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也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读图时代”是对21世纪视觉文化占领大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形象的表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电子媒介全球化普及,电影、电视、电脑、广告、手机、各种电子产品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大众文化传播网,图像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取代传统意义上印刷文字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角,这种由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带来的视觉文化艺术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电视成为日常生活审美泛化的主要载体,电影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电子网络将世界变成一个“村”,广告无处不在,图像包围了生活,读图时代宣告来临.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1,(9):64-64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但我们也应看到,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历史进程,一种在公共文化领域里产生的以讲求视听快感为主要内容、以利润多寡为其价值衡量水准、以现代电子传媒为主要手段、以城市受众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质的大众文化逐步兴起且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商业性、娱乐性、消费性。大众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根本依托,以文化资本的运作为基本形式,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要载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它解构了以往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博客、短信改写2005年中国文化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本文作者观点,我们姑且采取见仁见智的态度。但该文大致揭示出中国文化社会的大体格局和现象,能帮助读者站在高处观中国文化全貌。我们认为,对于以博客、短信为载体的大众文化不能一慨否定,这其中虽然有不少不健康的糟粕,但也不乏洋溢民间智慧的精彩。政府对大众文化,应站在建设国家精神文明的高度加以引导、疏导和调控。而作者对国家主流文化和新儒生的批判精神值得赞赏,虽说观点略显偏激,但当代中国文化并没有处于一个与经济相匹配的繁荣时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5000年文化优良传统固然需要发扬光大,但不应该是简单的复辟,我们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化大师、新“鲁迅”新的“孔子”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私人时间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人时间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同于空闲时间,其本质特征在于个人的自由支配性。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使“私人意识”日益觉醒,私人时间真正出现。私人时间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一种“时间压力”,它促使大众寻求合适的文化消费方式以“排遣”这段时间。大众自身的特点及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大众必然以大众文化作为自已的文化消费方式,这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鲍德里亚大众文化思想建基于其消费社会理论之上,认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是大众文化的本性。另外,大众文化还蕴具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但鲍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却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无法把握大众文化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4)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文化工业是其必然的产物,而大众文化并不是"大众的、民主的",相反它操纵大众,使大众丧失选择的自主性,从而成为统治大众的文化。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达到对社会的批判。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及迅速发展壮大,如何对待大众文化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宁 《理论学刊》2003,(3):123-12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的大众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及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审美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不同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特征.与古典艺术的和谐美、近现代艺术的以对立为特征的崇高美不同的是,大众文化以极端化的形态表现着内在的融合趋势,从而成为走向辩证和谐美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众文化的萌芽阶段,那么90年代则是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全面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社会地位的时代.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从策划、投资、制作、生产、宣传、发行到进入实际消费,都己被纳入大工业生产的链条之中,大众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占据了当代中国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在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逐渐增强,从事大众文化制作的"大腕"、明星们也都获得很高荣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中国的社会文化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化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整个中国文化地图被改版和重绘。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呈现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复杂共生的局面。三种文化共存的格局,体现了重建中的文化领导权的包容性。同时,开放的文化环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不仅有必要描述它,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深刻变迁,这主要表现为大众文化的崛起、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以及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交锋、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碰撞、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争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此长彼消、消费文化的流行与批判,构成了社会文化生态转型期的总体景观。社会文化生态变迁对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复杂影响,主要表现有大众文化崛起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的"意义消解"效应,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叛逆性与文化个性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建构的冲击,以及消费文化兴起所引发的文化商业主义及其对于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7)
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众文化的发展繁荣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评价及发展方向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己深深契入了我国当代社会制度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探讨我国大众文化的当代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直至当下的中国社会处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多元共存的状态,出现了时间、历史、空间、地域、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错位,各种文化话语多头运行,交叉运作。对于我们身临其境而又热闹非凡的当下,学术界从不同的视界给予了命名:后现代景观、消费社会、全球化语境、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统领与引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化形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趋势,在充分肯定大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时代意义的同时,也为大众文化确立了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保证了大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而大众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正是文化繁…  相似文献   

16.
李玉林 《求实》2008,(5):77-79
大众文化的兴起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大众文化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的一体化以及文化意义的回归.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以及文化共质性的增生,促进了文化的创新以及文化的多样化.但这种促进作用又是有局限的,这主要是:大众文化在文化结构体系中处于底层,对整个文化的促动力有限;大众文化理性淡薄,对整个文化的影响力有限;大众文化杂多混同,对整个文化的感召力有限.增强大众文化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力,就要正视大众文化,提高大众文化的质地,拓宽大众文化发挥作用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一种全新的消费性的大众文化,从流行音乐、卡拉OK、迪斯科到通俗文学、亚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情节雷同制作模式化的港台电视剧,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急速地萌芽,扩张并在90年代占据了中国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于中国大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1978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存在通俗文化、工农兵文艺等文化形态,但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诚然,人们也可以把大众文化称作当代的通俗文化,但是,中国大众文化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及与之相伴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转型的特定社会场景中孕育并生成的。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不仅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具有本质的差异,而且也与改革开放前的工农兵文艺截然有别。大众文化的崛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它不但直接作用于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及其文化创造,同时也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曾经经历了引人注目的“葛兰西转向”,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意识形态不断在冲突中达成妥协的动态过程,而使文化研究特别是大众文化的研究在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分天下之后,开辟出一种新的方法视野。以深深卷入争夺、赢得、丧失和抵制霸权的过程为背景,使我们重构大众文化研究当务之急的理论和政治问题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杨海 《求实》2012,(Z1):221-222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众文化本质所在。大众文化本质特征就是消费性,我消费故我在。而年轻人,尤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社会化,大学生日渐成为时尚和流行的追逐者和生力军。而其消费时尚性正是青年群体追捧的主因。大众化也是文化化大众的过  相似文献   

20.
图片报道     
李恬 《当代贵州》2009,(21):65-65
第一,为摆脱“旧世界已失去,新世界未建立”的文化无根状态。第二,为克服“说法”与“活法”的脱节。现代西方的文化危机是“上帝死了”,中国近代的文化危机是“圣贤失语了”。这几年,我们从一个独唱的社会转化为一个复调的社会,要表述、描述、批评或歌颂这样一个社会,我们必须构建一种复杂的、丰富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