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又声 《党建》2013,(1):9-9
文化惠民当以民为本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湖南省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坚持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品位。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群众。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搭起更为广阔的舞台,让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成都市在创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域覆盖;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向前发展;"由点到面",系统化运作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活动联动发展。成都市群众文化活动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正视群众文化需求,与时俱进,提供群众真正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丹东市在开展群众文化发展建设工作中,不断完善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创新工作载体,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抓调研,进一步确立群众文化工作思路为了解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丹东市委相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11):9-9
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农村、投向农民,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10,(12):4-7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13年2月以来,湖南连续2年举办了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是湖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发动最广泛、群众参与面最广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堪称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第一个关键词:作为  相似文献   

7.
曹巧兰 《唯实》2013,(1):34-37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生活、分享文化发展成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的根本要求,也是江苏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江苏一直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样多元,也要求我们对如何推进这项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社区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取得极大丰富和满足的重要途径。建设社区群众文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3,(12):43-44
当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凸显,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对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鸭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握大势、应时而上.从文化资源、文化人才、文化阵地、文化活动四个方面人手,打造村屯集结、县区联动、辐射全市的特色群众“文化圈”,促进全市文艺文化发展轨迹产生质的飞跃。带动全民文化创造力和群众向心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彭益民 《求实》2013,(2):93-96
群众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增进村民沟通,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文明乡风,完善社会治理手段。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以及这种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为主的文化活动。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在活动中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发展的推动者、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扬文化民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让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应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琴 《共产党人》2009,(17):39-4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文化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站的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过去,农村基本没有什么文化设施,也很少有什么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枯燥,文化站的活动尽管并不丰富,可对群众来说,也是雪中送炭。然而现在,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特别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广播电视等,凭借先进的传播技术,成为农村群众日常文化消费的主要项目。长期以来一直被群众视为奢侈品的调频音箱、电视接收机、中西乐器、电脑网络等,都已经成为许多农村群众家里的基本文化设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阜新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创新形式,探索出一整套以不断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抓队伍,夯实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充分发挥市、县(区)、乡镇(街  相似文献   

15.
历时两年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已经落下帷幕。这场“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的公共文化盛宴,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城乡共繁荣、群众同欢乐的喜人局面,更是文化惠民、亲民的经典范本。“欢乐潇湘”大舞台,就是湖南文化大展台、群众才艺比拼大擂台,就是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大观园。“欢乐潇湘”从2013年到2014年,共演出26100多场次,参演79.8万余人,参演团队1.2万多个,观演人数达1670.7万;参演节目13.8万多  相似文献   

16.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成就显著。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邵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为群众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样,文化市场从无到有,日益发展繁荣,使广大群众文化消费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二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更加多样、更加快捷,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更加便利,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7.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脉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作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切入口。一、把握需求,树立群众文化的民生理念。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陈宏昌 《奋斗》2004,(10):36-36,4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如何把握正确导向,创建文化品牌,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跨越性发展则是宣传文化系统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连江县认真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区域性海洋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文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工作,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日益丰富,县域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地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