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内生活中,朱老总是一名普通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又是人民的忠实朋友。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至今还在陕北流传。普通党员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大生产运动,延安的男女老少都投入生产热潮之中。一天下午,朱总司令所在的党小组正在讨论生产计划。总司令的警卫员小李推门进来环顾了一下四周,问:“哎,同志们,今天开会,怎么忘记通知老总?”小组长好像怕人听见似的,压低声音说:“朱老总已经五十多岁了,怎么能给他分配任务?这回,不能让他知道。他的任务,我们大家包了。”“对。对。”同志们一致同意。朱老总不知怎么…  相似文献   

2.
朱老总与兰花张生平朱德总司令最喜欢兰花。他每次来成都金牛坝招待所(现金牛宾馆),都要去花工组观赏兰花。到了兰草坪,见到花工李奕云就热情地说:“李师傅,我报到来了。”李师傅忙说:“总司令辛苦了!”于是,他们就蹲在那里,观察研究起兰花来。朱总司令对兰花很...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13):80-80
吵什么?一辆殡仪车从殡仪馆开出,这时.一个小孩跑了出来,追着殡仪车哭着大喊:“爸爸,爸爸!别走!”周围的人都对小孩感到同情。突然殡仪车停了下来……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吵什么啊,老爸下班就带你去玩!”  相似文献   

4.
一件旧棉袄     
1940年秋,我来到朱德总司令身边当警卫员。寒冬来临,看到朱总司令老是穿着一件发白的补已旧棉袄,我感到不解。一些老战士说:“朱总司令那件旧棉袄,不知伴随他度过了多少个严冬。我们到他身边后,看他每个冬天都穿着它。”于是我决定给朱总司令换件新的,满以为只要生米煮成了熟饭,他就会默许。一天外出办事,凑巧遇上了后勤被服厂的曾主任,我便请他为总司令做件新棉袄。没过多久,新棉袄做好了。这天晚上,趁朱总司令稍闲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将棉袄送去。这之前,我也反复想过,要有受批评的思想准备。果然不出所料。他一看我怀中的…  相似文献   

5.
阳春3月,巴山蜀水格外明媚。山笑,水笑,人欢笑,“朱总司令回来了!”家乡的人民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一喜讯。一辆小车缓缓地行驶在山间的公路上。司机特别小心地驾驶着车子,绕过坑坑洼洼,专找平坦的路走去,但仍然颠簸不停。司机非常歉意地说:“总司令,这山路不好走,让您老人家受累了!”“没得关系。这路,比50多年前我出去时走的盘山小道好多了!”朱德说。这是1960年3月,朱德访问故乡仪陇的一个小小镜头。“您离开仪陇50多年,一直未回来过?”司机又问道。“是啊!我是1909年1月离开仪陇去云南当兵的。怀乡念旧,人之常情,自古有之。我一直想回来看…  相似文献   

6.
1948年阳春三月,中原大地春意盎然,麦苗青青,花香四溢。华东野战军正在河南濮阳进行整训。 一天,朱德总司令在陈毅司令员的陪同下,来到十六师六十八团视察。朱总司令来到伙房,询问战士们:“你们的伙食好不好?” 战士们齐声回答:“好!” “你们的连长好不好?”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一位战士大声地说:“连长打仗很勇敢,就是很会骂人!” 朱总司令听了,呵呵地笑了起来。 十六师是陈毅的老部队,是在江西信丰油山红军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六十八团指战员一看朱总司令和陈毅司令员来了,纷纷围拢过来。大家都想看看朱总司令的风采。 为了满足指战员们的心愿,朱总司令决定举行一场报告会。 当天晚上,在濮阳城东北部的一片草滩上,搭了一个临时戏台,专门用一部汽车起动发电机发电,戏台上挂着一个又大又亮的灯泡。十六师、十七师、十八师每个连队选出30名代表到会聆听朱总司令的讲话。 草滩上黑压压地坐着3000余人。大家都以激  相似文献   

7.
朱德总司令晚年用过的那根龙头黑竹手杖,曾得到不少人的称赞,然而,这根手杖的来历,至今还鲜为人知。 1972年夏的一天,朱总司令去京郊一农民家做客,因事先没有通知,走到老农家门前时,突然闯出一条恶狗,警卫人员手忙脚乱,朱总司令也用随带的手杖挥赶,幸好主人出来才解围。朱总司令诙谐地对主人说:“你家的狗比帝国主义还厉害啊!”在回家路上,朱总司令又对随从人员说:“要是有一根狗见了就怕的手杖多好!”随从人员把这些情况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 不久,毛主席派人告诉朱总司令,湖南新宁产的一种黑竹有这种防狗的功能,建议派人去取回来。一份通知下到新宁后,当时新宁县委的人也只  相似文献   

8.
<正>先说“东征贺信”的发现关于鲁迅和茅盾于1936年联名致红军贺电,坊间多有传闻。1951年,冯雪峰回忆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鲁迅和茅盾“转转折折地送去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1952年,冯雪峰又在出版的《回忆鲁迅》一书中写道:“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也正是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自此,  相似文献   

