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5):10-13
如果说网络问政是一辆高速奔驰的汽车,那么它就是前后驱动:思想引领和技术支撑。微博和微信两种新的网络技术的产生,让汽车载着整个社会不经意间已经驶入“微时代”。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2011年则因为政务微博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被媒体称之为“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政务微博大行其道;2013年微博仍然强劲,但已然面临微信的挑战。无论是晋中市公安局,还是肇庆市公安局。他们试水微信,并非要取代微博等其他网络问政平台。而是多一条联系外界的途径,进而改变沟通方式。技术进步倒逼观念更新。在网络问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观念更新必将推进社会制度改革,这也是我们本期策划的题中之意。本期关键词:问政“微时代”  相似文献   

2.
公安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影响着我国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进程,它在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内容、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安微博问政中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公安微博问政应做到:明确公安微博服务功能,增强微博的互动性,讲究语言表达技巧,建立健全公安微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个好东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取民意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博问政无疑是一项新鲜的问政举措。微博问政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何作用和影响,微博问政目前存在哪些缺陷和风险,如何形成理性的官民网络互动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组文章,以引起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对推进网络问政"自下而上"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分类概述了"微博"问政各参与主体的性质、作用、特点;重点探讨了微博问政各参与主体所实现的政治功能;总结、分析了"微博"问政参与主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中国微博问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龙曦 《民主与法制》2011,(34):22-26
微博问政 如果说2010是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就可以称为微博红年,因为就连“两会”也泛起了微博热。“两会”中,代表委员们争相戴“围脖”,套用微博推广商的一句广告语:这年头参加“两会”不戴个围脖,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催生了“微博问政”的出现,微博为公民表达民意、进行利益诉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渠道,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微博问政”推动了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的觉醒,同时,公民通过微博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也需要理性、规范、有序地参与.  相似文献   

7.
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微博,危险的博客,这是我对近年来微博问政现状的突出感受。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延展和全新方式,既可以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也可以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带来现实危害和潜在风险。如何既发挥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又防控微博问政的消极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0,(4):47-47
自2002年网络问政风靡后,网络民意的征集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过程。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更为网络两会报道添了“一把火”。于是主流网媒,异军突起,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通了“人民微博”,通过“抢鲜博报”、“博眼看会”等栏目,即时展示两会记者、代表委员和普通网友的相关微博;  相似文献   

9.
微博问政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地方官员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直接关系着地方发展乃至国家兴衰、民族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分析微博问政对地方官员执政能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地方官员提升执政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朔风 《传承》2012,(7):47-47
微博作为官员与民众交流的一种新形式,使官员与民众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迅捷,民众也多了一种问政的途径和方式。“围观力量大”的微博,不只是话语狂欢和“广场围观”,还具备改变社会的力量,并有效地推动了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展示出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力量。面对网络“围观”的动员、放大和催化效应,如何抢占舆论制高点,引导舆情导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4,(3):57-57
微博、微信,微家书、微问政……1月6日召开的政协大连市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活跃的“微”字宛若不停跳动的和谐音符,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迟源 《人大研究》2011,(5):35-36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无论是关注民生的代表、委员,还是凝聚民意的议案、提案,这里的每一个人和事都足以深深吸引大众的眼球。2011年,一个叫做“微博问政”的新名词横空出世,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最大亮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博问政是网民利用微博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的方式,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作为网络民主的扩展和延伸,微博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治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种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微博问政固有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微博问政的价值与局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推动公民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力拓展政务微博的民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已达4.57亿。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也随之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个体网民话语权进一步得到加强,问政信息通过实时化、碎片化、关系链式的传播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微博也因此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问政渠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开始借网问政,政府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开微博蔚然成风。如何借微博之力,达沟通之能效?微博问政能否成为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新渠道?如何使微博在透明化问政、帮助党政部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为此,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就此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媒时代,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延展,成了公众参与和民主政治信息化表达的新形式。它以灵活、快捷、发散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推动了公众参政、议政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创新。但微博问政面临着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化和保护微博问政不仅是民主政治的诉求和考量,也是构建良治政府、实现控制公权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浙江政务“微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娜 《观察与思考》2011,(10):34-35
随着微博的迅速崛起,政务微博也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及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微博问政成为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13,(8):58-58
7月27~28日,民政部新闻办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全国民政新闻宣传暨政务微博工作培训班。当前。微博已经成为对政务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传播工具。政务微博在网络问政、政民互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伍皓 《传承》2012,(1):24-24
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的21世纪,微博逐渐成为公民监督政府公共权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阵地。微博问政无疑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政务时代。  相似文献   

19.
廖海敏 《传承》2014,(7):82-83
微博问政是网络新媒体时代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政务微博是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体现。党和政府选择政务微博作为政治传播的一种新形式,表明了政府与民众加强沟通的态度和与时倶进的思想。我们要积极化挑战为机遇,主动应对微博问政,推动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并向现代治理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2,(7):93-93
程婧在《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微博这种新型传媒代表了高科技、新鲜原创、交互性强等特点,它不仅仅是作为传播工具而存在,事实上也已成为执政党面临的新课题。如何认识和利用微博,并从中提取和确立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正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创新社会管]里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种类繁多的微博问政,有必要充分认识其有助于提升党执政能力的积极作用,贯彻群众路线,注重理性参与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引领微博问政的良好方式和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