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文明创建必须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到一个重要位置认真抓好。近年来,扬中市把生态建设作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主体目标,把社会  相似文献   

2.
魏国强 《群众》2017,(18):35-3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1+3”功能区战略,并把宿迁作为生态经济区试点,强调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既进一步明晰了宿迁的发展定位,也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宿迁正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全力推进“两聚一高”、落实“三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周岚 《群众》2013,(1):32-32
更加突出民生为先,大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件民生实事。完成全省一半以上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国家的农村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形成200万套(间)以上住房保障能力;住房公积金支持20万户以上的职工贷款购房;全力打造10分钟公园绿地便民服务圈;加快推进城市自来水厂106项水质标准全达标。  相似文献   

4.
雨果曾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当人类友善地对待大自然之时,她会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甘甜的乳汁,反之,她会毫不犹豫地撕破人类贪婪的嘴脸。江苏省泗阳县,一个依湖而建,畔水而居,忱林而眠的城市,正以生态作为建设"殷实美丽和谐泗阳"的内核,唱响了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泗阳好声音"。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实践过程,需要各地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近年来,青海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着力培育生态文化体系,深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发展高原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区域发展、民生改善三者的关系,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为深入了解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秘诀,前不久,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共同邀请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课题组,赴青海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0,(11)
正今年初,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创造性提出并实施绿岛建设试点,着力破解中小企业治污与发展难题,努力为中小企业压降治污成本、实现绿色发展趟出一条新路子。绿岛建设提出的现实考量所谓绿岛,是指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10)
正根据服务产业和功能的不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首批106个绿岛项目划分为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类。‘绿岛’项目让中小企业获得专业化环保治理服务,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主业谋发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每月都有6000套子母床送到江苏南沙集中喷涂中心喷涂,平均每套150元,  相似文献   

8.
最近,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指出:“建设‘平安江苏’,创最安全省份,是我省公安系统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这项社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源潮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的战略目标。今年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把建设法治江苏作为重大决策,写进了大会的决议。最近,省委经过广集民意,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又制定颁发《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并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对加快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作出部署。建设法治江苏是我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障。建设法治江苏,就是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  相似文献   

10.
<正>【调研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8)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对沿宁杭线地区的发展作出谋划和推进"。随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专门提出"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成为长三角地区沪宁杭金三角的重要一极。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沪杭两线经济发达,宁杭线发展相对迟缓,由此导致长三角地区南北向发展通道"梗阻",南京与杭州之间的很多资源要素流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7,(17)
正砥砺奋进的江苏走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将在建党一百周年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也是省委省政府对8000万江苏人民的庄严承诺,千百年来江苏儿女的美好夙愿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俯瞰江苏大地,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正在化作现实。过去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提升最大、转型发展进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江苏以"两聚  相似文献   

13.
吴沛良 《群众》2012,(10):48-49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大课题。吴沛良同志在参加中央党校厅局干部进修班(第58期)学习时,牵头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本刊选摘其中部分内容予以刊发,供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视察时,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实现这一美好蓝图,江苏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作出周密部署。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紧扣新江苏定位,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总任务,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以“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现实要求、基本路径、重要抓手,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发展的大格局、大思路、大逻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略性、引领性。  相似文献   

15.
朱亚 《群众》2020,(7):52-53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江苏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坚决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线,持续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省疫情防控形势继续积极向好,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江苏"早、实、细、新、严"多维并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运用得当.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4,(1)
<正>常熟作为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生态空间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等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近年来,常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践行绿色惠民,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吕振霖 《群众》2007,(3):29-31
江苏位于东部沿海,又处于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水利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以来,江苏水利围绕新时期经  相似文献   

18.
“学有所教”在江苏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健 《群众》2009,(9):10-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学有所教”的重要命题。“学有所教”要求实现普及教育,满足人民基本学习的需要;要求提升教育资源品质,满足人民优质学习的需要;要求推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公平学习的需要;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终身学习的需要,这一理念鲜明体现了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和宗旨。建国60年来,江苏教育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可以说是对“学有所教”作出的最好印证和注解。  相似文献   

19.
沈环轩 《群众》2014,(9):11-12
<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尤其重视制度创新,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效应正在显现。设立生态红线区域2013年8月,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此后,又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一个规划、  相似文献   

20.
张磊 《群众》2020,(4):46-47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传承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生态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此后,省厅与各地密切协作,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凝聚共识、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建成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2019年3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颁布,为我们系统梳理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