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费尔巴哈哲学中"类"指谓人的本性,体现人的"内在生活".费尔巴哈对"类"的思想规定导源于对宗教神学、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则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实体性思维逻辑和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立场,从人的生命活动入手赋予"类"以真实的历史内涵与人性逻辑,真正实现了类和人本性的内在统一.在哲学观的意义上,就"中西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具体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恰恰是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类哲学"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开展西方哲学史研究的理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天成 《理论探讨》2003,1(6):33-36
几十年来,在我国哲学界,西方哲学史的研究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受前苏联西哲史研究的影响,被设定种种清规戒律,处于畸形发展状态。要想打开西哲史研究的新局面,必须对以往西哲史研究的理路方法进行重新审视。进入21世纪,哲学界逐步认同现代人类学的思维范式,运用这种现代思维范式对西哲史重新定义和梳理,已顺理成章地成为西哲史研究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对马克思早期思想逻辑进程的研究中,国内最近一段时间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条逻辑"展开了"南北之争".在双方的背后,"接着说"便成为一种积极的学术态度.在不局限"论争"的问题域基础上直接追问:"类本质的异化"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那里是否得以承接?在<手稿>时期,马克思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遗迹"的问题?如果说不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时期"又会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引起哪些问题?从而认为,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后缀的"唯物主义",在一般唯物主义基础上通达辩证唯物主义,最终拉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种革命性变革的哲学史意义在于马克思哲学不仅是传统哲学的终结者,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马克思哲学成功地引领了西方现代哲学进入全新的研究域,使哲学研究主体从宇宙本体转向现实的人,研究对象从思维世界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研究范式从知识论范式转向生存论范式。这是把握马克思哲学真精神、理解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1)
要真正走进马克思哲学视野之中,有必要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重新解读。《巴黎手稿》是最重要的文本,部分研究者对费尔巴哈的哲学地位存在着双重误读。其一,认为马克思高度重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误以为费尔巴哈理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二,在解读《手稿》时忽略了马克思阐述的劳动实践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化"。这有悖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发展逻辑。前者导致了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被高估,后者导致了马克思哲学的被低估。马克思在随后发表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鲜明地提出了区别旧唯物主义的"革命的实践"观点,系统地阐明了劳动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5)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哲学形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二、三、四条的重新解读,分析贯穿于其中的"实践""思维"等理论内涵,运用语义分析和逻辑推演的方式明确《提纲》这三条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7,2(3):54-58
科学把握“费尔巴哈派”和“中间环节”概念的内涵,是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费尔巴哈派”实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欢迎”态度,二是费尔巴哈哲学对他们的“强烈地影响”。“中间环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人本学的思维路径;无神论的宗教异化思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费尔巴哈哲学“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空场"在客观上形成了构建当代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理论困惑.但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理路,我们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内蕴于其中的文化指归,从而确立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前置性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和关注.其次,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人学转向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为文化哲学的论证提供了生存论意义上的论据.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人的全新生存方式的理论解读展现出明确的文化指归.无论是着眼于文化现象的哲学分析,抑或是立足于文化视角的理论阐释,当代哲学研究已经扬弃了单纯的理性思辨,转向对于人的存在的文化解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后世哲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指归在当代的理论延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2021,(3):43-5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唯一系统解读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实质的著作。贯穿该著的中心线索恰恰在于,恩格斯通过着重探赜以"逻辑在先"为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其理论顶峰也即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在呈现黑格尔辩证法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又指出其出现内在矛盾的必然性,特别是费尔巴哈以"感性在先"取代"逻辑在先"依然陷入抽象形而上学思维的深层根源,进而全面揭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改造,从中真正彰显出辩证法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的主客辩证法夸大意义逻辑功能,神秘化由意义逻辑衍生的同一性,从而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只能围绕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展开——主客批判逻辑。后现代性哲学视野中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非同一性意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对同质性思维予以批判的同质否定逻辑。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哲学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理解的最大困境都是根源于意义逻辑,前者把意义逻辑置于天国思维,后者遮蔽意义逻辑。因此,应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性哲学的视野,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重新审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应被理解为尘世和谐逻辑,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力从思维方式视角透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实质与价值原则。文章首先揭示了“道德主义范式”、“阶级斗争范式”、“实证化范式”和“乌托邦范式”等思维误区所具的特征;其次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对现实矛盾的如实把握为逻辑起点,以“以人为本”为价值立场与原则,内蕴着实践生成性、生活主体性,以及关系思维、未来思维和宽容思维等特征,从而形成完整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于以19世纪为时间界限把哲学划分为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但是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相互区别的理论判据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思维方式、研究纲领、理论框架是什么?它们各自的逻辑起点、理论重心和思想结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还是现代哲学?如果是现代哲学,那么它与其他现代派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相同步,与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和国际潮流相伴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研究范式、"人学研究范式"和多种研究范式。文章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现状,审视"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研究范式"两种主要研究范式发展的逻辑必然、反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超越和扬弃两种研究范式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构建个人与社会"互构谐变"观,实现个人与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5,1(3):53-55
费尔巴哈没有抛弃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反而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直观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罗蒂是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推进哲学向后现代前进的道路上他获得许多赞誉,也背负着较多的批评。从罗蒂哲学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框架出发,阐明了罗蒂新实用主义哲学基于基础主义的逻辑起点,以解释学化基础主义、以协同性化客观性和以弱理性化强理性的逻辑路进把传统哲学改造成教化哲学。在此基础上,指出罗蒂哲学的致思进路并非消极意义上思维的退守,而是中庸的智慧展现,这为重新评价逻辑哲学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为《费尔巴哈论》)的单行本发行已经一百多年了。此书一直被认为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专著,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哲学上的各种奇谈怪论,都起了重用作用。可是,最近有些人认为,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没有提到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相似文献   

18.
在《巴黎手稿》这个文本的"前后"和"内外",马克思已经有自己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致思逻辑",即他已经注意到了感性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感性的人的活动,"四重异化"便是其逻辑产物。因此,马克思虽然借用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彻底的费尔巴哈主义者。发掘并澄明这一视角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庆华 《理论探讨》2006,1(4):17-19
分析了当下我国历史与现实及中西文化冲撞所出现的人性发展的悖论及问题。运用现代人类学的现代思维范式立足于全球化大视阈观察与思考,深刻指出了“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必然性,并具体回答了如何实施这一方略;从而确认了当下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保证,对当前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