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老师们都知道批评多了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使其产生不耐烦、反感讨厌、甚至逆反心理,于是就拿起了"表扬"的武器。殊不知,表扬也存在着超限效应。惯性的表扬不但不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反而会让他们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中找不到度量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刘茜茜 《青年论坛》2010,(2):142-143
激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挖掘其学习潜能。同时指出,运用激励性评价要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是由我国教育理论家周弘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周老师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表明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有实践意义。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突破应试教育的僵化体系针对中国现实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对待孩子应该像农民对待庄稼,考虑孩子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欣赏和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责备孩子,而应反思教育者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人在承担英语泛读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在各种英语证书和技能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的题量和分值比重均有所提高,对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中都把泛读定为必修课,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帮助他们有效的选择和使用最适合完成阅读任务的策略,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授人以渔"1.学生需求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对于自己学习英语的动机与以往有所不同,大多数人不再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标,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发现,只要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兴趣大增,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果也会十分明显。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将对教学不无裨益。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展开“情趣教学”的:一是在具体情景中展开教学。学习语言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由于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我们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境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上学迟到、回家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赏识教育带入思想政治课堂,可以以情入手,以情唤情,以情激情。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运用赏识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成功的密码呢?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任务。罗素在《论教育之目的》中说"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它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高中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成长期,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在三年的学习和实践中会更为周密严  相似文献   

8.
赏识可以使学生的智慧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学生一次小小的建议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认可甚至采纳,一次班级晨会的积极发言,一次家长会筹划主持,一次歌咏比赛获得了好成绩等,都将成为启迪学生心灵、点燃学生智慧火把的好时机。面对学生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对学生一句轻松的问候、祝福,也会带去包容,带去谅解。多一份赏识,多一份发现,多一份理解信任,多一份友爱宽容,多一份关爱扶持。真诚对待、发现、赞扬每一位学生,才是教育的真谛。赏识能使学生也学会赏识。引导学生做一些对家庭或社区有用或有意义的事,诸如烧火做饭、买米买菜、…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政治课教学中也应强化学生的体验。一、体验始于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激发学生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才能充分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聋生课外阅读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阅读兴致不高。阅读时间少,不会阅读,读中思考少,阅读速度慢,不能把阅读作为一种积累、内化的过程。聋生阅读困难反过来会影响他们的学习,阻碍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冰 《半月谈》2005,(3):66-66
赏识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会遇到问题。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赏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闶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所关涉的是刷新教育理念的大问题.是传统的师生、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位.而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和批评。实际上,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自卑是人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何缺陷都会引起自卑感的产生。在接触残疾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肢残学生较聋生及盲生更为自卑,他们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情绪较不稳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几年来,如何帮助肢残学生走出自卑的低谷,一直是我教育教学过程中考虑和探索的问题。一、自卑的根源肢残学生由于接受信息没有障碍,得以在普通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来完成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在为聋生设立的聋校和为盲生设立的盲校里,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辅导,但是在普通学校就读的…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以学习小组为主体,是一种较"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更优化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老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他们只能记住5%,学生自己学能记住60%,如果是学生教给自己的同学,他们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孩子和平等对话,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而忽视或不主张对学生采用惩戒手段。诚然,对孩子激励和赏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正确使用惩戒手段,教育罪错未成年人,并保护另一部分受害的未成年人,仍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懋琼 《人民论坛》2010,(10):206-207
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文化背景,英语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双语情境下的三语习得过程。从语言环境、语言迁移、语言基础和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因素及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期引起对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注意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或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学。如生动的故事,贴切的比喻,妙趣的讲述,诙谐的手势,巧妙的悬念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扩大学生视野。学生由于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对社会生活了解甚少,学习政治会有不少的疑难,从而导致他们厌学。…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四个必修模块的每一单元最后都安排了一节"综合探究"课,共16课。综合探究课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真实生命成长的追求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这样的新课型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探索和挑战。然而,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取结论,没有自主探究的习惯,长年累月,造成思维单向、局限,学习变成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简而言之,即变“结论”为“过程”,在探究中求发展。近年来,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通过比较、学生反馈…  相似文献   

19.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主阵地,搞好课堂学习评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落实课标要求。在课堂评价中要遵循延缓性、尊重性、激励性,要强调过程、运用和体验,以及师生参与等原则;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探究、探究的过程;评价方法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学生管理 制度先行——谈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 ,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学生群体在与其他人的群体对比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特点。学生群体的特点说明 ,如果不施以有力有效地管理 ,他们就会处于松散、无序的自由状态 ,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复合体”。因此 ,要将他们“改造”为一个有机整体 ,为其创造一个使学业、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