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哲学,这是客观事实。自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程朱理学唯心主义被宋以来各个朝代的统治阶级选择为国家哲学。本文着重论述了宋以来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何选择程朱理学作为其国家哲学,以及程朱理学何以能成为后期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国家哲学的。其中还阐述了程朱理学对维护宋以来封建国家的统治所起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蔡方鹿 《学习论坛》2008,(12):58-62
程朱理学经学观的特性集中体现在"由经穷理"、我注"四书"方面,这既含有整个宋明理学以己意说经的经学观的共性,亦具有程朱理学重视"四书",以己意解"四书",从中阐发义理和天理的经学观之个性,并与陆王心学以经书为吾心的注脚的经学观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宋明时期,理学逐步形成和发展,到明初,理学思想发展到如日中天的顶点,从中央国子监到地方的书院,以及社学、私塾,都用理学进行教育。社会上、家庭里,理学的思想影响到处存在。理学之所以能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是与理学德育活动的普遍开展分不开的。理学德育从理论基础到课程体系,从德育过程到德育方法都具有新的特点。 德育理论基础严密化 德育理论基础是为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德育目的进行论证的。宋明德育理论基础包括人性学说、理欲之辨、义利之辨三个方面。人性学说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儒学用以联结天道和人道的中心环节。宋明理学对人性学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性即理——对人性与宇宙本体关系的新概括。宋明理学家在何谓宇宙主体,宇宙本体究竟是理、是气还是心的问题上,虽有激烈争论,但在人性与宇宙本体问题上的看法却完全致,都认为人性来源于宇宙本钵,人性与宇宙本体在内容上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摒弃了陆九渊对程朱理学的沿袭之累,在继承陆学的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缜密的心学体系,从而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到近代,随着经学的解体而趋于衰颓。但是,五四运动前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西学改造,融合传统哲学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冯友兰的新理学就是其中的主要流派之一。他将西方新实在论与程朱理学相结合,建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儒学。冯友兰于30年代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两卷本,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1946年间又撰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书,称为"贞元六书"。这些著作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哲学体系,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①,故命名为"新理学"。这个体系的核心观念概括说来有两个:其一"两个世界",其二"四个境界"。其主要内容则是"对  相似文献   

6.
张艳清 《理论学刊》2005,(9):98-100
人性问题是贯穿儒学史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致存在这样一个分期,即宋代理学以前的人性论主要是探讨人性善恶问题,到了宋代,儒学史上的人性问题的探讨进入一个全面总结与反思阶段,表现为对人性善恶之根源的探究。理学家言理,言气,言无极,言太极,其所关注的宇宙本体同时也是心性本体。理学设定超越的绝对的“理”为最高本体,同时又认为这一超越本体是内在的,理之内在于人即为性。“性即理”是程朱理学心性论的核心命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这一命题在思想根源上与儒家人性论和道家德性论之间的关系。一、“性即理”的提出从…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与罗钦顺均为明代学术史上的大儒,两人是好友,但学术观点却常出入,尤其在理学问题上,往往是截然相左。阳明从其“心学”立场出发,将“格物”问题主观意念化,强调反观内省,淡化客观实践过程;而罗钦顺以“宋学”(理学)视角解“格物”,再三致疑阳明的“格物论”,力主物的客观实在性,格物的实践性、过程性和客观性。阳明的“格物”说源出经典,但不限于经典,且多造己意;而罗钦顺的“格物论”,则严守经典,坚持程朱理学的格物论思想。王、罗两人的格物论争论,相互均有刺激与启示,深化了对此古老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对宋明理学各派学说之得失做了多方面的深刻总结,主要包括:对理学各派本体观念的总结,对程朱、陆王两大学派思想的总结,对宋明理学经世致用传统的总结。二曲的总结,一是依据宋明理学史上各派本体观念的实质性意涵,着重以“虚明寂定”四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二是以“明体适用”为基准,特意提出兼顾体用知识的“知体”概念,弥补了程朱、陆王两大学派的缺失,是对两派学说的改铸和归并;三是重视经世思想的学理根基,从“明体适用”的高度重新思考传统的经世问题,提出以“明学术”、“醒人心”为中心的新的经世观念。  相似文献   

9.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德育。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本质主义德育,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典型是执政理念集中且具体的表达,发挥着前瞻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封建社会,老百姓不知道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但知道关羽、孟母、孔融是好人,秦桧、陈世美是坏人。现代社会,典型依然是社会的风向标。毛泽东说过:“一定要抓好典型,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他本人也善用典型指方向、聚力量。张思德、刘胡兰、雷锋、焦裕禄,就是他在不同时期树立的不同标杆。  相似文献   

