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慧颖 《世纪桥》2012,(9):31-32
本文所要着重论述的是弗洛姆社会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人性思想。文章首先介绍了弗洛姆人性思想的生成背景。特别详细介绍了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有关人的学说的综合。文章着重对弗洛姆人性思想进行相对全面的梳理与探究,包括其人性思想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含义,以及弗洛姆对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做了进一步的定义,在他所倡导的人道主义伦理学部分,对自私、自爱、自身利益、良心等问题作了更深一步的探讨。文章最后对弗洛姆的人性思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体系。根据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白,这一思想就是用弗洛尹德主义关于本能结构的心理分析学说补充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社会历史分析,使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以弥补二者各自的不足,还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来面目,实现“回到马克思”、“超越马克思”,重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父”。实际上,他们是用弗洛伊德主义和他们的所谓“社会批判理论”来篡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并皮之纳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1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弗洛姆,以融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独特理论视角,深入分析人们"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并希望以考察与分析现代人性格结构与困境,试图找到消除困境之路。当代中国人们也有着如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心理困境,本文试图从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来源、内容、中国现当代具体表现及其现实意义四方面内容,来寻找其真正的解决途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概括和总和。人性总反映着社会、历史、伦理以及情感。弗洛伊德把人描述为“欲望的集合体”.弗洛姆认为人性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规律”.“既有适应性,又有反抗性”.《李尔王》(1605)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部主要悲剧.莎翁在李尔王及葛罗斯特伯爵的悲剧中描写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不同人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本质或曰人性,学界有二看法:一是把人的本质视为纯粹的主体性心理结构,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高尔太:《关于人的本质》,《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再是把人仅仅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行的教科书上多取此说)。这都是马克思所不能同意并批评过的偏狭倾向,因为前者沦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后者则重蹈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覆辙。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揭示理想的人和现实的人,从而揭示人从现存状况向理想状况发展演变的逻辑过程的学说,而且,通过对马克思人性观的透视,我们可以窥见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完整缩影。  相似文献   

6.
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人 《理论学刊》2001,46(1):113-116
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马克思有关“异化”理论的形成和“人性复归”理论的提出。席勒的美育观念亦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审美教育 ,而且至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 :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不能没有美育 ;美育特别有利于涵养人的综合素质 ;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克服社会发展给人生、人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中立 《唯实》2000,(1):3-6
一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生命力。 恩格斯称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①。这就是说,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和学说的,马克思并非第一人。马克思只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时,强调了其中的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发现和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点就是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尔后…  相似文献   

8.
白立强 《求实》2007,1(2):4-8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有三个命题:“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2)
马克思学说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人的解放是贯彻其始终的逻辑主线,整个马克思学说体系就是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凝结在一起的整体。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正题,是整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合题,是整个体系的逻辑终点。马克思学说体系是以人的解放为主线通过否定之否定逻辑构筑而成的完整的总体性圆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重要体现。它作为上层建筑现象、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是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历史过程中的、现阶段进行的重大具体步骤。其深刻的重要思想渊源,是马克思的价值论,其思想基础的丰厚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虎学 《唯实》2009,(5):40-44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社会”概念的生成与嬗变轨迹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当前,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马克思“社会”概念原初理论语境的回归与再现以及新的方法论启示,必将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陈乃圣  陈明 《理论学刊》2002,3(6):58-60
马克思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世纪伟人。这位世纪伟人所创立的学说对人类作出的科学贡献 ,在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学坛中 ,特别是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中本来是十分清楚的 ,那就是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乃至于政治、政党、国家、法律、历史、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领域都有独创的思想 ,都有极大的科学贡献。而王荣栓同志在最近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世纪疑案》一文[1] 中 ,却提出马克思的科学贡献究竟是马克思自己说的“三个新贡献” ,还是恩格斯说的“两个新发现”的所谓“世纪疑案”来。这个所谓“世纪疑案”在马…  相似文献   

13.
"总体的人"的思想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说的一条主要线索,其理论的关切在于深入批判和揭示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回归对人性的本真的思考与建构。在一定意义上,"总体的人"的实现和马克思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重新考量和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学说的批判角度和理念,对平衡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的回归,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昌黎 《探索》2004,1(2):4-8
马克思主义产生150年来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 ,这一体系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基础理论层 ,一是应用理论层。基础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20世纪的100年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集中于应用理论。应用理论分为革命学说和执政学说两大领域。列宁主义属于革命学说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执政学说。毛泽东思想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革命思想 ,一是执政思想 ,横跨革命学说和执政学说两大领域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提高教育素质”的重要论断,并且反复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两条原理之间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关系,“提高教育素质”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现阶段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又一重要贡献。 一、如何理解教育素质 “七一”讲话指出:“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规律的正确阐述,对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争取解放道路的科学说明以及一百多年来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胜利,不仅从根本上动摇着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西方思想界。马克思逝世以来,一些原已基本定型、或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纷纷以各种名义与马克思主义挂起钩来,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或思潮。诸如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尊严试析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英 《新视野》2005,(1):61-63
池田大作人学思想的核心是"生命的尊严"学说,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的和平及人性革命,其现实意义在于寻求解决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途径,理论价值在于总结与整合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哲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命题,并以此为书名在去年上半年出版了一本关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论文集。尽管文章作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但却异口同声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人,中心是人,归宿是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及其复归”,他们将此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洪波 《探索》2007,1(3):141-143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从哲学的高度说清“人”。正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有着共通之处;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中“自由联合体”等思想内容与“和谐”的价值理念高度一致。透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