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卫平 《前沿》2008,(9):78-81
苏州古典园林精妙绝伦,将建筑、山水、花木高度融合,化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出融多种意象群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既是诗意栖居的地方,又是隐逸文化的中心。本文试从造园立意的文字隐逸审美意象、建筑陈设隐逸文化审美意象、山水隐逸文化审美意象、植物隐逸文化审美意象分析入手阐述苏州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深厚的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研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应该从世界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广阔视野观察问题。现在所谓的欧美工业文明,是以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其形成的标识的。当有些人沉迷于这一西方文明的时候,他们或许全然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守护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启蒙思想的摇篮。事实上,中国文化曾经作为一种与欧洲中世纪神学统治不相同的文化,参与了冲决欧洲封建秩序的斗争,并在尔后形成的西方近代文化中留下了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文化取向问题夏振坤中华炎黄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怎样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并吸纳西方文化的精华,整合现代中华文化,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经济改革必须注意文化取向创造...  相似文献   

4.
江畅 《求索》2023,(1):19-30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造;它在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有益内容的同时努力纠正其理论错误并吸取其实践教训;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人民性。它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因此,它是至善,也是大善,无疑具有道义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巩建华  刘伟 《前沿》2008,(8):176-17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赖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本土化。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中和文化”的内在文化张力和外在文化影响日益突现。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弘扬“中和文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追寻价值和意义,创造美好未来的文化基础,是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理性依归,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胡云霞 《人民论坛》2012,(23):164-165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过程中形成的。青年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核心内容是在批判性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西方进步文化,创造中西交融、服务于中国实际的新型文化;在现实应用中,要注意发挥不同文化在不同层面、领域的特长。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视角探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保玉 《前沿》2010,(18):168-170
从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性总结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全球化影响下的生存状态,构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总体思路:(1)“内强化”素质;(2)“外传播”塑造形象;总结出通过努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价值、现代价值,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建立 《前沿》2010,(1):184-187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整体主义思想,注重对民族、国家的责任、奉献意识,与西方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权利至上、推崇自我的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思中西传统文化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汲取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实现中西传统文化的整合、超越与和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王平 《理论月刊》2003,(10):32-34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儒家传统为底蕴的中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挑战。在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及其文化霸权的扩张的同时,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主义著作中关键词的英译对理解古典哲学有重要作用,是正确传播中国哲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庄子》英译版The Essential Chuang Tzu中的关键词翻译进行分析和解读,以"道"、"气"、"天"三个基本概念为对象,探索几种翻译方法在译文中的应用,分析并揭示出英译哲学关键词的合理性以及不足之处,进一步阐释关键词英译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准确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古典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依羡 《创造》2009,(4):87-87
法国前外交部官员、著名汉学家魏柳南先生撰写的《中国的威胁?》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从国外独特视角展现了一个真实、充满活力而引人深思的中国形象,颠覆西方传统中国观,驳斥“中国威胁论”,图书出版后在西方政坛产生强烈反响,对国人客观认识西方,以世界的眼光清醒认识自我具有强烈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起国庆 《今日民族》2003,(11):10-11
金秋十月,大西洋彼岸的法国巴黎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中法历史上首次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年启开帷幕。《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和《走近中国———中国当代生活艺术展》,令巴黎流光溢彩。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年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交响主题,在这三大主题之下,中国将以法国首都巴黎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一系列别具风格的文化交流活动,向法国等西方公众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艺术,以…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内存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和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兵农合一、奖励耕战的国防法制观和义战、慎战的国防法制原则;君主专权、法自君出的专制独裁;"制必先定"、"以治为胜"的以法治军思想;兼容礼刑、出礼入刑的法制方针,等等。  相似文献   

14.
梁志敏 《当代广西》2012,(15):57-58
所谓园林,即在某一地域范围内,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与建筑工程技术,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地域与环境上的特点,对地形地貌进行适当的改造,采用筑山置石、水面处理、建亭盖阁、植被绿化、道路布局等途径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艺术环境,以供人休闲、观赏、娱乐的游憩境域。中国历史上的园林按隶属关系分,主要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寺观园林等几种。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化形态转化过程中一位颇具国际影响的思想家。他和同时代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样,毕生所思考的总不外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数千年来遥遥领先于世界各民族的中国到了近代反而落伍了?中国要想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宿路?中国历由卜传承下来的文化价值观能否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梁漱仅苦心孤诣地探索着。他试图通过吸收西方文化,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文化,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是建立在他的文…  相似文献   

16.
论语注》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印度大吉岭时所撰。该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继承晚清以降的“今文经学”传统,用“我注六经”的方式,以“公羊三世”说为依据,与《礼运》“小康大同说”相配套,阐述其在不同社会阶段实行不同政治管理模式的变革思想;第二,用“援西入儒”的方式,引入西方价值观念重新诠释儒家传统概念与价值取向,利用西方理念和制度化整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意图为其变法创造合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络。经过长时期的封建社会,园林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体系,不论在规划上,建筑群,建筑空间处理上,具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园林首先引起日本注意,随即又使西方建筑叹为观止。国外建筑师们谈到“中国园林的空间,把清晰的最终结果悬挂的半空,以求一种曲径通幽的、永远达不到某种确定目标的路线,中国园林把成对的矛盾有机地联在一起,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在永恒的乐园与尘世之间的空间”。我国古代造园传统手法,取法于自然,…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社会管理文化的差异依次表现为三个层次:哲学观上的执两用中与两极对立、价值观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管理观上的人治与法治。两种社会管理文化各有千秋,瑕瑜互见。中华文化历史悠远,拥有巨大包容力、吸引力,体现出内在的创造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必将整合东西方两种文化,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文化,进而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的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古典主义在中国整个20世纪的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勾勒出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宣扬、误读、沉寂、遮蔽到敞开这个流脉消长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和特点风貌,同时介入性地探讨古典主义与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某些现象及其他文本的关系。一方面试图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理清古典主义这股文学思潮在中国的光辉历程与影响意义;另一方面则通过总结古典主义的文学理论与经验价值,为当下的社会文化建构及文艺创作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