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如何加强其执政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其执政地位、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时代性和感召力,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在政党的执政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当前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高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发展,必然要求作为执政党社会整合重要工具和载体的意识形态更加具有包容性,能够作为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思潮的价值支撑。执政党要通过不断提升指导思想、执政发展理念以及执政基础的包容性来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思潮和组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编     
社会转型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包容性的提升涂小雨在《长白学刊》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发展,必然要求作为执政党社会整合重要工具和载体的意识形态更加具有包容性,能够作为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思潮的价值支撑。执政党要通过不断提升指导思想、执政发展理念以及执政基础的包容性来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主流意识形态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资源,在执政合法性的资源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党执政的合法性根基。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冲击,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不断创新动态发展的意识形态系统以夯实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金鹏 《前沿》2012,(22):43-44
2007年,我们党在召开十七大时,就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任务.应推动该价值体系大众化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的重要任务来抓.而实现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实际上就是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也就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民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不仅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也是增强新时期党执政合法性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执政能力的衰朽论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执政能力是对一定政党之执政目标实现程度与实际效能的界定,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状况、执政体制等都会对其执政能力发生影响。人类政治实践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的政党执政能力得到了发展,有的则走向了衰朽,而执政党自身之组织、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适应性是这种衰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党对社会意识形态是否具有整合力,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强弱的重要标尺。当前增强党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必须把握坚持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及“三贴近”原则;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发展,积极探索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高度重视对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运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贾付强  王凤祥 《求索》2015,(3):14-18
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是当前世界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阵线,而国家软实力建设又是各国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面临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挑战以及非意识形态因素威胁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才能彰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凝聚力,达到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