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导刊》2008,(8):2-2
有市民认为,近几年不少听证会似乎都是为涨价而开,只是走过场。如今这样的情况有望得到解决。浙江省首个听证规范性文件《温州市行政听证办法》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启示。党在西柏坡时期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是“忧患意识”;核心内容是“两个务必”;时代主题是“清醒赶考”精神;内在动力是“自我革命”;重要保障是“人民监督”。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时期的廉洁文化思想,总结借鉴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全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夯实新时代廉政建设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房山窦店村党支部书记仉振亮,打从上任起就立下“不吃请”的规矩,40年了,始终不渝。此事远近闻名,到过窦店的,没有人不伸出大拇指喷喷称赞的。 立个规矩并不难,难的是规矩立得牢、过得硬、管得住,不论何时何地何人都打不破。仉振亮怎么样呢?40年如一日,不改初衷。乡亲办喜事,他去贺喜,但不上饭桌。上级领导来了,他热情接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即将在全国执政的全新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思考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历史警示,构建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华北人民政府奠定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起步城市管理工作和培养大批干部等,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执政作了充分思想和实践准备,奠定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和制度基础,为我们党全国执政开拓了光明坦途,为新时代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一 《协商论坛》2014,(11):56-57
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规矩”的论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的“六不”规矩,成了共产党人日常的行为准则西柏坡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块展板,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对我国共产党人定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面临前所未有历史转折,亟需加强政治监督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了加强政治监督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健全党委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请示报告制度,规范权力行使;开展整党整军运动,纯洁党的肌体;加强政治纪律教育,政治监督内化于心;加强政治纪律建设,政治监督外化于行;强化督促检查,做到令行禁止;惩处违纪行为,提升违纪成本。这次加强党的政治监督的探索实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1948年6月,白沙、保亭、乐东三县解放区连成一片,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她的建立,使琼崖党和军队有了一个位处全岛中心、便于指挥全琼、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毛贵乡,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时因保密称"公室",被誉为海南的"西柏坡"。1948年6月6日乐东县全境解放后正式形成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海南岛中...  相似文献   

8.
王一 《当代广西》2014,(23):59-59
正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规矩"的论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毛泽东对自己立下不少规矩。他曾说自己的"亲情规矩"有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德怀不同意,毛泽东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掩住悲伤之情,说道:"谁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2015年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决议,正式批准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用立法来保障规划的法定地位。把宁夏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来宁夏考察时指出:"宁夏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     
在七月的早晨在西柏坡,八九点钟白胡子老人随手一指──孩子们当年的那个西柏坡与眼前的景色不同它是在岗南水库中……一个始建于唐朝的小山庄在新中国黎明的前夜卧虎藏龙老爷爷,老爷爷我们来到西柏坡凭了内心的吸引是来朝圣我们知道,真的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好日子在这里生成是的,孩子等你长大了,还会知道:我们在这里成长前可以见古人后可以见来者使命比什么都神圣老爷爷,老爷爷你听我说──就在刚才我看见毛主席的小屋还有中央军委的指挥所是那么小,那么暗没有一块玻璃没有火和电灯可是这会儿它们突然就明亮了照亮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25日,刚刚解放的北平电车厂遭敌特纵火破坏。当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一听到消息就马上中止正在进行的会议,赶往火灾现场。并当即给北京市公安局立了一个规矩:“今后,你们公安局的领导遇到大的事件、案件,必须亲临现场指挥!”  相似文献   

12.
瑞士盛产最精确的时间钟表,但时间的中心却在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村;巴西、德国屡获足球冠军,但足球最初的规则却产生于英国;最繁荣的经济在美日德,但会计行业最权威的证书却属于英国。世界上行且行之有效的标准,往往产生于英国。古人云: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英国人善于做规矩。规矩能够实行,必须简单。英国的户外垃圾箱总是并列三个,箱体外没有文字说明,只有图案标识:一个是玻璃瓶,一个纸袋,一个屑屑粒粒的点,掷弃者一目了然,知道归类抛物,哪怕不识字的,都会使垃圾各得其所。在中国,垃圾箱上写着有机无机的化学名词,表示出科技含量。一个垃圾箱,何必那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着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使命,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等伟大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今天,我们回忆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场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对此,中国人民有着切肤之痛。在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的抗战历程中,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达5600多亿美元。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在外国强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了纪念那段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英烈们,同时告诉子孙后代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段留给人民惨痛的历史,本刊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特别报道。这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一个真理:在外敌入侵的时刻,一个国家的所有阶级,所有阶层,不分党派,不分信仰,团结御侮,共同对敌,就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15.
情牵西柏坡     
吴旭华 《今日浙江》2004,(13):44-45
河北西柏坡,一处传统革命圣地。自从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西柏坡热”。早在14年前,就有一位东阳人在理论界率先提出了“来一点‘西柏坡热’”,之后更以首倡“西柏坡精神”而闻名党史界。这位东阳人就是著名作家、诗人斯苏民。在《河北日报》网络版上,他被称为第一位系统阐述和研究“西柏坡精神”的人。回首苍茫沉浮的十四载春秋,“西柏坡精神”从发端到沉寂再到今日被重温,今年72岁的斯苏民感慨不已。理论界的初学…  相似文献   

16.
赶考,一种与始于隋唐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社会现象,千百年来,成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雄才大略,也曾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悲歌和隽永心怀的绵绵眷恋。然而,在西柏坡,我却读得有生以来一种深切地震撼并长怀心头上的赶考、一种承载着民族振兴时代使命与历史凝重的赶考。作为一个与自己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首先遇到的考题就是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考题,中国共产党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伟大实践。其间,毛泽东同志先…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滹沱河畔。昔日,松柏满山翠,稻香满滩飞。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采了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而今,斗转星移,事过境迁,西柏坡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片红色热土。  相似文献   

18.
感受西柏坡     
张一鸣 《浙江人事》2008,(11):45-46
坐车进入石家庄市平山县境内,我第一次看到诺大的岗南水库水面上封冻着一层白白的冰。天气是冷的,但我的心是热的。我终于来到这被周恩来称为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  相似文献   

19.
走近西柏坡     
沐浴着春天的阳光 ,我来到西柏坡。走进西柏坡 ,迎面是纪念馆前的五尊铜像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他们许多意气风发 ,从容稳健 ,迎风沐雨 ,屹立天地。许多来到西柏坡的人 ,都会在铜像下留影。在我的眼里 ,这青铜的塑像 ,仿佛横空出世 ,洋溢着巨大的胜利喜悦和刚毅的英雄风采 ,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和震撼。“屋内一盏明灯亮 ,窗外万树石榴红。”漫步在这革命的圣地 ,一种圣洁的情愫总在我的心中浮动。这几年 ,前来西柏坡参观的游客大增 ,有的是到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举行党的组织活动 ,有的是前来瞻仰党中央旧址 ,有的是来观光旅…  相似文献   

20.
三思西柏坡     
汪金友 《当代广西》2004,(13):26-26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83周年前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提出了加强执政理论的研究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式提出,在党83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必将引起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天下是共产党打下来的,共产党执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出现了新的情况,群众对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老百姓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