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福建省东山县和台湾的农业合作取得了成功,台湾农业专家频繁到东山进行农业交流,并拟定了许多合作的新项目,效果很好.早在199O年5月,台湾“农委会” 顾问、亚太粮肥中心主任黄正华先生就率领一批农业、水产专家、学者,对东山的农业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回台湾后正式向台湾当局提出两岸农业交流计划,并要求以东山做为起点.紧接着台湾农业经济专家彭作奎教授率领专家考察团,深入东山县芦笋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进行考察,双方就农业合作交换了意见,并初步拟定设立“农业综合示范区”、“水产苗种繁育实验区”、“优良品种引进隔离区”等.此后还有许多台湾人士慕名来东山,1992—1993年就有7批20多位台湾农业专家、教授到东山考察农业水产投资环境和土地开发情况.1991年1O月东山县举办了“东山·闽台农业经济技术交流恳谈会”,有136位台湾专家和其他人士参加了会议.台湾“立法委  相似文献   

2.
在风光秀丽的福建侨乡南安县梅山镇芙蓉村里,矗立着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格的楼房校舍.它就是已故爱国华侨实业家李光前先生四十多年前独资创办的南安国光中学.李光前先生于一八九三年,出生在南安梅山芙蓉村的一个华侨家庭.他小时在家乡读私塾,十岁时随父南渡新加坡就学,后来回国就学于南京暨南学堂、北京清华学堂和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一九一二年他重返新加坡,受聘于陈嘉庚公司,尔后被提升为经理.一九二○年与陈嘉庚先生的长女陈爱礼结婚.一九二七年,他自创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树胶公司,经营树胶、黄梨(菠萝蜜)生意.由于业务不断扩展,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被誉为星马树胶、黄梨大王.李光前受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热心  相似文献   

3.
<正>1987年我第一次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接触并有幸会见了全国友协的前任会长韩叙先生。他向我阐述了全国友协的使命,还赠予我一只极其精美的中国瓷碗作为我们相互理解和赞同的象征。后来我有机会拜会了他的继任者齐怀远先生和之后继任的陈昊苏先生,他起初作为副会长随后在2000年到2011年继任为会长。我荣幸地见到过他多次,因此我们成了要好的老朋友。我们一直就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瑞士相互理解的桥梁为目标进行非  相似文献   

4.
<正> 卡蒂埃先生五十年代末曾在中国北京大学留学。其后又以交流学者或旅游者身份多次来华。1985年曾访问过湖北的武汉及江汉平原地区。卡蒂埃先生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他背弃大多数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问题把中国沿海省区作为重点或代表的传统作法,而从中国内陆广大地区(其中又以湖北、陕西两省为重点)数百年间人口的增长与变迁中探寻中国人口与农业发展关系的规律。卡蒂埃先生此次来湖北访问,目的是就我国、特别是湖北省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一、"超教育而言教育"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就教育而谈教育了,必须超越教育而谈教育问题.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 去年我和北大的志愿者一起作了一件事:为教育界前辈高仁山先生出文集,建墓立碑.高仁山先生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育系主任,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他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左派,参与革命活动,因而成为继李大钊之后第二个被张作霖杀害的先烈,而且他是被押送到菜市口公开问斩的,是北大唯一的一个如此惨烈牺牲的教授.但人们却把他遗忘,几十年无人问津.我们这些北大的教师、学生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了解到高仁山先生的事迹,深感有愧先烈,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才在香山植物园将他迁坟安葬,也借此机会,重新认识他的教育遗产.他的教育思想有两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王丰 《台声》2005,(2):64-68
近日,台湾农业专家林庭毅先生来到北京, 与在京相关人员洽谈新项目的开发问题。在短暂 的逗留中,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一、大陆寻根,祖国魅力无限 1993年,林庭毅先生在台服完兵役后,第 一次踏上了祖国大陆。 林庭毅的祖籍位于"闽南金三角"的福建泉 州,像很多台湾民众一样,最初都只是想回到祖国 大陆来寻根寻源。但当真正返回内地,林先生被中 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 引,神州大地向他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和无限的魅 力,林先生也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7.
台资大举进军海南农业 刘文斌先生在台湾原是一位经营电器生意的商人,1990年在海南昌江县承租了一个630亩的芒果育种试验基地,引进台湾良种芒果“爱文”、“金煌”、“台农一号”等品种与当地芒果“嫁接”,结果获得成功,仅试验基地一项,年收入可达100万元人民币。现在刘先生投资信心倍增,决定在昌江县再承租万亩土地,全部种植良种芒果。目前他已培育成功50多万株芒果苗,将于明年全面开发种植。像刘文斌先生这样在海南大规模成片投资农业开发的台商还有不少。千驹实业的洪肇铭先生1992年在三亚崖城镇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兴办的5000亩试验农场,初始引种了台湾良种香蕉,获得高产。现在洪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他就找傅增湘先生帮助搞《淮南子》,为什么找傅增湘先生呢?这里有一个缘故,叔雅先生念书有个特点,就是很讲究版本,这是受刘师培、章太炎先生治学的影响."只要刘叔雅教授看的书都是好版本,不是好版本他不看."钱穆先生如是说.事实如此,即使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只要发现好版本的书,哪怕借钱,他都要买到手中.我看过他手中收藏的方苞的手稿,有4个夹子,就是通过傅增湘先生介绍花了200块大洋买的.傅增湘先生是著名的藏书家,也是版本学家.藏书很多,而且版本也好.先生说:"没有傅先生不行,因为好多版本找不到."傅先生借书给他看,并且把《淮南子》的好多种版本都找来了,《永乐大典》原本都给他看过.还有像王念孙的手稿他也看过.所以他对傅先生很感激,说傅先生是他的版本学老师.他还爱抄笔记,搞校勘更是亲力亲为,抄了很多东西,像《文选》、《太平御览》、《治要》、《道藏》等书中凡引及《淮南子》原文或许(许慎)、高(高诱)旧注者,一字一句,都一一抄录.有人说先生是道家,其实不然,他是杂家.先生博览群书,而融会贯通应用于治学.  相似文献   

