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政治概念和理想,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已经提出了教育民主的构想并着力实践.如"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这一思想的表现,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征 《学习月刊》2009,(6):18-19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教育一直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利.直到春秋后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育才开始向平民化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孔子才被冠以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头衔。本文针对“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原因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开新局、创新风的政治教育家,构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伦理政治教育思想体系,影响至深至远。孔子作为首创伦理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家,倡导"有教无类"的伦理政治教育体制改革的方针;着力进行伦理政治教育,即官德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志、德、仁、艺全面发展的"成人"或"仁人";提出了进行伦理政治教育教学教养的启发诱导施教原则。孔子的原创性伦理政治教育思想可为今日伦理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郭子 《理论与当代》2014,(10):35-36
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中,儒家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教育体系,以“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天人合一”等为内容,以“内省”“慎独”“知耻”“节”“敬”“义”等为践行方法,以“和谐”为理想追求,特别重视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一、儒家将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 人性论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李朝军 《世纪桥》2007,(4):106-107
全民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主张教育对象的全民化,追求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民主化。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为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和教育对象的扩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二者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基本内涵和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全民教育思想可以从孔子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6.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3):45-46
儒学教育的兴起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士。士把宫廷文化和官方教育带到民间,引起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私学教育的兴起。孔子就是儒学私学教育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有教无类”和“学而优则仕”的教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是一项古老的行业,早在奴隶社会末期,我国就有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办学格局,并随着专业教师的出现逐步形成了正规的教师职业规范。公元前500年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塑造了完美的师德形象。他爱学生,“有教无类”;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以身垂范,言传身教;他平等待生,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8.
《论语·卫灵公》载:“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被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他的教育思想是,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种人都进行教育。孔子作为几千年前剥削阶级的教育家尚知不论富贵贫穷、聪明还是愚钝,都有受教育的权力,这种“全民教育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而现在我们少数学校的领导连孔夫子都不如,他们在行使教育大权时,竟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禁止乱收费等法规于不顾,挖空心思想出诸如“择校费”等名目繁多的乱收费项目。据《焦点访谈》报道:广西自治区某医学院就将自己掌握的招生指标,降分收费,要想上这所学院,就得交上一笔数目不…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一般表述纵观各国历史和现实 ,教育不平等之现象普遍存在 ,教育平等从来就只是一种理想。尽管如此 ,人类还是为教育平等做出了许多努力 ,我国古代学者孔子就曾宣传过“有教无类”之思想 ,《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更是确立了现代意义的教育平等之法律地位。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这一问题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教育机会均等”(thee qualityofeducationalopportunity)是指每一个学生 ,不论其先天禀赋、社会背景如何不同 ,其都有均等的机会参…  相似文献   

10.
邢启敏  贾月明 《世纪桥》2012,(23):68-69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是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其与民主教育密切相关,本文就民主教育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及民主教育推进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的“三讲”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是确保整个“三讲”集中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通过认真总结反思自己参加“三讲”教育工作的情况,深深地感受到,民主生活会要真正达到找准问题、挖清根源、增进团结、促进整改的目的,特别要在“两深、三靠、三勇、一带、一严”上狠下功夫。 两深——深化认识和深刻剖析 夯实基础,深化认识。要把主要问题找准、抓住,并做到在民主生活会上相互批评、相互帮助,首要问题是各位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上认识到“三讲”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三讲”民主生活会的重要作用。因为,只有理论认识上有了深度,查摆  相似文献   

12.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仁学德政及西周以来的政治思想,提出的以民贵君轻、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仁政理念,是对孔子德政思想形式和意义上一种超越,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思想纲领和核心理念三个方面。“仁政”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都具有突破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宏伟 《世纪桥》2008,(5):99-100
孔子的和谐理念内涵了“和”、“仁”、“礼”、“中庸”等范畴,这些理念能够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和”规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方式:“仁”帮助个人达到内心的和谐与高尚;“礼”从外在形式上规范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庸”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恰到好处避免极端。这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的健康人格。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着环境的变化,过去那种单纯的政治说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一、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孔子曾阐述,如果音乐更好地配合政治,则政治理想能更好地实现。孔子还倡导“礼乐并重”,认为教育应以音乐教育为主,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的尽善尽美。荀子说:“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特别是“5·31”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着重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发展民主政治,建立政治文明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二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观点、新要求、新课题;三是民主政治,重在建设,关键在于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一定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开放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开放的政治,这是民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提经济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1 开放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众所周知、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列宁把民主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指出“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列宁选集》第3卷,第241页)。在我国,这种多数人的统治表现在国体和政体两个基本方面。在国体上,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中的每一个有公民资格的成员,不分职务高低、官民之别,都有按照法定程序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在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作出的“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庄严承诺,已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将十五大的庄严承诺化为具体实际,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并努力实践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在战略选择上,要切实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规划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忽视或轻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例如,有的地方领导一谈起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皱眉头,认为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之一 1、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邓小平同志说:“无产阶级专政对于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它劳动者所共同享有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5·3 1”重要讲话中 ,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 ,强调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和“重要目标”相提并论 ,特别是单独而明确地提出“政治文明”概念 ,并把它与物质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消费思想以儒家的等级消费观为主流,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是社会等级统治论者,他主张政治上的等级统治、经济上的等级占有与生活上的等级消费.认为人有名分之分,社会有等级差别,名分、等级决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由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统治秩序.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出了贵贱有序,贫富有差,消费有别的等级消费观.礼:等级消费的社会规范孔子消费观的核心是以“礼”的等级名分来规范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