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微观     
《小康》2016,(29)
正@七下雾:结合书本知识,实践最重要。然而实践又是最难的。西安一位陪读妈妈用4吨书搭出"书井"。她说,孩子小升初时,曾每天都被困在补习班里,有坐井观天之感。如今她搭"书井"就是要提醒其他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增长见识,不要将孩子困在课本和书本中。点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廿一啊:当我看到我一个宁波的老师、一个哈尔滨的同学、一个湖南的朋友,三个人彼此并不认识却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段都转了此文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此文背后的神秘力量。  相似文献   

2.
凌君 《两岸关系》2005,(3):50-53
有一场戏结束的时候,魏海敏对身边的朋友说,她要到后台去看梅葆玖。"可是梅葆玖并不认识你啊!"朋友被弄糊涂了。"不认识不要紧,我就当个戏迷吧。"朋友拗不过魏海敏,只得陪她挤进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后台。垂落的帷幕似乎还萦绕着清亮柔美的京腔,没来得及卸装的梅葆玖被热情的观众包围着,其中不少梅兰芳的戏迷为梅葆玖在舞台上复出庆幸,赞扬梅葆玖不愧是梅大师之子,达到了"育梅"的境界。朋友不甘心魏海敏站在旁边做戏迷,赶紧把她介绍给梅葆玖,梅葆玖很有礼貌地对她点了点头。魏海敏说她那时很开心,感觉真像个崇拜偶像的戏迷……  相似文献   

3.
正时光深处的经典光华"知道《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吗?"在南宁市一间私立国学馆里,课间休息时,记者和一位名叫徐惠如的学生聊了起来。"《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对话,后来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成的。"徐惠如脱口而出。"背得出来吗?"记者问。"可以。"徐惠如两手相扣,显得有点紧张,不过还是很快背了两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懂得意思吗?"记者温言问她。"学习的知识,常常去温习它,不是一  相似文献   

4.
名人读书法     
厚薄法 :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数学家华罗庚 )有无法 :要读书上没有的东西。 (戏剧家克尼雅日尼 )思维法 :靠积极思维得到真正的知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反问法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文学家巴尔扎克 )发掘法 :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 (作家福楼拜 )古今法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 (哲学家王充 )三贵法 :读书要“三贵”,即贵博、贵精、贵通 (清末张之洞 )三性法 :读书要注重“三性”,即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现代文学家鲁迅 )五之法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辩之 ,笃…  相似文献   

5.
读书之美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读了《人民论坛》杂志"万名干部读书调查"专题,深有感悟,借广大读者热议和思考之机,谈几点个人体会。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  相似文献   

6.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  相似文献   

7.
微头条     
《小康》2016,(14)
正#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央视新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王功娜2013年因车祸休学,两年后申请复学但无法到校学习,学校为她开展网络教学和答辩,顺利完成学业。6月26日,学校校长特意来到400公里外的山村,为她举行了一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校长说:"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大楼,更要有大爱之心。"  相似文献   

8.
大会前,记者在代表驻地见到了西藏山南地区有名的"养鸡女状元"——今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益西卓嘎。她热情地约请记者到了她的房间,见记者对铺在床上的民族服装感兴趣,就介绍说:"这是准备明天在大会上穿的。我这套是有山南地区特点的藏袍。在藏族不同地区服装不完全一样。""这顶帽子与我以前看到的都不一样,你穿上一定很漂亮。"记者与她约好明天开会前到人民大会堂为她拍张照片。接着,益西卓嘎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1974年3月出生在山南地区索珠乡。没有读多少书,只念到初中。我家  相似文献   

9.
张曼娟 《乡音》2015,(3):49
朋友在一个基金会工作,最近需要应征新血,她每天要面试好几次,发现要挑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人,原来并不容易。都说人浮于事,看起来事也浮于人呢。那天,朋友说起她在面试年轻人的种种心得感想,提到一个条件都还满不错的应征者,她后来并没有录取她。"为什么不录取她?"我问:"她有什么问题吗?"朋友想了想:"她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太年轻了。她才只有二十岁呢!"我愣了一下,然后问朋友:"你当年  相似文献   

