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希希 《群众》2022,(6):45-46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城市承载着我国60%的常住人口,碳排放量占总量的70%以上,必然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当前,现代城市越来越重视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城镇化率达到73.44%,更有条件积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中,通过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调整,改变大量建设、消耗、排放的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相似文献   

2.
武艺 《前进》2023,(1):58-60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山西交控集团认真贯彻省委打造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  相似文献   

3.
李强 《今日浙江》2014,(16):8-11
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信息经济列为能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7大万亿级大产业之首。信息经济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拉动力和新的动力源。发展信息经济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是拉动浙江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发挥浙江在电子商务和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营造浙江未来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站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信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陈利华 《今日浙江》2010,(15):30-31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把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来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解决为何转、如何转、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政策如何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尹必峰 《群众》2023,(18):49-50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苏州张家港调研时强调,氢能产业正处在风口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发展氢能产业对于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江苏是氢能资源大省,要紧扣“双碳”目标和氢能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氢能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等环节,将氢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谋划与布局,打造良好产业生态,让更多更广的行业领域“氢”装上阵、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艺 《前进》2023,(11):44-47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交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须回答好的课题。聚焦“双碳”目标,山西交控集团认真落实省委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部署,把绿色低碳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以高站位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能源服务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北京提出的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快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数据信息是支撑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如何充分利用北京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的大数据资源,推动北京市公共大数据融合开放,在现代数据信息服务业培育新龙头、激发新业态、激活新动能,促进首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北京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我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战略部署,强调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绿色低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肖捷国务委员在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公共机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论述,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泰兴正处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瓶颈制约加剧等因素,对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使得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为不断加大泰兴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建议:一、坚持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切实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紧紧抓  相似文献   

11.
<正>渝府办发[2017]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分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分散化闲置资源,连接、配置最优供需资源的信息经济新形态。为顺应全球分享经济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生产、创新、生活领域分享经济,充分发挥分享经济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2.
渠润泽 《前沿》2023,(1):80-85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艰巨任务。我国必须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本文梳理了国际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以及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在此基础上,立足“双碳”目标,提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0,(7):21-21
绍兴将紧紧抓住今后5至10年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升级平台建设、企业提升发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政府服务保障等五方面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4.
《江苏政协》2023,(4):19-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调,专节对“双碳”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蓝碳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人类健康、粮食安全及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我省是蓝碳资源大省,拥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近岸潮间带滩涂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优势,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及问题。作为“勇挑大梁”的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10)
<正>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加快实施经济转型升级。而要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来化解传统发展模式的困局,又必须倚重绿色发展战略。为了强化绿色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助推作用,应该充分认识转型升级对于绿色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绿色发展面临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14,(3):29-33
全国人代会是一个争抢眼球的舞台,是一个能把地方声音放大到全国范围的场所。本次会议期间,贵州团围绕民营的力量、大数据发展、贵安新区的比较优势、安顺航天航空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对口帮扶机制、贵州生态实践等主题,举行了系列集中记者招待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为外界了解贵州、探寻答案提供第一手的资讯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遍地花似锦,园区展宏图。这正是今天江苏开发区经济的生动写照。当前,转型升级已成为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共识。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与“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区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当好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与“做好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三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产业同质化、发展资源不均等问题,应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地联合发展低碳经济、注重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各地区要素资源流动等方面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部及两岸社会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两岸经济关系已经步入新一轮转型升级期,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打造两岸经济关系的"升级版"。两岸加强服务业合作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模式,增强两岸经济合作动力,并带动两岸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带动两岸经济关系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引擎。未来加强两岸服务业合作应充分吸收借鉴过去制造业合作的经验与不足,创新合作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服务业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20.
金国娟  洪澄 《今日浙江》2010,(14):22-23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通过深入实施各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程,培养了110万高技能人才,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