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文明形态和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当前,宁波市北仑区正处于更高层次推进“港口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城市与自然融合”的发展新阶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北仑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积极探索一条在,临港大工业集聚区和世界级港口主港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张达华 《政策》2008,(9):20-22
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全省旅游行业要进一步增强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岳德霞  崔学海 《求索》2013,(10):262-264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为探究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后工业化的转型路径,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展开研究。分析认为,城市应遵循经济发展、生活工作宜居及自然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思路,建立友好型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国城市在后工业化时期普遍面临诸如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升级受阻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应考虑强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升级“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的溶解”宜居创新环境,发展商旅休闲型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4.
徐曙海 《群众》2022,(6):10-11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镇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镇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镇江时的谆谆嘱托,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肖旭明 《政策》2010,(3):42-44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恩施州是“鄂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这对加快推进恩施州“绿色繁荣”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20,(4):50-50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应该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建设生态产业文明已成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部分。目前,青海省已经在推进生态产业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今后应针对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不同特点,推进生态产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运用,以满足青海省生态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8.
倪峰 《群众》2013,(12):38-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改革总布局,对各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我们大丰市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靠生态造福百姓、靠生态吸引要素、靠生态集聚产业,  相似文献   

9.
李韧 《政协天地》2014,(1):42-43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必须要有大载体和大项目支撑。按照我省水优势,本人以为打造“大闽江生态人文黄金带”,可以成为我省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大项目。可以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淘汰高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0,(7):23-24
丽水市将围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形成,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资产化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建成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和谐优美、生态文明发扬光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山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3,(Z1):40-4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的刺激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优化旅游的环境,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使游客在旅游中得到更多的享受,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加速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庆元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庆元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把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发展,作为品牌来经营.为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更好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及生态品牌化,庆元提出了打造“寻梦菇乡、养生庆元”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生态优势领先、休闲产业提速、城乡面貌秀美、菇乡文化传承、产业转型跨越、基础设施改观、市民素质培育“七大工程”,提升生态、休闲、宜居、魅力、低碳、民生、文明“七个指数”,经过10-20年的努力,把庆元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城乡面貌秀丽、基础设施完善、养生产业发达的养生圣地、旅游强县、美丽菇乡.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驻徐省政协委员赴泰州、新沂等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视察。委员们先后视察了泰州生态文明建设及国家医药高新区建设情况。委员们对泰州市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开发利用荒滩资源、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在新沂市,委员们先  相似文献   

14.
谢永明 《前进论坛》2013,(11):56-57
一、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等。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程度。“生态健康”是以“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基础,没有“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平衡,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5.
曹新平 《群众》2013,(10):47-48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了专门部署,为在新的起点上更大力度建设美丽江苏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徐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中之重,以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由“灰”到“绿”的靓丽转身。  相似文献   

16.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5,(3):2
生态文明正成为当今世界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制高点,有权威专家更是大胆预言,生态文明将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从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河源积极抢抓新一轮绿化广东的重大机遇,坚持绿富惠民,着力打造“广东绿谷”,努力建设美丽河源。第一,提升“三种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辩证思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并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思想做了创造性的转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个原创性概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创新主要体现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实践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两点论、重点论、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等,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基础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提出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的设想,是云和县改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建没生态文明,加快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富民强县,加快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程广斌  张乐 《人民论坛》2013,(11):222-223
近年来新疆“三废”排放量上升趋势显著,工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生态环境约束纳入到新疆主导工业产业选择框架中,确定了包括环境污染指数在内的5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依据综合基准系数排名选择了6个行业作为未来新疆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