9.
往昔在延安,见过朱总司令。有数事虽寻常,而我却印象难忘。一日,同陈赓、聂鹤亭等数同志,由城北往城南,见朱总司令骑马自南而来,精神威武。陈赓说:“朱老总,年年四十七。他五十七岁了,你问他,他只说四十七。”待行近了,我们齐向总司令行军礼。陈赓说:“总司令,你身体好啊!”总司令说:“好,好。”陈赓问:“总司令。你今年几岁了?”总司令答:“四十七。”我们数人一齐笑了起来,齐声哄:“朱老总,年年四十七。”总司令也笑,说:“调皮!”策马而去。  相似文献   

10.
振振有词     
一个小偷来到X科长办公室行窃.但才进去不久.X科长和他的司机就进来了:两人开了灯,便看见那个小偷。司机立即过去要捉小偷。但是坐在X科长办公桌前的那个小偷一点也不害怕.居然还大喝一声:“你要干什么?”司机被小偷一喝.愣住了。小偷这时开口了:“这里没你什么事,你出去。”司机说:“凭什么?”,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一年前的事,我乘公交车去办事,车行至一小学门前,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全车厢的人东倒西歪,互相碰撞,一时间车里像炸了锅,埋怨声、谴责声此起彼伏:“会开车吗?摔伤了怎么办?”“不会提醒一声吗?”而司机却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没想到乘客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有的年轻人甚至想动手,坐在司机身旁的一位老人低声对司机说,你虽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1 1952年9月,朱总司令首次到鞍钢视察。在市委书记韩天石、鞍钢公司副总经理华明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朱总司令首先视察了已经恢复生产的各厂。在立山薄板厂,朱老总指着原料板坯问工人:“这就是生产军锹的原料吗!”工人们回答说:“是”。束总司令高兴地对大家说:“你们生产的军锹,满足了前线的急需,为抗美援朝作出了很大贡献,谢谢你们了!’在汤岗子温泉疗养院,朱总司令接见了孟泰、武玉兰、宋学文、王进忠、黄德茂等著名鞍钢劳动模范,并同他们合影留念。朱总司令还勉励全体劳模要更好地发挥骨干、桥梁和带头作用,在鞍钢的生产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中秋佳节之前,朱总司令到鞍钢东山宾馆慰问帮助建设鞍钢的苏联专家及其家属,并邀请公司领导和职工代表与苏联专家联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2,(10):56-56
在市区夜间开车的人最怕什么,相信不少司机答案都是一致的,一些不懂行车“灯语”的司机胡乱打灯,尤其是会车时遇到车前大灯开着,让对面的人眼前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清楚,极易诱发事故。交警大队民警提醒司机要读懂和正确使用“灯语言”,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14.
有人写了一个段子:某市进行公车改革,一些领导没了专车后,也办了交通卡。其中有个领导,因为是第一次乘坐公交车,上车后主动给司机亮了一下交通卡,就向座位走去。司机说:“读卡!”领导就拿着交通卡认真地读起来:“某某市公共交通卡。”司机指着刷卡器喊道:“在这儿读!”该领导便回到车门读卡器旁,大声读起来。一车人爆笑。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35年6月的一天,红军副总参谋长李特把我带到红军总司令部,对朱总司令说:“给你派的警卫排长到了。”朱老总站起身来,握住我的手,笑着问我姓什么、哪里人、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参军的,我一一作了回答。当朱老总听说我已经参加革命5年多了,就拍着我的肩笑道:“年龄不大,是个老兵。好哇!”我深深地被朱老总的和蔼亲切所感染,从此开始跟随朱总司令一起长征。  相似文献   

16.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0,(11):21-25
一 1950年10月19日黄昏,彭德怀与前来为他送行的高岗、邓华、洪学智等人握手告别后,即钻进吉普车。待随行参谋杨凤安和警卫员郭洪光、黄有焕都上了车,司机一踩油门,汽车冲上了鸭绿江大桥。同彭德怀一起过江的还有他从中央军委要来的通讯处处长崔伦。崔伦坐着卡车跟在吉普车后面,车上载有电台。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09,(6):68-68
固执的司机 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两辆汽车相遇了。两个司机都非常固执,谁都不想调头,愤怒地四目相对。最后,他们中一个拿起一张报纸,开始读了起来。另外一个司机礼貌地问:“你看完报纸后,借给我看看好吗?”  相似文献   

18.
林绣琬 《党课》2012,(6):77-77
一个黑人计程车司机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叔叔的肤色和我们的不同呢?” 母亲答道:“上帝怕世界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了很多颜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都能相爱。”  相似文献   

19.
朱基谈“减员增效”据《吉林日报》4月1日报道,在3月25———26日召开的四省(区)党政负责人座谈会上,朱基总理说,“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一个人干,一个人看,一个人在捣蛋,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够搞好?”他还精辟地指出,造成部分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无外乎...  相似文献   

20.
爱心洒人间     
爱心洒人间陈倩事情发生在1995年初夏。5月27日,一个本属于明媚阳光的日子,却被一次惨烈的车祸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一辆“捷达”出租车在非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不幸撞上了对面驶来的一辆“北京”吉普。“捷达”司机当场死亡,车上的3名乘客和吉普车司机伤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