇见它们的死敌——黄蜂的时候,却住往在劫难逃大黄蜂专门侵入其他种类的蜂巢,掠夺别人的幼虫供自己的幼虫食用:有些种类的蜜蜂对这种强盗束手乇策,无辜的蜜蜂一只叉一只地站出来保卫他们的家囤,但是却被耶卜强盗一只又一只地撕碎。当所有的卫士都牺牲了之后,大黄蜂就轻轻钕松地进入蜂巢,把幼虫部挖出来。  相似文献   

13.
4月28日,英国时任首相戈登·布朗在英格兰西北部大曼彻斯特区为工党拉票,一位66岁名叫达菲的女选民走到布朗面前,对工党执政期间有关政策提出质疑,布朗也耐心地向她解释实行这些政策的原因。在两人谈话结束后,布朗对达菲表示感谢之意。布朗上车后立即“原形毕露”,向助手发泄怒火:“那是场灾难。根本不该让我和那个女人见面。谁出的主意?”“该问的都问了!她是个偏执的女人,还说自己过去是工党的支持者,真是可笑。”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3,(22):54-55
近日,亲子真人秀节目火得一塌糊涂,也掀起了新一轮的育儿热潮。回顾国际政坛,也有这么一群老爸,他们日理万机,是否会抽出时间来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呢?这些政坛奶爸与自己的宝贝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亲密互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谭琼 《学习导报》2012,(14):16-17
“微时代”来临,应该怎么把握自己的网上行为?上微博要掌握哪些技157怎样把握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提升干部“微素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1,(9):58-59
在制度和理性无法到达之处,唯有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文化与公司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日本如何一步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1951年,日本商人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踏上了美国土地。  相似文献   

17.
正"师傅",一般是对掌握或传授技艺人的尊称。比如工厂的徒工、饭店的学徒、戏剧行业中的学员,都对向自己传授技艺的人尊称师傅。我的"师傅"杨殿通,曾是《河北日报》的名记者、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社长,我之所以称他为师傅,是因为他是向我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人。这在学校里称老师,但报社没称老师的习惯,年轻的直呼其名,年长的称"老×",从总编辑到部主任无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金堂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面对党旗问三问”活动,具体内容是普通党员问:“在党旗下,昨天,你说了什么?今天,你做了什么?明天,你将留下什么?”干部党员问:“入党为了什么?在职干了什么?为民做了什么?”使不少党员干部在“面对党旗问三问”活动中重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时下,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在抓经济建设时,忽视了思想建设。比如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叶群众提出的问题敷衍搪塞,常常是说得…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时,都清楚记得这样一句话: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无论过去多少年,每一个党员回忆起自己入党的一幕时,那铿锵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像入党誓言中所说的那样,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比如,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将农民负担减下来,这本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可到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往往中途受阻,贯彻不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摆正“大义”与“小利”的关系。所谓“大义”乃党和国家的政治原则,“小利”…  相似文献   

20.
形形色色的福利 李老师在某名牌高校附属中学担任多年体育老师,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不过,相对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他的收入差了一大裁;即使是和校内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他的收入也要低得多。“我不会跳槽,不为别的,就为了我儿子。”李老师说,“儿子马上要上中学了,如果光凭成绩肯定进不了我们学校,不过我们教职工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来。”李老师觉得,能够让儿子不用花高价就上个好中学,这比他的大学同学省了很多钱,而且将来上好大学基本上就有保障了,这也能让自己省不少心。“省钱又省心,我觉得比多挣几千块钱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