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年前,李晓景还在西南科技大学(下称"科大")心理学专业读书,是第一批进入灾区的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十年后,历经长期的灾后援助实践和数次救灾经历,他已成长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名专业灾后心理援助专家。"直面悲痛时请保持专业理性"十年前进入灾区时,带队的科大心理学副教授王斌叮嘱李晓景和其余19名志愿者们的话,李晓景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地震发生时,科大也受到严重损毁,惊魂甫定之时,北川、平武、汶川等地的灾情相继传来,大量伤者和  相似文献   

2.
刘焕鑫 《党建》2014,(6):46
正今年68岁的侯爱武,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退休前,她当过教师、村干部、企业职工,可没承想,退休后她却成了社区"名人",社区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百事通"。刚退休那会儿,本该享清福的她,在家却怎么也坐不住。于是,她主动找到社区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社区搞义务劳动,她带头捡垃圾;社区开展爱心帮扶,她第一个捐款;社区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级干部的后代们正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公众传媒中。最近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女儿。媒体的公开报道说,这个16岁的小姑娘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前往灾区做了7天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3月以来,农一师十二团文明路社区妇联启动了巾帼志愿者"朝阳夕阳心连心"关爱活动,深受老年人欢迎。一是绿色生辉,举办家庭盆景展。志愿者们纷纷搬出平日精心养护的花草,和老人们互相交流养花心得。繁茂艳丽的花朵吸引社区广大家庭前  相似文献   

5.
李百军 《共产党人》2011,(12):35-36
<正>位于银川市金凤区满城北街的紫馨苑社区,是2008年由2个大居委会合并,共4300户,10432口人的大社区。现年43岁的张泽环,就是这个大社区的"当家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曾先后多次获得金凤区和满城北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预约了两天,终于在"六一"儿童节的下午,见到了刚从病残儿童家慰问回来的张泽环。我们的采访也不时地被前来办事的群众或者电话打断——她太忙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居民社区里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她告诉记者,刚刚去慰问的这几个小孩子,都是病残儿童,为了让他们在自己的节日里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居委会为他们带去  相似文献   

6.
正巴中市巴州区西城街道办事处草坝街社区居委会原主任汪梅曾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先后荣获"全国人民调解标兵""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劳模""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她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汪大姐",用她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是四川省第二个、巴中市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人民调解室。可如今,她因先后9次伙同他人虚列开支,套取公  相似文献   

7.
正16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成长为社区党委书记,她始终用真情服务温暖着周围的人们。"好党员""好干部""好闺女""好母亲"是群众对她发自内心的最高褒奖,"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志愿者先进单位""辽宁省服务群众好党员""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也是对她辛勤工作的肯定。她的名字叫刘荣爽,在她眼中——红运社区曾是营口市内面积最大的棚户区。2007年棚户区改造后,大批居民迁入,人员成分复杂,党员状况不清,小区垃圾成堆,乱搭乱建现象严重,配  相似文献   

8.
北青 《党建文汇》2011,(1):34-34
2010年12月5日是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目前,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已达28.9万个。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900多万人,而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已达599.3万人。“志愿者”这个响亮的名字,正成为年轻人追求的“精神时尚”。  相似文献   

9.
提起陈俊燕,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可是一位知名人士。这不仅因为她是一名尽心尽职、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优秀社区干部,还因为她尽力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多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群众尤其是行动不便的病残老人义务理发,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雷锋""知心党员",被北京市评为"孝星模范"。陈俊燕青年时就学得一门美容美发的好手艺。2006年,她放弃了从事多年的理发行业,报名参加了朝阳区社区干部的公开招考。通过严格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疫情防控期间,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督查一线,发现问题是他们的首责,同时,他们还被基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动着。他们和记者分享了几个故事。曾艳是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福圣社区的一名全职妈妈。疫情发生后,社区发布了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曾当过护士的她立马报名,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随后,她主动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1.
"小吴这孩子心眼好,一看到我挂出的‘红飘带’,很快就赶来帮忙。我现在的日子真的过得很幸福!"祁门县三里街社区78岁的杨秀英老人,逢人便讲"红飘带"志愿者吴满园为她服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青春坊小区是一个普通的居民社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身边住着一位传奇老人。她的青春曾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她一生坎坷,经历过无数生与死、坚守与放弃的考验。她即将年满106岁,党龄86年。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说,她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周恩来则称她为"女诸葛"。她叫黄慕兰。  相似文献   

