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选拔任前公示”、“党员发展公示”、“干部考察前公示”是随着法制健全和各项制度的深入改革,“公平、公开、公正”成为人民群众行使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方式。而“公示”之后暴露反映出来的问题,究竟如何处理则是党和人民政府应该解决的实质问题,也是老百姓盼望了解的内容。而目前的“公示”不少地方做得不如人意,有些部门在公示过程中,把公示当做一种摆设,对百姓迫切需要了解的公示,仅仅理解为公开、告示,告诉群众干什么,忽略收集情况、处理问题,对群众反映的意见,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2,(22):6-6
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几个人围在小区门口,不知在做什么。过去一瞧,原来他们正在张贴公示,正当我打算细看到底是什么内容时,其中一个彪形大汉挡住我说:“有什么好看的,快走!”我是小区业主,凭什么不能看,我使劲儿往里凑,没想到却被他们几个推出来,还威胁说:“惹急了当心哥几个揍你!”我一个人势单力薄,还是走为上策。可没走多远,就看到他们对着告示拍照,然后又撕下告示,迅速离开。我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示制已在各地普遍实行,这着实是件大好事。然而,当你翻阅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便不难发现时下的干部任用公示制有些地方多有评功摆好之嫌,群众兴味寡然。有些部门公示任用干部业绩时,似“送灶王爷上西天──全挑好的说”。字里行间却找不到被公示者身上一点“疮疤”。 真正意义上的公示,不仅要公示被任用干部的德、能、廉、勤、绩情况,更要让群众了解其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婚姻家庭、社会交际、情趣爱好、财产收入等基本要素。即便是被公示者自身有些“小毛病”,在提职任用之前,把他们放到“阳光”底下“…  相似文献   

4.
张方平 《党课》2009,(7):128-128
据载,云南省委组织部对公开选拔的34名年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时,除候选人基本简历、拟任职务等外,增加了候选人“主要工作实绩”这一项内容,便于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干部。笔者认为,这种将候选人的工作实绩一并公示的做法是一个务实的创新之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某地在拟任某部门一位局长之前,实行了“公示”。“公示”期间,群众对拟任人选反映强烈,不少群众不同意对其提拔任用。然而,上级组织部门照样提其名,人大照样表决通过了。群众愤慨地说:这样的“公示”是走过场、搞形式,是“例行公事”的一种“公式”。 干部任命前实行“公示”,就是要把拟任者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主要业绩等公之于众,让群众评说、审查、监督、把关定向。这种“公示”,贵在群众公论、公认和公允。一旦失去了群众的公认和公允,那“公示”便成了聋子耳朵——摆设,还有何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  相似文献   

6.
现在,不少地方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使干部的选拔任用接受群众裁判,坚持群众公认,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强了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公示”中也出现了一些“公式”化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公示”内容过分简单。目前,“公示”内容大多“履历化”,即只公布“公示”对象的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等等,对其经历、政绩、工作能力作风、优缺点没有介绍或表述不够,公众对“公示”对象不认识、不了解,评价也就无从下手。因此,应对“公示”对象作…  相似文献   

7.
对拟提拔干部的公示内容单一没有监督着力点,提拔动因封闭难有群众公信力,“问题干部”,“带病提拔”等现象在少数地方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难免不为日后的腐败埋下祸根。  相似文献   

8.
李智芳 《共产党人》2005,(12):20-20
一是严把“三关”。由教育、纪检监察、公安、纠风、学校等部门紧密配合,严把报名考生户籍审查关、学籍审查关、政策照顾审查关,做到不出纰漏。二是实现一个规范。对资格审查公示的形式、内容等做了统一规范的要求,避免以往公示内容不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三是做到“两个公示”。在资格审查初审结束后,先由各学校按规范的要求,制作报名资格审查公示展板,接受广大学生和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公示工作确立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这一时段,其目的在于扩大干部监督中的民主,充分尊重民意,把干部的选拔、任用情况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十分明显,公示属于民主监督程序,接受群众监督是公示制度的宗旨所在,因此,要有一套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利于党内外群众监督的实施办法。参考各地以往的经验,笔者认为,公示制度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加以健全、完善。一、颁布公示公告。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党委(党组)的决定,制作公示公告,说明任职人员的身份,拟任职务,考察意见…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07,(2):33-33
一是任前群众公示监督。嵩县始终坚持把民主推荐、群众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作为任前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达到德、能、勤、绩、廉全面监督的效果。同时,对拟提拔的干部,向纪检、监察、计生、政法、信访等部门发出征求意见通知书。一旦发现问题,坚决取消任职资格。二是任中动态考评监督。  相似文献   

11.
陈正府 《当代贵州》2010,(11):28-29
调查显示,我省在新闻媒体和网站对拟任省管干部进行公示。81%的人认为“有利于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65%的人认为“是建立干部工作群众评价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78%的人“希望有关部门对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大力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泥浆技术服务公司党委严把党员入口关,对从申请人党人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三公示一测评”,即:夯实党员队伍基础。在申请入党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前、由发展对象确定为预备党员前、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前均须进行公示,党委、党支部偾责受理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发展对象。  相似文献   

13.
《羊城晚报》刊登米小玫的评论说,2月12日至18日春节放假期间,重庆涪陵区公选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网民质疑“不公正”。  相似文献   

14.
杨一中 《学习导报》2012,(19):52-52
胡锦涛总书记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抓住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本质。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有一颗爱民之心、诚挚之心、公正之心、勇敢之心。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0,(10):1-1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每月向支部、支部每两月向上级党组织讲述汇报情况,支部每月对党员、上级党组织每两月时支部点评情况,支部每月、上级党组织每两月公示评比结果,这就是“一讲二评三公示”,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1):25-26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推行群众工作“四家工作法”,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之事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探索建立群众工作新机制,营造了和谐稳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杨一中 《新湘评论》2012,(19):52-52
胡锦涛总书记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抓住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本质。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是加强群众工作的主体,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有一颗爱民之心、诚挚之心、公正之心、勇敢之...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1,(8):33-3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相似文献   

19.
谭德成 《当代党员》2010,(12):58-58
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变“强力推”为“自觉做”的机制。“一讲二评三公示”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结合点和切入口。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2,(10):45-46
“把来访群众当家人,热情接待;把群众来信当家书,细读真办;把群众诉求当家事,不推不拖;把信访工作当家业,全心坚守。”走进市信访办的接待大厅,醒目的“四家工作法”宣传牌立即映入眼帘,让每名上访群众不由得心生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