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鬼”是面目狰狞的邪恶之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中,“鬼”具有政治上的特殊含义,主要指帝国主义反动派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不怕鬼”,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品格。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就弘扬斗争精神的问题,本文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并指导编辑出版了《不怕鬼的故事》一书。在毛泽东看来,世界上存在很多“类似鬼的东西”,但越怕“鬼”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要想打倒“鬼”,必须在战略上藐视“鬼”,在战术上重视“鬼”。毛泽东“不怕鬼”的论述,对于鼓舞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勇敢斗争、克服困难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影响,并传播到海外,使世界人民“得到一次教育”。重温毛泽东关于“不怕鬼”的论述,对于激励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睆砦 《党史纵横》2002,(7):24-27
《不怕鬼的故事》在60年代前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曾是进行党内干部整风必须阅读的书籍。从编选思路,到出版宣传,毛泽东都悉心过问,花了不少精力和心血。毛泽东为什么如此注重这样一本书呢?在这本书的背后,透出沉甸甸的历史内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心态,以及一代伟人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不怕鬼”、不信邪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大国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一块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体系中,邓小平提到了.如何应对国际形势问题,认为中国必须要“维护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涵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它可以说是中国处理对外国际关系的一句浓缩语。它既是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提出的中国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及做法,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的个人气质中有一种超凡魅力的个人自信,以及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不怕鬼”、不信邪的性格特点。早在1919年,当中国还是魔鬼当道、魑魅横行的时候,毛泽东在他主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就向世人发出号召:“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过一本“不怕鬼的故事”。这当然是本好书。但是现在看来,单是一本“不怕鬼的故事”还不夠用,还得有一本“怕鬼的故事”。出版“不怕鬼的故事”,是为了破除迷信,告诉人:鬼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倘使再出一本“怕鬼的故事”,那有什么意思呢?难道要宣传迷信,提倡怕鬼?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在春节前夕,以发放年画的形式公布了统一的举报电话——84444444。由于年画设计上出现了包公和钟馗的形象,于是有评论出来抨击说:“反腐何须请神?”包公和钟馗,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已不仅仅是原来那个“打坐开封府”的包拯和民间传说中驱鬼除邪之神了,而是公正和正义的化身。包公和钟馗那种不畏权势、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震古烁今,至今为老百姓所传颂。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为了让举报电话深入群众、深入人心,采取了年画这一传统的基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了包公和钟馗这一贴近民众与生活的形象,突出反腐败的时  相似文献   

9.
浩扬 《党风建设》2000,(9):20-21
早在80年代中期,面对环境变化、任务转换和商品经济带来的新情况,宁夏军区党委把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大力培育和弘扬体现延安精神、具有宁夏特色的“贺兰山精神”。“贺兰山精神”的灵魂就是坚定信念,服从大局;其显著特征就是勇于吃苦,苦中有为;其思想基础就是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其时代要求就是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贺兰山精神”已经成为宁夏军区凝聚部队、鼓舞军心、催人奋进的精神支柱,弘扬“贺兰山精神”已经成为广大官兵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成为部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兰州军区党委对此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解放、守卫和建设大西北的斗争中,广大官兵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形成了集中体现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贺兰山精神、老高原精神和喀喇昆仑精神,这是军区部队重要的政治优势。2000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宁夏军区时亲笔题词:“弘扬贺兰山精神,履行省军区职能.加强部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评价:1961年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虽然只是105页的小薄本,却是“影响—代人的大书”。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书,为何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原来,它是毛泽东提出的选题,在当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肃·执·纪吴继锋铁面无私○张继仁张掖市纪委副书记吴继锋同志,对党的事业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自己所分管的案件检查、审理和信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在反腐败斗争中,他有一股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和劲头,始终坚持原则,严肃执纪。1993年4月,在调查新墩...  相似文献   

12.
我们同“法轮功”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跨世纪之际所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思想斗争,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一场尖锐斗争,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斗争,是维护党和政府权威的政治斗争。当前,斗争的总体形势很好,我们牢牢把握了斗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斗争水平,组织力量,协同作战,彻底铲除“法轮功”这一心腹之患。   一、充分认识这场政治斗争的严重性和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同“法轮功”的斗争,是否定无政府倾向的政治斗争。“法…  相似文献   

13.
今日“好八连”本刊记者段永刚,郭宁虎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  相似文献   

14.
从1959年春开始,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经常讲古代笔记小说中的一些不怕鬼的故事。5月6日,他向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介绍了西藏分裂分子武装叛乱和中印关系的紧张情况,随即把话题引向不怕鬼的问题: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10,(11)
<正>邓小平同志曾强调,"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这正是组工干部讲党性、树正气的基本要求。讲党性,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它既是对组工干部政治品质、思想作风的要求,也是组工干部应  相似文献   

1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诗词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鲜明斗争品格与顽强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间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几代领导人高超的斗争艺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大潮中,邓小平的斗争艺术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了艰难险阻,跨越了急流险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邓小平:“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邓小平的斗争精神与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担任过9年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从严抓党风和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他思考和关注最多的问题。他明确强调:“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面对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党的各种规矩,阻力是非常大的。为此,陈云领导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要以毛泽东提倡的“五不怕”的精神即“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倘若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也就不用怕别人说三道四、造谣中伤了。因为有道者经得起事实与时间的考验,决不会在那些无中生有的诽谤中缴械投降。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歪”,此言正体现出这种不信邪  相似文献   

19.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宣布制裁中国的严峻局势,邓小平同志在对外交往中严正维护了中国的利益和尊严,指出:中美关系要搞好,但不能怕,怕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气概和志气。我们什么时候怕过人?解放后我们同美国打过一仗,那时候我们处于绝对劣势,制空权一点没有,但我们没有怕过。中国人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  相似文献   

20.
斗争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力量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党攻坚克难和“为什么能”的关键密钥。认知斗争形势能力、把握斗争方向能力、预判斗争风险能力、揭示斗争规律能力和运用斗争策略能力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能力,提升这一能力是化解风险挑战、破解改革难题、推进党的建设、满足人民期盼、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不断强化党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勇气锤炼、方法训练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深化斗争认识、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魄力、讲求斗争艺术、丰富斗争经验是增强党的斗争能力,确保党长盛不衰、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