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绍来 《实事求是》2012,(1):109-112
民主有无姓“资”姓“社”之分?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提姓“资”姓“社”?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引起学界的热烈争论,本文对这些争论进行综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2.
温继平 《求贤》2010,(2):34-34
王彦生同志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范,展现了当代组织部长的精神风范.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行为标杆。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学刊王彦生事迹要“内生于心、外化于形”,提升五种品质:  相似文献   

3.
“高高看群众.低看自己”.是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对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组织部长王彦生的一句评价。王彦生当了11年组织部长.从来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从来没有忘记百姓疾苦.从来没有在群众面前摆过架子,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人宴请,从来没有利用公权办过私事.从来没有提拔过“带病干部”,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惧.不受亲近所累.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对待姓“社”姓“资”问题刘炳瑛现在有一种议论,似乎搞市场经济就不要再讲姓“社”姓“资”问题了。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其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质的区别,才谈得上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专门收看了已故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感触颇深。同为基层的组织部长,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学习践行王彦生精神应从四个方面努力,自觉担负起忧党、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6.
组织部长下基层只有在“真”上下功夫,才能确保“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取得实效,树立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2月10日,邓小平和杨尚昆视察中国与比利时合资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净化车间观看引进设备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工作时,邓小平向身边人员发问:“你说这台设备是姓“资”呢,还是姓“社”?”身边人员一时答不上来。于是,邓小平深思熟虑地说,这台设备原来是姓“资”的现在是姓“社”的。“社”可以变成为“资”,“资”可以变成为“社”。现在“资”和“社”的争论还没有完,这是个大的原则问题。我就要点“资”,为什么?因为“资”可以转变为“社”。邓小平关于姓“资”姓“社”谈话详情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作出决定,追授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向王彦生同志学习。(其事迹详见本期上第34页)决定指出,王彦生同志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相似文献   

9.
马自忠 《共产党人》2004,(19):14-15
党校的性质就是姓“党”,党校必须姓“党”,这是一条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一刻也不能偏离。面对国际风云复杂多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思想意识错综复杂的局面,党校的性质不能变,干部培训不能讲买卖,党校这一块净土不能被玷污。  相似文献   

10.
《求实》1992,(4)
在目前改革开放中,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凡事先问是姓“资”还是姓“社”。我们应如何理解姓“社”姓“资”这个问题呢? 1、找们是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因为在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中,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个根本的原则问题。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大方向,贯彻执行好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实  相似文献   

11.
姓“资”姓“社”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对其如何认识关系着整个改革开放的全局。前一时期,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说“三资”企业是和平演变的温床,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姓“资”。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改革开放以前,差不多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所搞的“贫穷的社会主义”,表面上姓“社”,实质上搞得社会主义没有多少吸引力、凝聚力,人们口头上唱“社会主义好”,心里却在嘀咕:“肚子没吃饱”。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用小平同…  相似文献   

12.
王彦生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在位时让党员干部由衷敬佩,离世时让群众洒泪相送。他走了,没留下什么临终遗言,留下的是“山生”博客和大量工作手记;没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留下的是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的身影;没留下什么丰功伟绩,留下的是被众多党员干部群众称颂的口碑。  相似文献   

13.
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有的同志把“解放思想”、“不搞争论”理解为改革开放中可以少讲或不讲姓“资”姓“社”。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下简称三卷)后,觉得这种看法是十分浅薄的。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小平同志是处处捍卫社会主义的。在三卷中,他在开篇说明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最后一篇坚定宣告“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83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全书有100多处明确说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在“搞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显然,把小平同志“解放思想”,“不搞争论”理解为不问或少问姓“资”姓“社”是不正确的。那么,什么是邓小平同志科学的姓“资”姓“社” 观念呢?这是学习三卷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习三卷,正确地看待姓“资”姓“社”问题,就要在三卷中寻找一个如何区分“资”与“社”的思想体系,而不是着眼于只言片语,抓住其中几个简单的抽象结论作文章。对此,我认为至少应当从三个不同  相似文献   

14.
国家体改委领导同志最近在谈到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时指出: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有五个界限应该划清。如果划清了,我们的思想可以更解放一点,胆子可以更大一点,步子可以更快一点。 这位领导同志提出的五条界限是:一、本来不是姓“社”的,或者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曾经采用过的一些作法,而我们却往往将共作为社会主义所固有的东西了,如平均主义、“大锅饭”。二、本来并不姓“资”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来批判,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二、本来既不姓“资”又不姓“社”,属于中性的,却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如股份…  相似文献   

15.
说“贵”姓     
两人打交道,不知姓名,于是握手寒喧,要问一声“贵姓”。这“贵”字是敬辞,并不是说姓有贵贱之分,但也有“并非如此”的时候。读鲁迅《阿Q正传》,在介绍阿Q的姓氏时,就写道:“有一回,他(阿Q)似乎是姓赵。赵太爷儿子进秀才,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其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有些起敬了。”听赵而起敬,这“赵”姓自然是真正的“贵”姓了。读到后来,这印象越发被证实了:第二天,赵太爷一见阿Q便满脸怒气,甚至给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相似文献   

1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是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榆社县段家庄村共产党员康建华,在面临是留村当党支部书记还是外出挣钱的抉择时,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他说:“谁叫咱姓‘党’,没说的。” “咱姓‘党’”,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示了康建华强烈的党性观念。正是他牢记自己姓“党”,才坚决服从  相似文献   

18.
组工干部的楷模——王彦生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铮铮誓言,树立了组工干部的伟大形象。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备受震撼。这震撼中有感动,有敬佩,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服气。我作为和王彦生同志担任相同职务的县委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1):123-123
和其他姓氏自中原向外迁移不同,“吴”姓是一个发源于南方,然后向北方发展进而遍及全国和海外的姓氏。  相似文献   

20.
股份合作企业姓“公”不姓“私”──兼论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改革陈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抓大放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方针。搞好大的,就抓住了国有经济的大头,它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从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