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伴随着现代性在中国历史演进的民族化过程。中国现代性建构既要重视人类现代性孕育与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也要关注中国现代性生成的民族特殊性。在中国道路的进程中,不能因为现代性危机而摒弃现代性建构,也不能走西方现代性生成之路,而应发挥后发优势、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从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性反思的成果中吸取智慧,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西方道路与西方的文化塑造内在融合于一起,是多种因素不断叠加、交互作用的产物。西方道路在文化塑造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集理念、战略与战术于一体的综合路径与文化总体包装过程,使自身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与吸引性。但是,西方道路的文化塑造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存在着文化形象的塑造与内在实存的对立,个体与社会的普遍分裂,集中反映了西方发展模式与文明自身的危机。中国道路既是开拓价值、追逐理想的道路,也是文化塑造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文化塑造是其文化逻辑的现实展开,从总体上超越了西方道路文化包装的内在缺陷与矛盾,是中国道路发展现实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深层反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我们党得出一个理性而又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其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基于西方发展道路所蕴藏的巨大制度性危机;最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也掀起了对"中国道路"的研究热潮,但对"中国道路"成功的原因中外学者出现了分歧,西方学者提出了"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的错误认识。中国是借鉴了一些西方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是,中国走的不是资本主义道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取得的成就更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通过阐述"中国道路"的内涵,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道路"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探讨"中国道路"给予后现代化发展国家的启示,这对于纠正西方学者对"中国道路"的错误理解以及正确地理解中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为后现代发展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化伴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产生,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反思西方现代化进程,其发展和扩张具有极大的破坏潜能,主要表现为制度危机、精神危机、全球危机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宏大眼光,打破了西方单向度的叙事模式,为多元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的路径选择,在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自觉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郭万超 《党建》2012,(11):23-25
西方普遍认为中国若要持续高速发展,必须采用西方模式。这个答案遵循的是西方经济学传统逻辑,显然难以解释中国现象。若以更广、更深的视角观察,中国奇迹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形成了充满巨大发展活力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其深深植根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大地,这块土壤为其成长提供了特有的环境和条件。中国道路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文明。在以自己的经济奇迹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为人类探索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降,由于受到西方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双重挑战,素来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自主性。当今中国崛起的现状,激发起了重建文化自主性的呼吁。问题在于,中国崛起作为一项背景性因素,并不足以证成中国应当且需要建立文化自主性。事实上,中国文化自主性的可能及其正当性理由,主要来自于使中国丧失自主性的西方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即西方现代性文化普遍性宣称背后的特殊性、西方现代性话语背后的暴力与压制以及西方现代性危机。因此,中国建立文化自主性的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走出一条具有解决乃至超克现代性危机之可能性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化改革现实的支撑,是中国复兴道路内在发展出的一种不同于西方历史“重演”的现代化方式。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革命所选择的实践道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相结合,通过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确立的两个结合,通过自身超越于西方资本逻辑的人的逻辑,立足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奋斗。因此,正如马克思主义科学就是共产主义革命历史的现实表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的现实表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至今,逐步成型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中国道路,其根本使命是实现中国的现代性。中国道路的现代性建设探索,是在吸收西方现代性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开展实践,经过诸多艰难和波折后逐步走向正常并接近成功。中国道路是一条根本有别于西方现代性道路的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道路,其在逻辑上、事实上、价值原则上等方面均构成了对西方现代性道路的超越。从根本上讲,中国道路的本质是超越西方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文化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主要是“工业文明过剩”的危机。这里所说的“工业文明过剩”,主要是指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发展战略上,仍然沿续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选择,即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这种战略派生出了其文化发展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用中国的说法就是“重理轻文”,即重视科技的发展而淡薄“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危机,首先表现在“科学主义”与“技术主义”的盛行上。现代工业文明以高科技为手段的对于自然的掠夺,  相似文献   

11.
辛鸣 《唯实》2013,(5):9-1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不断探索、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也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事情。作为一个党校的理论工作者,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反腐倡廉要有一种理想主义反腐败是中西方政治发展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由于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决定了其应对之策也不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明史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对社会发展之路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后来通过反复的实践和不断地理论总结,人们发现,社会制度也存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路。当代中国,从理论上讲,存在着四种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一是封建主义道路;二是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比较政治学长期以来以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道路和政治话语作为研究起点,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道路和政治制度难以在国际政治话语中凸显其主体性和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和中国的崛起,比较政治学界的研究正在悄然从研究民主化到国家建构的转变。国家建构理论为阐释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和构建比较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提供富有解释力的视角。中国国家建构的五个核心逻辑是文明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国家、超大规模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应从坚持政治道路的民族主体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以发展为中心,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多个维度深化与发展中国国家建构理论,初步形成中国特色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中国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研究上,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从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变迁的角度,对中国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对中国农业文明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月  张晓君 《世纪桥》2024,(2):112-114
现代化长期以来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工业化。然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证明,现代化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能等同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探索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超越、逻辑超越、模式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基石,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造福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命运的,并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路线选择的正确道路。以实践唯物主义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是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人民至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践目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主体考察,进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性所在,从而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而引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解答“四个之问”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3)
"中国模式"的成功秘笈首推方法。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改革方法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如何定性中国改革方法论?鉴于西方模式的现实危机,西方学者大都不愿意将中国改革的成功归因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正确指出了中国改革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二是如何归纳中国改革方法论?西方学者对中国改革方法论的概括很多,但一般无外乎实用主义方法、渐进主义方法、自由主义方法或综合方法等等。三是如何评价中国改革方法论?西方学者的评价两极对立、界限分明,颂扬者有之,棒杀者有之。四是如何践行中国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方法论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究竟是可供复制还是仅供借鉴,究竟是可以出口还是中国专用,其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也许值得商榷,但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迪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又具有内在特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经过新时代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新型现代化之路,科学解答了通过何种路径超越资本逻辑现代性危机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困境的“世界之问”,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体系贡献了全新理论形态;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新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的道路不是世界的普遍道路,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  相似文献   

20.
正西方道路并不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之路。世界的发展道路是丰富多彩的。当前西方遭遇的巨大困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不仅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打破了西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表明西方模式并非唯一正确,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积极示范。要独立自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所以令人瞩目,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