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20,(5):44-47
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说的是人从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人民就能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不好。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主动把自己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出处:出自《史记·殷本纪》。原文:"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实践》2000,(3):38-38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位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严肃批评一些基层干部时指出:“现在我们有一些基层干部千方百计找借口,多接近领导,想巴结领导,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应该去多贴近群众才对。即使你接近领导多了,也许能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但贴近了群众,群众的满意是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小康村负债”的报道时见报端。在前几年“建新村、奔小康”的热潮中,一些乡镇盲目以经济发达村的别墅群为样本,“号召”村民贷款建房,搞“一刀切”的标准化新村建设,终因财力不济造成部分“烂尾村”,留下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别墅”,农民既丢了安身之所,又  相似文献   

5.
吴兴华 《唯实》2011,(7):30-35
《论语·泰伯》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存在两种句读和理解方式,但它们都侧重于政治角度,而忽略了孔子的学问家、思想家身份。如果从孔子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解读,那么这句话就应该被解读为:人啊,适合于让他去践履仁道,不适合于让他去认知仁道。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想想看,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作廉政报告,效果总是不佳,症结就在这里。当然,此处的肥瘦,不要只理解为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据《羊城晚报》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日前表示,当前应该进一步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前有三句老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更应该强调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活。现在影响稳定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代的晏子,贵为齐国相国,但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国君齐景公屡屡给他封赏,他总是婉言辞谢。据《晏子春秋》记载,“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邑,反市者十一社。”国君送给他两个地方,而且其中还有11个村落是从事经商的集市,可是晏子不受。大臣梁丘据看见晏子中午吃饭肉食不足,就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便在第二天“割地将封晏子”,可晏子又“辞不受”。齐景公在晏子家里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老且恶”(老而丑陋),便要把自己“少且姣”(年轻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再拜而辞”。此类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甘于弊车驽马、布衣恶食,…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报上看到一幅漫画,画面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两个人正在鬼鬼崇崇的搞权钱交易,图下题为“天知,地知……”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一系列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十分振奋。这些基层的共产党员在当地虽然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却不靠在报上扬名,也没有频频在电视上亮相。他们对老百姓的需要心里有本账,对群众的冷暖胸中有档案,并且尽自己所能,解他人之难。其有口皆碑的知名度,来自对老百姓的“知民度”。  相似文献   

11.
知名度者,知名的程度也。如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等等,常常是对知名度高者的惯用语。而知民度呢,当是知民心,知民意,知民苦,知民乐,同时又有为民排忧解难的作为在内。然而,这只是泛泛、孤立地采谈知名度与知民度。倘专题来谈公仆的知名度与知民度,就该将二者统一起来才好。公仆是什么?是受公众所托为公众服务之仆人。公仆要有知民度,当是天职。自然,公仆也需要知名度。但这知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吉林省前郭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党委书记向我讲述一件事。去年,他刚到乡里任职时,乡党委宣传委员就准备邀请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但他却执意不肯。宣传委员说:“宣传一下,既有助于提高你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开展工作。”可他却说:“‘知民度’比知名度更重要,作为人民公仆,重要的是了解百姓心声,关心百姓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还是让我提高‘知民度’吧。”于是,他经常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这位乡党委书记把“知民度”看得比知名度更重要,说明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把…  相似文献   

13.
“民不举,官不究”,这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的一条为官原则,这种为政之道当然应该受到批判。然而时至今日,有极少数机关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而是“民举,官也不究”,有的不但不究,甚至还对被举报者不断给予提拔重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民举而‘官不究’”的情况呢?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腐败分子较为狡猾。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  相似文献   

14.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胡锦涛同志将“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道德规范。六中全会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号不惊民     
日前.笔者遇到一位前来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闲谈中,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许多干部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我们的干部哪个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敲群众门的次数减少了,有的甚至不敲了,干群关系也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16.
号不惊民     
报载,驻澳部队的军营地处繁华闹市,且邻近居民住宅区,为避免吹号惊民,部队一改每天吹号发令的惯例,用放录音取代号兵吹号,通过安装在每间营房里的喇叭传达各种指令。读了这则小消息,笔者顿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不惊民、不扰民,历来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解放军攻克上海后,曾露宿街头,上海人民从子弟兵的这一举动中“读懂”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如今驻澳部队号不惊民,正是弘扬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传统,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文明之师”的风采,怎不叫人欣喜而振奋呢。这种“号不惊民”的好传统、作好风,不独体…  相似文献   

17.
号不惊民     
日前,笔者遇到一位前来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同志,闲谈中,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许多干部常和老百姓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袋旱烟你抽来我抽去,亲热得很。遇到问题,我们的干部哪个不是经常去敲敲群众的门?如今。干部敲群众门的次数减少了,有的甚至不敲了,干群关系也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18.
民无信不立     
《吕氏春秋·慎小》记载了战国时吴起在魏国实行改革的一则故事。故事说:吴起治理西河,为了取信于民,一天晚上,在南门外立了一根木柱,并昭示百姓:“谁推倒了木柱,就命谁为长大夫。”第二天,太阳快落山了,还是没有人来推木柱。众百姓议论纷纷,以为未必可信。其中一个人说:“我来试试,最多得不到奖赏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沈沉 《前线》2013,(9):69-70,73
每年政府都会投入许多资金为民办实事,但现实中人们常常看到:政府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办实事,有时群众还不满意,甚至存在“不买账”等现象。问题出在哪儿?应该如何改进?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从转变作风和改进方法上人手,在居民百姓中广泛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办实事儿之前先听百姓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