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迪 《当代世界》2010,(2):33-34
近期,一名曾在也门受训的尼日利亚男子在美国制造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后,落户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宣称对此负责,并进一步发出针对西方利益的恐怖威胁,也门国内安全局势骤然紧张。一时间,也门是否会成为美国新的反恐战场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东变局发生以来,教派因素不仅成为影响阿拉伯国家转型的重要因素(如巴林、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动荡中的教派矛盾),而且充当了各派力量尤其是地区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工具,对中东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组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0年以来的中东变局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导致中东政治中的教派矛盾不断被激活,并成为影响中东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巴林教派矛盾的形成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其实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派矛盾是巴林逊尼派王室和什叶派反对派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其次,教派矛盾成为沙特抗衡伊朗的重要工具;最后,美国和西方是巴林教派矛盾的背后推手。因此,认识中东的教派矛盾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更要重视挖掘教派矛盾的历史与现实根源。在中国,学界要做到历史、客观地研究,在舆论界宣传层面要做到保持清醒,避免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3.
奥拉基之死     
于英红 《南风窗》2011,(22):86-87
他是美国国会穆斯林员工协会的首位伊玛目,也是被中情局追杀的第一位美国公民。10月1日,美国国务院就前一天美中情局无人机在也门东部沙漠击毙"头号恐怖分子"安瓦尔·奥拉基,向其公民发布全球旅行预警。作为"基地"也门分支领袖,美国出生的奥拉基自2007年一直在也门东躲西藏,这次被暗杀可能是也门总统萨利赫玩弄的复杂权力游戏的一部分。而对美国穆斯林来说,奥拉基在2002年回也门之前,还是一位颇受欢迎的伊玛目,作为中情局追杀和追捕名单上的第一位美国  相似文献   

4.
沈旭晖 《南风窗》2010,(4):76-78
美国当前的反恐主要采取守势,而不是攻势。当也门民兵和沙特恐怖分子可能结成联盟,美国更不可能高调进入也门,因为那会更快让美国直接面对沙特问题,需要付出沙特分裂的代价。奥巴马所能做的,除了秘密训练也门反恐部队,就是效法小布什支持埃塞俄比亚出兵索马里打击极端教派武装的故例,鼓动沙特以国际维和部队之名在也门维持秩序。  相似文献   

5.
周边风云     
谢奕秋 《南风窗》2011,(10):15-15
也门订总统交权方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也门反对派联合阵线接受了一个让总统萨利赫下台、同时豁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协议。协议方案获得了美国和沙特、阿联酋等也门邻国的支持。由于越来越担心躲藏在也门的基地组织将利用这场政治危机发起恐怖袭击,上述国家的外交官对也门双方展开游说,劝他们接受这个方案。根据协议,在萨利赫和反对派联合阵线正式接受方案30天之后,萨利赫必须向副总统交权。反萨利赫示威的急先锋——示威学生中的强硬派活动家说,  相似文献   

6.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1,(10):15
也门订总统交权方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也门反对派联合阵线接受了一个让总统萨利赫下台、同时豁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协议。协议方案获得了美国和沙特、阿联酋等也门邻国的支持。由于越来越担心躲藏在也门的基地组织将利用这场政治危机发起恐怖袭击,上述国家的外交官对也门双方展开游说,劝他们接受这个方案。根据协议,在萨利赫和反对派联合阵线正式接受方案30天之后,萨利赫必须向副总统交权。反萨利赫示威的急先锋——示威学生中的强硬派活动家说,  相似文献   

7.
欧阳觅剑 《南风窗》2014,(15):30-36
转基因话题是公共舆论中的大热点,两边吵得一塌糊涂。我们可以试着套用马克思的句式来描述这一论争的发展态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挺转派”和“反转派”。  相似文献   