11.
永嘉学派产生于南宋时期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文风鼎盛的温州,是瓯越文化的优秀代表。它创始于薛季宣,发展于陈傅良,成熟于叶适。永嘉学派政治上反对君尊臣卑,主张君臣一体,主张抗金和改革弊政,经济上反对以义抑利、重农抑商,主张以功利统一仁义,以国家之力扶持工商业;哲学上批判程朱理学,主张道不离器物。由于它注重研究实际问题,提倡事功,反对空谈义理心性,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一起被并称为事功学派。它是我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在当时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  相似文献   

12.
陆元祥 《理论学刊》2014,(3):103-107
陆世仪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其思想的光芒因被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大家所掩而不彰,然其学术成就却毫不逊色。陆世仪继承、改造和发展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人性论思想,提出了"勤正念"、"无善便是恶"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建构起了较系统的"尽性"思想体系。陆世仪的"尽性"思想在当时具有开拓性,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阳明心学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理论革新,将道德教化的路径从“外烁型”转向“内化型”,保持了儒学文化在当时社会的主导地位,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导力有借鉴意义。阳明心学在革新程朱理学的理论中形成的“心理合一”、“物我合一”、“情理合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教化思想启示我们,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出发,要使核心价值观保持应有主导力,在思想内化的路径上也要实现多方面的转型:要从立足抽象的宏观的超群的对象向立足具体的当下的个体自主的对象转型;要从突出为国为民的理想境界向为国为民与为家为已并重的现世境界转型;要从着眼为了抽象的未来的整体的利益向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的利益转型;要从“崇尚先进”的圣贤路径向“凡圣平等”的世俗路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化不是宗教文化,然而,徽文化的活化石——宗祠文化——却体现出众多的宗教特质。其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以祖宗或先贤信仰为核心的观念的宗教性;以血缘、宗族为纽带的组织的宗教性;以宗祠为场所、祖先神为祭拜、朱子《家礼》为礼仪的活动的宗教性;以程朱理学为圭臬、儒学伦理为本位的教化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学者较多地关注朱熹与二程之间的学术差异。不少学者认为,程颐与程颢之间存在差异,而朱熹继承程颐之说;又有学者则探讨朱熹与程颐的差异,或是强调朱熹对于程颢学术思想的吸取;冯友兰更是从理学与心学对立的层面上,分别程颢与程颐的学术差异,并将程颐、朱熹归为理学,而与源自程颢的陆王心学并立为两派;钱穆则从心学入手研究朱熹之学,于朱熹与程颢之异中求同,以为朱熹与二程大同小异而一脉相承。民国时期对于程朱关系的梳理,可以成为当今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翎 《理论建设》2012,(3):97-100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大变局的背景下,追求妇女解放也成为史无前例的革命。在安徽这块素有程朱理学、桐城文章的古老土地上,女性也开始觉醒,并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以吕碧城、吴芝瑛、吴弱男、朱剑霞为代表的安徽女性以其性格的典型性和社会的代表性,不断觉醒、追求着女性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正晚明虽然心学流行,但官方仍以程朱理学为圭臬。"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对民众的桎梏仍属严重,但对底层民众而言,活着仍是第一要义,生的价值远胜过贞节。徐戚生是明末宁波人,家贫。因为生计困难,他想到了"贩妻"。把妻子卖掉,这是当时存在的一种陋习,官方有"典妻出子"的说法,就是把妻子卖给没有儿子的男人做妾,以给买方充当怀胎生子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赵斌  阮景润  袁燕 《学习月刊》2022,(11):46-48
<正>大别山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工农武装起义——黄麻起义为什么在黄安(今红安)爆发并取得成功?历史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这与黄安的地域文化、党的建设及群众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独特的地域文化黄安在历史上多次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较典型的有三次。第一次在宋代,程朱理学创立者、思想家、教育家程颐曾在今红安境内讲学,这是当地较早的一次思想大启蒙。第二次在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寓居黄安和麻城著书讲学,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1月12日,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仙逝,海内外学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不同形式追怀。冯天瑜是一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家,除授业学院门人外,也是众多民间学人的良师益友。惊闻冯师鹤归道山,我翻阅先师授业的绝笔:“高才君,因时下日夜忙于《周制与秦制》定稿,今得空校订《二程夫子》序言,发现‘程朱理学’须更正为‘宋明理学’……修订后可投稿报刊。”从中看出,身染沉疴的他,仍在日夜著史。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属于中国也属于贵州。王阳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人们公认的。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言中写道:“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的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所无法比拟的。”长期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阶段,叠起一座高峰,比之汉唐经学在理论思辨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对于宋明以来“正统”的程朱理学,王阳明思想无疑是一种反叛,具有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