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视野下的社区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1,(5):128-137
自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推动社区发展工作以来,相关实践已近70年,但是相应的回顾与深层分析相对缺乏。通过对菲、印、墨、韩、英、美、加等典型国家社区发展实践的比较,能够分析出社区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区发展均由国家力量主导,体现出"自上而下"的特征。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介入具有"直接性"和"总体性",发达国家则较多地以非政府组织为载体,国家介入具有"中介性"和"有限性"。社区发展往往以"反贫困"为第一任务,包含物质改善和价值改造的"二重性",由于各国所面临的社会自主性普遍较低,居民参与的初衷难以达成,社区发展实践展示出"物质性大于价值性"的特点。总体来看,社区发展的转型是一种"条件论",中国的社区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改善社区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价值引领,构建"关联社区"。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要素。笔者从当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之现状入手,在推进和谐社区进程中,就增强城市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邹辉明 《学理论》2009,(18):75-76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要素。笔者从当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之现状入手,在推进和谐社区进程中,就增强城市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过渡型社区”治理:困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的社区生活状态影响着社区的治理状况,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对完善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低质量的城镇化建设,使得"过渡型社区"在各地区不断上演,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过渡型社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虽然"过渡型社区"的居民实现了地域的转移、职业的转换和身份的转变,但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半城镇化":社区意识不足、缺乏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社区融入程度,而且使得"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陷入困境。随着社会发展程度不断加深,"过渡型社区"存在的治理弊端日益凸显。新的转型时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过渡型社区"治理中的窘境,使其平稳且快速地向成熟城市社区过渡,以实现居民的全面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吴晓林 《公共管理学报》2012,(1):111-120,128
2000年以后,国内学界对社区建设的研究显示出"井喷"的蓬勃景象。摸清10年来这个问题的研究脉络和动向,是形成中国社区理论学派和推动实践的基础工作。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0年来中国大陆社区建设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社区建设研究兴起的背景、研究论域、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社区建设研究主要受政府驱动,后来学界的自我完善和主动牵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方法上,以历史主义分析和个案分析为主,视角以"国家-社会"的二元关系为主,逻辑上以"制度与组织"的演绎为主。摸清现状后,创新性地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在方法上,突破局限,尝试形成一般性的理论,引入"国家社会互动共生"的视角,将对"制度和组织"的观察点切入到"制度-组织-人"的坐标,真正观察"人"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和价值,在内容上,注重"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变迁,观察社区建设中"双权生态"。如果真的能够在上述方向上做出努力,对于社区建设理论的突破和社区建设的关系人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微公益在我国社会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描述了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t回归模型,重点探析了社区管理对居民参与微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社区的互帮互助风气对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具有重要作用,即社区的互帮互助风气越好,居民参与社区微公益活动的意愿就越强烈。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社区管理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此推动社区微公益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重新分析有关集体行动的各种经典描述和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首先从资源/资本、人性、产品和组织四个角度分别探讨了为当前学界研究所忽视的导致集体行动困境的各种深层原因;进而,在抽象社区和五个基本社会行动者的简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从"产品-制度"分析(PIA)的角度系统探讨了解决集体行动的各种理想模型--四种自主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型、俱乐部治理模型、优势群体治理模型和私有化治理模型)和四种他助治理模式(政府治理模型、企业治理模型、学者型治理模型和伦理道德型治理模型),描述了集体行动的社区治理类型树,主张在各种理想或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机制来解决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最后,通过对社区内外因素、社区内部机制、"产品-行动"框、行动者在特定外部影响因素下的选择机制,以及产品性质和其他特征如何影响博弈理论分析框架的诸种变量的逐一分析,发展了不同治理模式选择的规范模型(同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的政策或决策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简单的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创建社区学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学是以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社会学分支学科。它的创生 ,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又是社会需要拉动的结果。社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类型论、社区结构论、社区功能论、社区规划论、社区文化论、社区教育论、社区服务论、社区形象论等  相似文献   

9.
闻瑞东 《学理论》2012,(30):53-54
社区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广州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足,并探寻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区治理结构表现为社区内外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力和权利关系,可从纵向网络结构和横向网络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社区治理结构中,行为主体的"越位"或"缺位"行为影响社区直选民主制度绩效,并进一步固化原有的社区治理结构。调整社区治理结构,规范社区内外权力关系,培育社区公民社会,是提高社区直选民主制度绩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城市社区形态的根本性变化,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当中的意义也越来越大。密尔"群己权界论"中的"个人权利""减少政府干涉""平等""社会功利"等内涵与社区治理有很大的相关性。尝试通过对密尔"群己权界论"内涵的思考,从"个人权利"和"社会功利"的视角出发来理解社区治理,并对密尔"群已权界论"与社区治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对于社区治理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相关决策主体在推进制度变迁时更加注重平衡村民的多元需求,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章基于成渝两市微观调研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和排序响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城乡统筹下"村改社区"进程中村民的意愿、满意度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村民对"村改社区"建设的意愿、满意度具有层次性,其影响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地势烙印,即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村民的意愿及满意度的影响维度有所不同,市场产权要素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政府信息的扩散有利于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此外,研究还表明,村民对"村改社区"中的各主体不满意度仍保持着较高的比率,其期望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和公民及社会发展的基础,重视校园文化氛围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内涵与影响因素,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探索了基于校园文化氛围的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管理的实质就是想办法把农民组织起来。组织起来意味着让农村获得秩序、农民内心获得归属感和秩序感。这个任务在当下的农村却面临着三种因素的制约:一是中国农民的权利观念;二是构成农民社会行动意义来源的三种传统;三是因城乡分割形成的两型社会。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农民的自我认同和社区认同无法统一,当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任务也就显得异常的艰巨。  相似文献   

15.
易星同 《理论导刊》2020,(8):100-105,1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与城镇人口的显著增长,社区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凸显,当代中国社区既不是"共同体"亦非"行政单元",而是遵循其历史发展脉络形成的"复合体"。社区城市管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社区城市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对社区"复合体"的认识缺失和功能受限有关,特别是由社区城市管理的服务功能受阻与管理逻辑缺失以及社区城市管理的社会功能受阻与生活逻辑缺失造成的困境。从当代中国社区"复合体"特质入手,应当在社区城市管理中紧紧依靠强化党的建设、扎实改革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功能纾解困境,满足社区"复合体"发展的要求,实现社区城市管理的善政。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城市社区研究,较少讨论社区地域空间的性质以及这一性质的塑造力量,更多地把这一地理空间当作是"无视"的实然存在。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社区研究的逻辑起点莫衷一是。通过历时地分析、探究中国城市社区地域空间在建国初期和改革时代两个不同时段的性质及其相应的权力意识形态和资本意识形态两个相异的主导性型构力量,可以看出两种不同力量对社区地域空间性质的影响,社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于对社区地域空间的了解和对社区性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社区安全背景、社区易损性和社区安全能力构成影响社区安全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又分别包含着诸多因素。三个维度之间彼此影响,并最终决定了社区的安全状况。在社区安全评估和社区安全建设中,必须对上述各个维度和各种因素,以及各个维度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予以高度重视,才能对社区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并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地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真正打造起城市社区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改革的新生事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基本原则、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此外,学者们还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成效、影响以及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着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广泛社区参与;没有城市居民的广泛参与,亦难以有现代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增强和优化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与行为,必须培育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培育城市居民的社区意识、完善城市居民的参与机制和推动社区组织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工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在城市,由城市现代化带来的城市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以及“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引发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1991年国家提出“社区建设”的思路,强调政府减少干预,居民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发展社区服务,增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逐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的共治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