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堂我们该关注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教材的内容还是学生的发展?是压抑学生的个性还是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我在教学初二《保护消费者权益》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是以“小明旅游中遇到的消费问题”为线索来展开课堂教学的。在简单导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旅游过?你碰到过什么问题吗?”这下子课堂“开了锅”:生1:坐汽车,半路上想小便,司机不停车。(老师与同学都笑了)生2:在旅游点买牛角梳,结果是塑料做的。(老师:噢,假冒伪劣)生3:吃饭时,一碗鱼不新鲜。大家吵起来了,后来换…  相似文献   

2.
正社工平时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我被询问过许多次,相信同为社工的你也一定被问起过。网上关于社工的定义是准确而全面的,但在面对身边亲友的疑问时却无法照本宣科。为了使自己的回复简洁明了,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社工是帮助弱势群体的、是带老人玩的、是写稿子的、是做策划的、是办活动的……有朋友打趣说,工作时候的你成了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想了想,虽然社工不能"拔毛成兵",但说"七十二变"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3.
声音     
领导能力“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能当CEO。可是,为什么我能管理那些技术人才呢?尽管我不是学技术的,但我一直在技术公司做工作,我知道技术是什么,我了解一些东西,了解领导和管理力方面的东西,就是你必须知道你知道什么东西,你也必须知道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怎么给计算机编程,但是我确信计算机能够释放多大潜力。所以我  相似文献   

4.
一位自称“找不到幸福”署名“李志高”的年轻朋友这样诉说心中的困惑:马老师,有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想请您指点迷津。从读书的时候起,我和那么多人一样,就为了一次次考试名次而喘不过气来,没有体验过学生时代的幸福。走上社会之后,还是为一个个没完没了的奋斗目标而一路拼杀,没有体验过生活中那种惬意的幸福。眼看到了而立之年,似乎总也没弄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哪里?这样下去人生有什么意思?真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的回信这样写道:志高朋友,马老师很理解你的那种没有品尝到人生幸福的心情。可是这怪谁呢?似乎只能…  相似文献   

5.
校冬军 《小康》2006,(7):70-71
你是否梦想过到古代一游,是否也想要过把皇帝瘾。在对历史上的各色皇帝羡慕或是指责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过:“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一定会做得更好。”你是想一统江山,还是想要造福百姓,或者你想坐拥荣华,又或者其实你想“不爱江山,只爱美人”?如果回到古代,你会是个怎样的皇帝,会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呢,就让下面的测试来帮你找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妈妈不让我们搞特殊 倪萍:你妈妈生前我有幸见过一次。 蒋晓真:是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倪萍:是90年。在北京,她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叫了一声白杨老师,觉得很荣幸。见了白杨老师之后,我那种激动,好像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觉得你不像你妈妈。 蒋晓真:对,绝大多数人一见我就说,你不像你妈妈。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我妈妈比较娴熟,说话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很像。我想我性格里有很多像我妈妈的地方,做事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很稳,我外向的性格又特别像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乐呵呵,比较乐观。 倪萍: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跟  相似文献   

7.
我是在收拾书桌时看到那块创可贴的。找拿着那块创可贴报是纳闷了一阵儿。我想不起我什么时候以何种途径弄来了这块创可贴,也想不出要拿它来做什么用,且为什么又取而弃之,把它塞到了两本书的夹缝中。我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其实我知道这个世界千头万绪,我不可能什么都想明白─—事实上我也真的想不明白,但找还是忍不住要去想。这种习惯好听点儿讲是思索或思考。不好听点儿就是瞎琢磨乱寻思发神经——当然这仅仅是针对我自己而言的。我就这么面对着这块创可贴凝神了许久,终于把它装在了我的衣袋里。然后我有条不紊地背上坤包,心安…  相似文献   

8.
《干部人事月报》2011,(9):93-93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从事过企业诊断的顾问工作,其情形通常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客户总会提出一大堆难题向德鲁克请教,德鲁克抛开了这些问题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卿”……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后,曹操又进行了三次战争,即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三次战争,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曹操甚至宁肯半途而废,也要返回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每次都匆匆忙忙地赶了回去,究竟是要做什么?是什么事情一直在牵挂着他呢?  相似文献   

10.
有人曾就这样一个问题做过一次调查:你知道文化馆吗?文化馆是做什么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老年人说:“文化馆是文化教员,我在那里识过字,学过歌……”中年人说:“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在文化馆看过电影.猜过谜语,也看见过不少老人在文化馆里听戏、下棋……”青年人说:“文化馆是什么?噢,对了,文化馆是音像制品商店,是蓝宝石歌厅,是粤菜馆……”文化馆在老年人的脑海中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中年人的记忆里是老人、儿童娱乐的场所,在青年人的印象中就只有文化馆牌匾下那些醒目的商业设施了。这实在是文化馆的悲哀。  相似文献   