10.
俐钧 《乡音》2011,(1):38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把汉字看做化石,说"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而这部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李土生著《土生说字》,洋洋800万字,可以说气吞万里地将7000个汉字即7000部"文化史"海纳其中。书的序言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您好! 前不久听一位朋友说,街上有位重残女孩开了家租书店。去年10月我到她店里看,店子很小,十几个平方。书也少,只有500多元的书。由于我跟她都是苦命人,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原来她在读中专时,在一次学雷锋活动中,擦玻璃时不慎从阳台上摔了下来,幸好有当时的学校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小姐是我的一个朋友,人较瘦弱。她虽然长得五官端正。但是面色苍白,连嘴唇、指甲的颜色也是苍白的。在一次闲聊时,我为她搭了脉,觉得她脉搏细而无力:又看了她的舌头,舌质较淡,我说:“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头晕、手足发麻,容易失眠,还动不动就心慌?”她一听,连忙称是,问我怎么会知道。我说:“中医看病‘望而知之谓之神’,从你的表象看来,是典型的血虚证。”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生前最喜欢介绍自己的说法是:我是北大的一个教员.对外界给他的国学大师的称呼,他执意坚辞,但仍然辞不掉.他说自己连小师也不够,遑论大师?他还说自己是杂家,最多说自己是北京大学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但是季先生的谦虚并不能阻止人们尊他为国学大师,新华社的讣告仍然坚称他为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4.
史海一勺     
《乡音》2012,(7):48-48
周恩来怎样严格要求邓颖超赵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西花厅岁月一书中,记述有周恩来总理严格要求邓颖超、邓颖超也严于律己的往事,兹录点滴:邓颖超告诉书的作者,周总理同她有个君子协议:两个人不能同在一个部门工作。因为这个协议,解放初期很多人要求邓颖超出任政务院政务委员职务,周总理就没让她上。中共"九大"后,毛泽东的...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年里,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一位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销声匿迹于人们的视野中,即便在近年重新发掘钱基博的背后,也是其子钱钟书巨大的身影。但自2007年钱基博诞辰120周年之际,华中师大召开"钱基博与国学研讨会",到几家出版社系统出版规模庞大的钱基博作品集,一个"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著作等身、成就非凡"的国学大师形象已逐渐清晰起来。历史,就是这样一个被创造、被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韩非子·五蠹》有言:"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私"就是为自己打算,包括私利、私欲、私心、私念.去私就是要去掉私心私念,摒弃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行为,事事出以公心,处处体现公道.  相似文献   

17.
正"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929年,史学大师陈寅恪为国学大师王国维作纪念碑铭,其中深刻阐述了作为士人学者应有的傲然风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大师之范,令人仰佩;大师之格,令人动容。穿越岁月长河,如今,这句箴言依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当中,只要一提起"中国萌芽"网,大家就像谈起自己的朋友一样,感到熟悉而亲切。正如中国那旬俗语所说:"千里之缘一线牵"。王晓宁和她的"中国萌芽"网,就像一位真诚的"红线女",用一条无形的红丝线,牵起了许多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缘之手。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治学上非常严谨,一丝不苟,一生留下了不少佳话。1909年,王国维进入京师图书馆任编辑,后为《国学丛刊》起草宣言,倡言"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这表明王国维以纯粹学术研究为志业,主张"故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王国维26岁至30岁期间,曾四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但不管他怎样努力,还是不能弄懂。于是他对人说:"哲学的海洋深不可测。"众  相似文献   

20.
《不要抱怨:请你改变自己》其实是几年前就火过的一本畅销书。书中主人公、美国人安东尼·罗宾在26岁之前的生活可以用"一团糟"、"穷困潦倒"来形容:"蜗居"面积不到10平方米;浴缸成了洗碗盆;人际关系恶劣,没有一个朋友……但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暗淡的人,后来依靠自己的力量,奇迹搬地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并成为当今世界第一成功导师,世界公认的顶级潜能激发大师,为多位国家元首、世界名人做过顾问或咨询,也帮助许多社会底层民众激发潜能,度过困境。他由己及人、深入的励志思想,影响和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