13.
陈亮  谷越华  吴茜 《实践》2020,(5):57-57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乌审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倡议,多家社会志愿组织先后发动数千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线下,他们身着"乌审旗志愿者"红色马甲、戴着口罩手套,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登记、排查、采购、配送;线上,他们活跃在微信、微博、QQ、抖音。  相似文献   

14.
<正>当党员志愿者何小梅第三次敲门后,空巢老人徐长秀终于打开了房门,敞开了心扉。近段时间来,遂宁市船山区顺城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不仅敲开了居民的家门,也敲开了居民的"心门",破解了敲不开居民门、不认识辖区人、听不到真心话的难题,切实加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真心诚意,确保敲得开门。坚持全面覆盖,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走街串巷、入楼院小区,做到对社区基本情况、人员居住、突发事件等情况心中有  相似文献   

15.
边现龙 《党建文汇》2002,(19):15-15
近年来,海口市各级党委不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在完成“一个居委会建立一个党支部”的党建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全市三个区共设立为特困居民,下岗职工服务的各种机构120多家,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还分别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为社区特困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本溪市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已经成为服务百姓的主力军。平山区东明街道新闻社区的"护绿队"和南芬区南芬街道郭家社区的"小红帽"义务巡逻队,就是其中的代表。"现在,这里的房价能涨,还不是因为环境变美了。"新闻社区书记谢晓芳告诉记者。而说到社区环境变美,就不能不提以养花护草、养绿护绿为己任的"护绿队"。"护绿队"成立于2006年,队长是杨艳杰。她能成为队长,有历史渊源。1996年,杨艳杰从橡胶化工  相似文献   

17.
候德苹 《世纪桥》2012,(5):138-139
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蒙受巨大损失,农村受灾面积大,农民损失惨重。在灾区逐渐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之时,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本文通过对“社区”概念的理解,界定了震后四川农村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内容,并针对其特殊性,提出震后四川农村灾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与“行政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认为农村"社区"与"行政村"是两个不同的事物,社区是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基层单元,行政村则是村民自我事务的自治体。造成这种混乱的重要原因,是行政村自治体的"群众自治"性质和当下对农村"社区"的实用主义应景式诠解。社区的本义应是人类基层生活共同体、决不仅仅是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单元体;村庄自治体不仅治理自己的村务,而且"一肩挑"起公共品进村入户等政务。不论从地域共同体层面还是从治理层面,在全国绝大多数的"一村一社区",农村"社区"与"行政村"应该是统一的;从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主体上来硬性区分"社区"与"行政村",在逻辑上陷入了严重谬误。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历史阶段行政村建设的新形态,而不是并列于行政村建设之外的一个东西。若把两者强行分离,势必造成怪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陈长风 《学习月刊》2013,(12):93-9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近年来,咸宁市以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以共驻共建为载体,以社区专干和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积极实施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杂志推出"汶川地震十年十人"封面报道,看到同事采访心理援助者李晓景的稿件时,勾起了我的思绪。6年前,汶川地震4周年之际,我曾到北川采访过李晓景及他的心理援助机构,他带我认识了芬姐——一名因地震失去女儿,接受心理援助后走出困境,并在心理援助机构当起志愿者的女性。第一次见到芬姐时,她正在心理援助场所看护一群孩子,她讲了她愈合创伤后成为志愿者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