11.
学会不浮躁     
学会不浮躁徐月芬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好象丢失了什么,却说不清丢失的是什么。又好象想抓住些什么,但不知道抓什么。于是,你感到你的心象是迷失了方向,无所归依,无所期望,空悬着,飘忽着,任今天这风,明天那风的将它吹来抛去,去向一个...  相似文献   

12.
幸福     
偶有一天,朋友来找我谈心,问了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认为我幸福吗?”朋友想也没想,对我说:“我认为你幸福,因为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位漂亮的妻子,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还有……”我笑了笑,又问他:“你认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就都很幸福吗?”朋友点点头说:“是的。”我又笑了笑:“那可不一定,一个拥有豪宅名车的富翁不一定比一个在大街上捡垃圾的人过得幸福;一个身份显赫地位高贵的人不一定比一个乞丐过得逍遥自在。说到底,幸福纯粹是个人的感受,它无法也无需由一把公用的尺子去衡量。其实,每…  相似文献   

13.
去年8月25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是“一定要把古都风貌夺回来”,这是陈希同同志与著名专家学者共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大计而提出来的口号。《北京日报》为此还特别发表了评论,号召大家在“夺”字上下功夫。我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见到市领导对北京城市建设这样重视,感到非常兴奋。但是在兴奋之余,我又不免产生了一些疑问,想提出一些问题和不成熟的看法,也算是响应“积极参加讨论”的号召,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所谓“古都风貌”究竟指什么?现在提出要“夺回来”,那当然是原来有的,而今又失去的东西了。“古都”也不清楚古到什么朝代?我想,大概慈禧太后当政时的北京,总可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出席四川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时,向大会领衔提交或提交了30件书面议案和建议,为此有代表问我“:你工作这样忙,怎么有时间写这么多议案和建议呢?”更有不少记者问我“:从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你每次提交的议案和建议都很多,是什么力量支撑你旺盛的履职热情?”这样的问题一多,我就留意总结了一下。我想这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每次省人代会过后,我便开始留心准备下次人代会的议案和建议草稿,并结合一年来的代表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项工作,注意收集民意和各方面意见,经过认真筛选、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些议案文本和建议。由于做足了案…  相似文献   

15.
廖秋忠离开我和孩子们已经四年了。四年来我尽量少去想他,因为想起过去的事是很痛苦的。我的女儿也从不在我的面前提起她父亲。有一次我问女儿:“你想爸爸吗?”她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她说我想。我又问她为什么从来也不  相似文献   

16.
学生都知道,徐斌老师每新教一个班,会留三个问题的家庭作业:一,假如你中奖500万元,你想拿钱干什么?二,假如3天后离开人世,你在3天里最想做什么?三,在你看来,幸福是什么?——面对徐老师招牌式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学生当然没有问过老师的答案。但徐斌老师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显然,在徐老师的眼里,幸福的人不是拥有几百万的人,也不是长生不老的人,而是发散生命热量的人。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被通知参加一个地区性国际会议,会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填写一张调查问卷。其中有个问题我记得特别清楚:你残疾后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又模糊、又笼统,让人感觉莫衷一是。比如问你“人类生存的最必需物质条件是什么”,你能怎样回答,是水,还是空气?提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是不要你回答。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同志问我,你做了几年组织部长,有什么交代没有?我说有一点。今后我不做这个工作了,彭真同志做这个工作。他问过我,你有什么交代?我说:有多少党员,多少干部,多少党表,多少小册子。这是在少奇同志房子里交代了的。现在不讲这个,讲另外一个交代。我感到我有责任,把我所看到的一点,在这个代表大会上向各位代表讲一讲。 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就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19.
幽默六则     
有好处 有一位职员生性怠惰,上班时倒处闲逛,把老板惹火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懒的人,你一个月都做不满一天的工作。”老板怒气冲冲地说,“你自己想一想,公司雇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好处?” 职员低头想了一会儿,回答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女保安也是一名新队员,我老家在吉林,今年春节第一次没在家过。当初抱着出来闯闯的决心来到北京的,我知道回不了家是因为保安工作的需要,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身在异乡,内心总有一种无依无靠的寂寞感觉。我这人性格比较内向,虽然队长和队友们待我很好,但我还是很想家,每当读到妈妈的来信或接到她的电话我都会哭,有时因为想家还会失眠。我的情绪是不是不正常?应该怎样派遣这种思乡之情呢?保安员春霞春霞:你好!你的这种思乡之情也是人之常情,很多身在异乡的人都有这样的想家情结,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你之所以会出现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