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常说:“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但这个“本钱”有多大,怎样使用才合理,怎样才能保护好,却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生态的认识尚欠简单,对生态的价值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来细算账、算明账。我们对海南生态资源的认识往往处在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的初级阶段。随着生态省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认识生态问题,并以此为指导设计出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定义生态的价值。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提出构建“生态资本”评估体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半月谈》2022,(1)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祝福国泰民安!回首这一年,意义非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  相似文献   

3.
武汉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应从社会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小循环”层面,以制造业为重点和先导,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小化;在“中循环”层面,推进东西湖、青山等产业园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促使工业和农业产业体系向三级生态系统转换;在“大循环”层面,重点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和废弃资源综合处理系统,推进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逐步建立起循环经济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利民  刘希刚 《群众》2020,(3):29-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此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彰显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宣示了迈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之治”的坚定决心,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不同的价值预设、分析层次和视角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观并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思路.在当前治理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在对三者进行借鉴反思并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重构基础上,塑造新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危机治理理念,在实践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危机治理的制度供给,发展并合理使用科学技术,构建生态危机的全球协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易 《今日浙江》2021,(19):54-55
初秋的三衢大地,山青水碧、秋色宜人,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衢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10多年来,衢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攻坚战,全力护好绿水青山,积极推动"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王太明 《桂海论丛》2021,37(2):90-96
绿色发展是内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的发展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打造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动态平衡的复合型生态经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塑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复合型生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教育引导机制、管理协调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其面临着认知困境、管理困境和发展困境,抑制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效能。资源型城市生态治理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当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提升公众生态治理参与能力;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政策支持机制,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这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治理保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了好局。  相似文献   

10.
刘伟华 《前沿》2014,(13):119-120
GEP核算机制从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衡量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库布其GEP核算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共建生态文明的社会理念,以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周鑫 《人民论坛》2015,(5):107-109
生态治理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开展生态治理。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把生态治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既有利于推动生态法治化进程,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杨峰 《群众》2020,(5):66-6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强调,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要加快形成由环保倒逼发展转向激励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殷切嘱托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形成由环保倒逼发展转向激励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完善江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黄河治理的新形态并引领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党治理黄河的百年历程中,依次经历了区域性实践、曲折性探索、全面性规划、战略性确立等主要阶段。在阶段性的现实表征下,党全面总结了黄河“事物自在实体—共同体形态”与“普遍规定性—特殊作用机体”的辩证治理经验,持续深化了“党的领导—群众参与”“体系完善—能力创新”的系统建设思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黄河问题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契机下,黄河治理的变革路径应从生态视角下的环境问题解决、系统思维下的治理局面统筹、现代视野下的发展模式转化、文化框架下的文明体系建构等方面开启,进而推动治黄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周期,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主旨是通过生态环境监管、经济政策、法治体系、能力保障和社会行动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构建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而提升党的战略顶层设计能力、政府制度创设和实施能力、市场绿色创新和绿色生产能力以及社会的参与决策能力。现代国家生态治理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高度统一,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透过批判现代性的机械论及人类中心主义,积极建构了一种以过程哲学为基础且强调有机整体性思维的生态理论:在本体论上以“事件”思维重建万物的内在本质联系,继而突破了二元论及机械论将人与自然分离的困境,澄清了自然与人的内在关联性以及自然在有机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伦理上通过呈现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冷漠与掠夺;在行为实践上倡导以“创造性”的绿色生活方式替代消费主义的生活习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这种强调有机整体的生态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生态范式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在一方面显明了两者的生态思想对于治理世界生态危机的积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只能深度融入与促进。通过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国有企业党建生态进行概念厘定,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有机融合起来,着力探索“以党建统治理”为内核的共融共促的生态关系。“以党建统治理”的内核对于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生态与党建生态共融共促提出了坚持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组织统领与服务相结合、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落实党建工作精细化融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熊水龙 《桂海论丛》2021,37(1):87-9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及广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广西浦北县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大胆创新,从明确新的执法机构的设置和级别、分清内部职责分工、适当增加编制及经费保障等方面推进全县生态安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功地把“森林卫士”转型为“生态卫士”。改革后的生态安全综合执法体制运转顺畅,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大大增强,全县生态环境得到全方位的有效保护。浦北的改革实践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采取的改革措施必须把脉精准、务求实效,同时还必须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执法队伍。  相似文献   

18.
贺善侃 《学习与实践》2006,(11):129-132
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导引。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灵魂。首先,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放在首位。和谐理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理念。强调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必须强调生态道德观念,建构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观念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它扩展了道德功能的领域,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凸现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其次,生态城市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节约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城市需要以价值文化体系为核心。最后,市民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培育市民的生态意识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抓落实。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从关乎民族永续发展、民生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自然观、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全球观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任务,从实现空间格局、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指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这篇文献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20.
张夺 《岭南学刊》2020,(2):22-29
生态治理现代化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生态治理主体体系和生态治理的制度机制,积极推动生态治理理念、生态治理制度以及生态治理方式等一系列治理资源的现代化转换,实现社会公正与生态公正以及生态环境的共治共享,其基本要求就是建构协同共治的生态治理体系,整合丰富多样的生态治理资源,实现多元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生态治理的直接目标是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其根本目的则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