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2010,(9):4-4
为了方便盲人乘客出行,济南市公交部门在市主干道上安装了30多个盲文站牌,盲文站牌上标NT车站名和线路名。可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专为盲人安装上的站牌,并没有给盲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
焦点搜索     
《中国残疾人》2014,(1):6-7
盲人高考屡遭拒终搭报名"末班车"事件回放近日,河南盲人李金生申请报名参加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遭到教育部门拒绝。驻马店市招生办称,由于没有盲文试卷,无法接受报名。李金生是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一位盲人,具有高中学历。为了能够顺利报名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近日,他分别与河南省、驻马店市以  相似文献   

3.
冯实 《中国残疾人》2009,(10):42-45
有一首歌叫《宁夏》,歌中唱道: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让我摸到你那温暖的脸……恰巧就在2009年宁静的夏天,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和盲人协会组织了一次500台中国现行盲文学习机的受赠活动,捐赠方是中国现行盲文学习机发明机构——河北光明盲人文化研究会、河北阜成复明电子有限公司。从此,宁夏6.9万盲人足不出户,在家也能上盲校、学盲文,这个宁静的夏天,笑容绽放在盲人朋友温暖的脸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2009,(10):22-23
我们需要一个契机 “只有社会效益而缺乏经济效益的产品,没有厂家愿意做。”盲文学习机的发明人之一刘海霞这样对记者说。刘海霞是一位盲人姑娘,曾经,她所在的河北省景县的6000多盲人中,只有她一个人懂盲文。刘海霞与另一位发明人共同研制的盲文学习机,让盲人不出家门就可以自学掌握。这样一个花费数年时间,耗费近百万,淘汰了无数台原型样机的盲文学习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14,(7):7-7
一边是全国逾千万盲人渴望读书学习,另一边是时至今年才有第一名盲人用盲文试卷参加高考、过去半个世纪中国正式出版的盲文读物只有约4000种的现实。其中落差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汉语盲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盲人使用的文字叫盲文,亦称点字。在点字出现以前,曾有一种文字与一般文字的字形相同,只是字体凸起,但那还不算盲文。直到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了点字之后,盲文的历史才开始。 说到布莱尔发明点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是在100多年前,法国海军中流传着一种靠触摸感觉的命令,那是凸起在纸条上的点,以不同的点数表示不同的指令。如平行的4个点表示“前进”,平行的两行6点表示“停止”。它适用于在没有灯  相似文献   

7.
中国盲文出版社从1953年建立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从一个盲文出版组开始逐步扩大发展到出版社,经历了几个部门来管理。几十年来,中国的盲文读物、盲校教材都是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在为中国盲人服务方面,在盲文事业的发展方面,中国盲文出版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邓朴方  相似文献   

8.
焦点搜索     
《中国残疾人》2012,(10):6-7
正公交进站不报站盲人乘车挺犯难盲人在海口残疾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海口出行时乘坐公交车却非常不方便。日前,一位网友称,去年公交车站才设了为盲人服务的触摸式站牌,她用手摸盲文知道了有几路车,可是,公交车进站时却不报是几路车,弄得她都不知道该不该上车。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欧洲联盟在巴黎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盲人按摩的教育及就业问题。作为中国盲人组织的代表,我出席了会议。 会议之余,我们参观了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景点。最使我难忘的是盲文的发明者——路易·布莱尔的故居。 距巴黎市40公里,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进小镇的路牌上写  相似文献   

10.
日喀则的奇迹 2000年,"盲人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德国盲女萨布利亚·坦贝肯,带着她开发出的藏盲文来到西藏,创办了西藏盲童学校,一干就是10多年.2005年,萨布利亚的盲童学校分校--"西藏盲人培训中心"在日喀则落户.  相似文献   

