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开明纳土的牛友兰,早已为众人所知晓,但作为对兴县近代教育事业做过卓越贡献的牛友兰,还没有为众人所认识。在举国上下大办教育之时,适逢牛友兰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往事,颇有意义。牛友兰先生,名照芝,1885年生于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他自幼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他在京求学期间,就喜欢阅读孙文著作和同盟会办的《民报》等进步刊物,逐渐产生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1909年,他因病辍学,返回家乡,积极宣传新式教育,反对死读圣贤书。1913年,他在兴县蔡家崖附近的北坡村,创办了一所高级国民小学。学…  相似文献   

2.
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傅作义将军,对人才的培育极为重视。他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1931年,他主政绥远时,深感人才奇缺。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国家建设人才,傅作义在当时人力、物力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办教育。他亲自兼任奋斗中学、奋斗小学校长,并表示抗战胜利后,将解甲归田,效法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效法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的陈嘉庚,致力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傅作义在绥远的办学方针是:“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在德育方面,他尤其重视爱国主…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是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教育思想是师生平等,互敬互爱,民主管理,学术自由,追求真理。他发扬民主,平等待人,相信师生,依靠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许多高质量的学校。他从18岁起在家乡办学,先后在长沙周南女子学校、长沙师范、湖南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创办了五美小学、师范院校等学府,培育了几代英才。  相似文献   

4.
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傅作义将军,对人才的培育极为重视.他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1931年,他主政绥远时,深感人才奇缺.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国家建设人才,傅作义在当时人力、物力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办教育.他亲自兼任奋斗中学、奋斗小学校长,并表示抗战胜利后,将解甲归田,效法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效法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的陈嘉庚,致力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5.
1912年9月17日,牛荫冠出生于山西兴县时称全县首富的牛友兰先生之家.1933年夏,牛荫冠抱着科学救国的宏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并准备毕业后留学英美以成大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北京地区党的秘密工作和一二·九运动.  相似文献   

6.
一是实施“筑巢“工程,搭建人才高地。建立完善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等机制,为“筑巢引凤”创造宽松环境。二是实施“引智”工程,加快人才培育。通过创办外埠培训基地、借智引智等方式,广泛开展高层次的教育培训,搭建人才多元化培养渠道。三是实施“暖心”工程,营造优良环境。以优惠的政策、贴心的服务,努力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制定出台了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奖励等政策,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代“侨日华商之首屈一指者”,浙江宁波籍著名侨领吴锦堂在积极创办实业的同时,也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危亡。自1899年起,他在侨居地积极参与兴办学堂,培育人才,并以侨社领袖的身份,为革命党人在日本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帮助。辛亥革命爆发后,又为上海、宁波军政府捐助大笔款项。本文拟探寻吴锦堂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轨迹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以文献梳理为主,以实地调研为辅,以期丰富辛亥革命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1948年3月1日,毛泽东在一次党内指示中指出:“我们不要抛弃那些过去和我们合作过,现在也还同我们合作,赞成反美蒋和土地改革的开明绅士。例如晋绥边区的刘少自、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刘少自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之一,就是和牛友兰一起,创办了兴县农民银行,为解决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军政费用,支持晋绥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06,(11):83-85
郝续宽先生的人生价值观是:“人活着,就是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创办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奉献社会”。他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在企业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业绩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朱剑凡和徐特立是好朋友,走的道路也大致一样:首先是一心谋求教育救国,后来则投入血火交并的革命斗争。慷慨献身的热似如朝霞,如烈火!朱剑凡创办的周南女校,培育了大批杰出的人才,如:向警予、蔡畅、丁玲……他鞠躬尽瘁,甘犯百死,在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不染污泥励志兴教“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可说是朱剑凡少年生活的真实写照。1883年,他出生在一个清朝显宦家庭,原名周家纯(辛亥革命后复姓朱,易名剑凡)。他的  相似文献   

11.
王淦生 《唯实》2009,(4):96-96
前些时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人才培育与教育创新”的长篇演讲,猛烈抨击了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三大“顽症”。首当其冲者,便是在高中阶段施行了数十年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文理科分科教学这一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唐越 《党史文汇》2014,(11):F0002-F0002
正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原为晋西北著名开明士绅、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先生的故居和私家花园。该馆由上下两个院子组成,建筑物主要是石拱窑洞、砖包大门、起脊瓦房等。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地方民居特色。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副参谋长滕代远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等人,在岚县史家庄召开了晋西北军政民高干会议,决定成立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1941年8  相似文献   

13.
杨福栋  刘福臣 《奋斗》2005,(2):52-53
深秋时节,有机会拜见82岁高龄集诗词、书法、篆刻、装裱艺术于一身的李醒晨先生,清瘦高挺的身材,整齐的中山套装,健康、热情、率直,精神矍铄。走进他的书房,四壁挂满他创作、装裱的作品,深入交谈才知道,他所从事的专业是音乐和戏剧,建国初期他曾担任第一任哈尔滨杂技团团长、第一任哈尔滨木偶剧团团长,全市11个艺术院团其中有5个是他领导创办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理论学习》2008,(11):F0002-F0002
洪宽工业村创办于1990年3月,是爱国侨领林文镜先生,在福清家乡独资创办建设的全国第一个村级侨办工业村,为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区组成部分。“洪宽工业村”以林文镜先生的家父林洪宽先生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5.
鲁秀伟 《世纪桥》2008,(8):83-84
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培育人才要从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入手。科学哲学在培育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哲学在科学创新实践中,从科学本体论、科学认识论和科学价值论三个维度培育了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记者手记     
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前提是有一支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队伍。而受农村年轻人才外流和村干部传统培养方式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方出现了村“两委”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带动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2018年以来,河间市针对农村年轻人才偏少、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的状况,创办了“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面向本土优秀农村人才进行选拔培育,力争到2021年,为615个村培育千名专业化后备干部人才。目前,第一期“乡村振兴精英培育班”已经结业,102名学员全部录入农村“两委”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结合具体情况安排使用。  相似文献   

17.
《求实》1998,(11)
私立南昌创世纪综合学校是由华藉德国教育学博士黄晓浪先生创办,与德国教育机构合作,旨在培养国际型、创造型的现代高能人才,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型学校。这所学校发扬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充分吸收西方现代教育精华,致力于开辟一条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8):23-23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两院”资深院士钱学森先生走完了他人生的98个春秋。据钱学森身边工作人员介绍,他逝世前并未留下什么特别遗嘱,但他晚年最牵挂的就是教育和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开发人才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人才理论,把培育。造就和起用优秀人才作为加速建设现代化开放城市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战略高度及认识培育、造就优秀人才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实适应建…  相似文献   

20.
良驹 《党史纵横》2009,(3):31-35
何长工,1901年1月27日出生在湖南华容县大乘区南山乡大山村。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后赴法勤工俭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入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秋收起义,为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开辟鄂东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红军长征后,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他离开前线受命创办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大批抗日党政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