8.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战引发美国国内的利益分化,部分州坚定支持对华发动代价高昂的关税战,部分强烈反对,还有一些则摇摆不定。从产业地理政治视角出发,基于贸易结构和对华依赖程度两个维度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产业政治地理进行类型化分析后发现,美国各州对华贸易偏好的有四种主要倾向:出口导向—对华贸易依赖度高的“经济接触派”、出口导向—对华贸易依赖度低的“观望派”、进口竞争—对华贸易依赖度高的“经济遏制派”及进口竞争—对华贸易依赖度低的“议题联动派”。贸易结构和对华依赖程度塑造了美国各州差异化的经济利益,所形成的地区整体对华贸易政策偏好经由选举制度投射至决策主体——总统和国会,对国会议员而言,重点关注本选区选民的诉求;对总统而言,侧重点在于摇摆州和票仓州的选民利益,二者在沟通、互动和妥协后达成“有限一致”并输出为最终的政策结果。通过对两组代表性案例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与密歇根州和马萨诸塞州进行比较分析,印证了美国对华贸易决策背后的产业地理逻辑。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4,(15)
<正>转基因话题是公共舆论中的大热点,两边吵得一塌糊涂。我们可以试着套用马克思的句式来描述这一论争的发展态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挺转派"和"反转派"。在既有的争论中,核心议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个议题当然重要,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到安全性上,就导致了对另一个同等重要的议题的忽视,即与转基因相联系着的知识产权议题,以及以知识产权为工具的资本扩张和积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言,“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理想的敌人就是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敌对,在种族和文化上与美国相异,在军事上有足够能力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可见,在意识形态上对美国构成威胁是成为美国“理想敌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意见与媒体     
德国《明镜》周刊2D05年1月7日文童:《基地组织的"财政部长"受审》近日,2003年初在德国法兰克福被捕并引渡到美国的阿里哈桑将在纽约出庭受审,这个也门人被指控为拉登筹款2千万美元。去年11月15日,另一个也门人穆哈默德因企图在白宫大门外自焚而被联邦调查局逮捕,当火焰燃起时,这个52岁的也门人起初还试图站着,但终因痛苦不堪而倒地  相似文献   

12.
持续七年之久的也门危机深陷僵局,表现在和平谈判步履维艰、地缘政治对峙僵持不下、人道主义援助困难重重等方面。也门危机久拖不决,不仅恶化了中东地区的传统安全形势,而且危害了也门民众的安全状况,助长了极端主义问题。前总统萨利赫遇害之后,也门爆发了新一轮军事对抗和政治博弈,局势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治解决是破解也门僵局的唯一出路,这既需要各利益攸关方尽快达成和平协议,更需要也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1年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被迫下台后,也门政局一直险象环生,全国和解对话裹足不前,所谓"也门模式"[1]始终面临巨大考验。2014年7月,政府燃油补贴改革引发新一轮抗议潮后,胡塞反政府武装乘机发动"人民革命",先是进入首都萨那,随后全面夺权。萨利赫之后上台的哈迪总统逃离萨那另立政权,造成当前也门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胡塞武装的异军突起严重冲击也门传统政治生态和国家稳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新年伊始,朝鲜和美国围绕核问题的斗 争日益升级。韩国派出特使出访中、俄,日俄首脑会晤重点谈核问题,俄还派特使与金正日见面;美国在加强与其盟国磋商的同时,派特使访问中、俄,寻求合作;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2月12日审议了朝鲜核计划……。一时间,朝鲜核问题成了除美国攻打伊拉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春季以来,在俄罗斯与美国及欧洲关系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乌克兰在其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蠢蠢欲动",促使此前相对稳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突然紧张,进而引发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整个西方的敌对性军事互动陡然升级,有关方面调兵遣将,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乌克兰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围绕乌克兰争夺战而展开的一场战略博弈,暗含各方深刻的战略考量.鉴于俄美以及俄乌关系及其负面的相互认知、截然对立的战略考量和结构性矛盾,目前这场危机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未来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西方以及乌克兰难以走出激烈博弈与对抗的"魔咒",乌克兰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伊朗是当今世界一对头号冤家,美国视伊朗为"邪恶轴心",伊朗称美国是"大魔鬼",两国关系充满了敌对、威慑、挑战和对抗,对峙长达28年.这是美苏冷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对国际局势影响最广的21世纪版的冷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20世纪欧洲哲学研究专家、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哲学系教授埃米·艾伦(Amy Allen)供稿。他在文中指出,权力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是现代性的核心,但却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作者回顾了法兰克福学派前三代代表人物的批判理论,认为他们不是片面强调权力,就是片面强调理性,却始终没有对权力与理性之间既相互矛  相似文献   

18.
意见与媒体     
年来我们现在看问题的方法是: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灾难,但这也赋予了我们要示世界其他国家赞成我们的意见的权利。如果他们不赞成,那他们就只能下地狱。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4月15日强烈批评了9·11事件以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称美国不可能杀光或者监禁所有敌人,也不可能占领所有敌对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底突尼斯爆发导致政权变更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其示范效应很快波及埃及、也门、利比亚、叙利亚等北非、西亚众多阿拉伯国家,至今仍未消退,此被称作“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地区形势与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以来,也门危机持续升温,尤其2015年3月沙特空袭胡塞武装,意味着也门危机已由内部冲突升格为地区冲突。这场危机是沙特与伊朗间的"代理人战争",是沙特与伊朗无处不在的"新冷战"的最新标本。总体看,沙特与伊朗的地区争夺,对地区格局产生多重负面影响。沙特与伊朗崛起成为"新常态"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多极并存且相互制衡,由此使地区格局维持脆弱平衡的状态。2011年中东剧变后,中东原有政治生态被打破,地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在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