11.
在我办公室的案头上经常摆着大量的人民来信,其中盲文的信件占一半以上。在这些盲文信中,反映就业问题的居于首位,其次是就学问题。然而,经常使我诧异的是,反映生活困难的盲人数量远远低于其他残疾人群体。当然,我明白这并不说明盲人的生活困难不大。而是因为被称为残中之残的盲人群体,他们具有着比其他残疾人更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往往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而更期待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盲文的发展 100多年前,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了以凸点为基本结构的盲文符号体系,为全世界盲人带来了福音。此后这套符号逐步被世界各国所采用,迄今为止已广泛用于表述各门类科学知识,作用不可估量,被誉为“盲人心灵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事件回放 盲人在海口残疾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海口出行时乘坐公交车却非常不方便。日前,一位网友称,去年公交车站才设了为盲人服务的触摸式站牌,她用手摸盲文知道了有几路车,可是,公交车进站时却不报是几路车,弄得她都不知道该不该上车。  相似文献   

14.
广大盲人朋友期盼已久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6月28日建成开馆。新建成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内设文献典藏区、盲人阅览区、展览展示区、教育培训区,科技研发及文化研究区、全国盲人邮寄借阅服务区和办公区。  相似文献   

15.
宁波余姚电信局机务员陈小潮发明的专供盲人使用的电话机,日前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当盲人在这种电话机上按键时,每个数字都会发出清晰的语音告诉盲人,在重拨健、收线、清除键上都刻有盲文,方便了盲人对电话机的操作。该电话机还能根据需要输入各个国家的语言,在全世界都能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扫盲”一词是贯穿20世纪中国社会教育与公民建设的强大隐喻。然而,作为实存的盲人与视障群体,其识字问题却被排除在面向大众的主流启蒙叙事之外。盲文在华的传播也被简单地划入特殊教育史研究的范畴,从而忽视了其拓展下层社会教育对象与塑造现代公民身份的重要历史意义。本文聚焦中国盲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身体与性别面向,分析中国盲文体系如何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基督教针对病残身体的救赎观,并参与到国家针对下层社会中盲人职业群体(以女性盲艺人群体为主)的救助与整合中。本文首先探讨清末民初的改革派精英与社会教育家如何吸取教会学校对视障群体的教育经验,对以性别划分的下层盲人职业群体的技能进行重塑,进而推动了国民政府在福利国家的框架下实践将盲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然后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改革盲文的同时,强调盲人女性通过参与文艺活动与生产劳动实现身体的解放,成为“残而不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来的盲人教育开始走出社会教育的福利模式,寻求突破性别与阶级的双重边缘性。  相似文献   

17.
<正>3月9日晚,福建代表团驻地。记者敲开王永澄代表的房门时,他正在一边摸索着点字笔和点字板,在盲文纸上奋力疾“点”做笔记。来北京参会这几天,他每晚反复修改发言,常常忙碌到深夜。近3000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王永澄是唯一的盲人。他在接受《中国人大》杂志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我必须把盲人兄弟姐妹的声音带到全国人代会上。我们看不见,就让更多人看见我们!”  相似文献   

18.
盲文是盲人之间进行交际、记载思想活动的一种工具。盲文检验应是文字检验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检验鉴定盲文书稿、信件的书写人,确有应用价值。目前,盲文检验还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研究,盲文检验理论仍然是一项空白。我们选择了盲文检验原理和方法这一课题,对盲文检验理论及其检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手写盲文的一般特征和个别特征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探究了不同书写人之间的差异,为盲文检验找出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知道散文集《心灵的北斗》就要出版了,我从心里高兴,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稿,一篇一篇地读着,感动着,心里就像湖水一样荡漾开了涟漪.散文集《心灵的北斗》是对盲人文学创作的一次巡礼,它描绘了一幅幅至真至美的画卷. 书中的55篇散文凝结着55位盲人作者对生活深挚的情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是一本特殊的散文集,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全都是盲人创作的,说它特殊,是因为很多原文都是用盲文写就的.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些文字都是在黑暗中写的,而不是在明亮的灯下.我想,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这一篇篇文字就像一束束心灵的烛光,在黑暗中探照着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提升盲人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盲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中国盲人协会和中国盲文图书馆联合成立了中国盲人阅读推广委员会,于4月20日在山东省泰安市成功召开了全国盲人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泰安盲人读书沙龙活动现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