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唐卓 《人民论坛》2022,(15):56-59
“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和大数据一体化的超级算力网络体系,实现东部算力需求和西部能源供给的联动调配,为数字化转型和社会民生提供保障和服务。以国家超算为枢纽节点开展国家高性能算力网络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中起连接、统筹的作用。“东数西算”加快了高性能算力中心实现云网协同,提升算力服务的品质和使用效率,是实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李红娟 《群众》2022,(6):27-29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上升为新生产力。为加快统筹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国家多部委于2021年5月联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随着2022年2月最新一次国家复函同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4个节点的建设方案,至此,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架构完成——8个国家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部获批,“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春晖 《群众》2022,(6):24-26
新型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底座,正面临三大发展趋势:超大化、集群化、一体化。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的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的超级计算中心。”“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中心正向新型算力集群演进,长三角区域应充分发挥在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数据中心集群,着力构建长三角新型算力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宁孙秋香 《群众》2020,(18):15-17
长三角是我国的“经济明珠”,也是亮眼的“旅游宝地”,这里的5A级景区占全国总数的1/5,度假区占全国四成,旅游总收入占全国18.8%。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进程中,文旅融合成为长三角区域融合的“先行者”,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飞,一连串新变革揭开大幕,推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步入“快车道”。如今,沪苏浙皖“四手联弹”,从“共识”全面转向“合作”,在逐梦“诗与远方”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共同奏响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协奏曲”。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9,(16)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对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区位上既可以向东呼应上海这个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也可以向西辐射带动西长三角地区。同时,南京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特大城市,在区域联动发展和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阶段。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各地加快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加快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关键,使长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8.
《群众》2021,(14)
正承东接西、呼应南北的地理位置,GDP总量占长三角区域总量的42%,人口占区域总人口三分之一……江苏无可争议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硬核"区域。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江苏着力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其中,沿海发展被放在全省江海河湖协同发展格局中要求系统推进。未来,江苏沿海地区将担负起在国际竞争格局和全国区域布局中找准坐标、高点定位,发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沿海轴"的重担,使沿海发展战略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相融中形成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9.
包咏菲 《群众》2023,(10):44-4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作为盐城布局数字经济的主要承载板块,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具备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近年来,盐南高新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关键增量,推出《盐南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详细规划了未来三年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举措。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盐南高新区践行“以数据为核心、产业为主线、项目为关键、科创为支撑、企业为基石”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建设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  相似文献   

10.
王国荣 《群众》2022,(5):11-12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吴江区作为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记“国之大者”,勇担战略使命,推动示范区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在2021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十。我们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和示范区“一田三新”战略定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更多示范引领的一体化发展成果,为长三角全域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5)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的建设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主体空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长三角覆盖苏、沪、浙、皖三省一市,未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体化建设:1、经济发展方面,构建多中心、圈层式经济网络。长三角产业发展已经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地区发达的数字经济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基于长三角41市2009—2020年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总体发展程度和共享发展程度两个维度探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空间溢出。研究表明:一是长三角数字经济水平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并且对总体发展程度影响更大;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都市圈内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推动作用和空间扩散效应。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为实现全国层面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13.
借鉴欧盟经验推进长三角财政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果。但不得不看到的是,多年来阻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行政壁垒设置、产业结构雷同、建设项目重复等深层次障碍至今仍然存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仍然任重道远。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行政区域分割造成的,但财政制度障碍是其重要根源。本文拟以欧盟财政制度创新经验作为参照,分析对比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提出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财政制度创新的新思路:经济一体化应与财政制度创新同步;“区域公共产品”需由共同财政资助;经济一体化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需协调税收政策;有害的“财政援助”需依靠共同制度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14.
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于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长三角区域应该围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市场建设、城市体系、产业发展、制度架构等六个方面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同时,为了有效突破以往的各种惯性和区域束缚,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可以起到跨区域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的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建华 《群众》2020,(18):13-14
在国家总体区域战略布局中,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关键作用,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提速深化,必将深深影响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版图,形成世界级的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万里长江入海口的三座名城——上海、苏州与南通,眼下正率先发力,携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进阶版的“金三角”。这既是沪苏通本身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落实一系列国家战略放大区域叠加效应的需要,对于引领区域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20)
<正>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路径,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鉴于与国内城市群布局具有高度一致性,自贸区正被视为城市群发展的"泉眼"、区域发展的新窗口。当前,长三角地区已有5个城市设立自贸区,依靠制度创新,自贸区主动突破限制区域协同发展的瓶颈,致力于构筑一体化开放格局,为本地区对外开放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标不仅仅要建设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兵 《今日浙江》2020,(6):38-39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行各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关键时期,嘉兴市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我省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和车俊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吹响举全市之力支持示范区建设的号角,努力答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联考卷”。  相似文献   

18.
江浙沪两省一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的第一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日前在南京开幕,主题为“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交流,合作与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这项旨在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使长三角末来发展的走向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人才市场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整合区域间人才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只有促进长三角人才市场特别是科技人才市场的一体化,才能培育区域发展新动力,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区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开发存在着不同的本位主义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不仅制约了人才效能的最大发挥,也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长三角的人才市场一体化工作也逐渐进入  相似文献   

20.
陈长江 《群众》2022,(4):40-41
<正>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未来优势和主要竞争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方式方法,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以点带面加快一体化进程。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等重点领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机制体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既为增强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加快长三角产业链整体升级提供了重要路径。党的十九大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