9.
一位年仅38岁的台胞来到祖国大陆,并在江西投资兴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他就是江西主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顺监先生。谢先生待人很和气谦恭。他不善言谈,当笔者问他来江西的初衷时,他很平静地说:“我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我来祖国大陆投资兴业,既是出于公司事业的考虑,也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我要把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到祖国大陆来,通过创办实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企业家,谢先生很崇尚实干,1990年3月,谢先生到江西考察时,看到赣台农业合作开发前景广阔,便决定在赣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母体产业,《决议》中“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如何贯彻好这一方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本期发表的《中国农业:当前问题和对策选择》一文中,讲了他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科学》2006,(6):2-4
2006年11月23日,一代科学宗师、九三学社前辈邹承鲁院士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邹承鲁是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和杰出的贡献。多年来,邹承鲁院士满腔热情为国家科技政策和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呕心沥血。为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他多次凛然直言,一往无前。他是一位刚直不阿的斗士,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先生已逝,但先生的丰功伟绩与高风亮节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人的心中,并将永远鼓舞和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本刊选载了邹承鲁先生生前的一些言论,以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北面的建筑工地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精力充沛的老人在巡回。他就是正在这里施工兴建的长城饭店的副董事长杨孟东先生。不久前我访问了他。  相似文献   

13.
王云涛 《友声》2005,(5):31-33
今年5月17日,是日本著名音乐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团伊玖磨先生忌辰四周年。四年前,应对外友协邀请,团先生率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苏州时,突发心脏病逝世。团先生生前曾多次应对外友协邀请访华。我曾两次陪同他率领的文化访华团,聆听过他的谈话。1990年我随对外友协代表团访日,在团先生家做客时,应邀与团先生一起过生日(我和团先生同一天生日)。对外友协出版《朋友遍天下》一书时,其中介绍团先生的文章是由我执笔的。在团先生忌辰四周年之际,写此小文以示纪念。“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对外友协曾经请董寿平老先生挥毫为团先生写了这款…  相似文献   

14.
王云涛 《友声》2006,(4):42-44
2005年9月19日我们尊敬的日本老朋友、日中友好会馆名誉会长后藤田正晴先生溘然长逝。我闻悉这个噩耗十分悲痛。记得是2002年的夏天,我结束了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的工作准备回国,偶遇后藤田先生,我向他老人家简短话别。当时先生虽已是88岁的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未曾料到那竟是与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先生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为中国人民失去一位好朋友而惋惜、痛心。后藤田先生为官30余年,从政20余载。先后出任过自治省的官房长、警察厅长官、内阁官房副长官等职。1976年弃官从政,连续7…  相似文献   

15.
周文泉先生在昆明创办的统营公司,是一家娱乐企业,装修豪华,气势恢宏,使许多人望而却步,怕没有那么高的消费能力.周先生说,我们确实太超前了,但是标准虽高,收费却不高,而且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来昆明的外商.194O年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周先生,1946年随父母从上海到了台湾.1958年高中毕业后,父母让他到一家丝织厂做学徒工.入厂第二年,他又报考了当时与台湾大学齐名的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坚持白天做工,晚上读书.为了尽快掌握本来只嫡传、不外传的织锦缎提花设计这门专业技术,他以极大的耐心向师傅请教,并对师傅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从而取得了师傅的信任.周先生回忆起这段学习过程时说,从传统的教育中他学到了做生意的基本原则,那就是诚信和坚韧.这对于后来能在生意场上站住脚跟,是不无作用的.可是七年学成以后,当他发觉这门技术随  相似文献   

16.
庄健曦 《政协天地》2008,(12):42-42
2008年10月,大田县政协周隆超主席随三明市农业考察团赴台湾考察。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在台北市自己的办公室热情接见了考察团一行,周隆超主席代表大田县委、大田县政府向他赠送了大田县高山生态茗茶。这次接见,连战先生同周隆超主  相似文献   

17.
对于李国鼎,一般大陆人或许比较陌生,但他在台湾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人戏言,如果台湾人不知道李国鼎先生就算他白长了耳朵和眼睛.因为台湾经济之所以能突飞猛进,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他是一个绝对大功臣.在这方面台湾人最有发言权.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台湾经济发展纯属蒋氏父子的功劳,特别是蒋经国“卧薪尝胆” 的成果,殊不知站在蒋氏身旁参与策划、运筹帷幄、实际推动执行的却是另一位默默无闻的人,他正是李国鼎.应世界银行的邀请,李国鼎先生在时隔45年之后,于去年6月7日来大陆参加由世界银行和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在大连共同举办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会上李国鼎先生就发展台湾经济问题作了专题演讲.会后,李先生返回北京,分别与国家教委等有关方面会晤,并参观了北京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等.随后,他又到故乡江苏南京,重访母校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与亲友团聚并祭扫祖墓,以偿离家多年后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18.
李登辉先生主政台湾以来,曾经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台湾人是中国人,他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并一再说,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定会统一.在他主导下,台湾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制定出“国家统一纲领”.按理说下一步李登辉先生该拿出实际行动.然而,从最近李登辉先生与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的对话看,人们已深深地感到失望了.李登辉先生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话,是他心底秘密的一次“大暴光”,这里似乎已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应有的感情了.他大谈所谓“台湾人的悲哀”,并把悲哀的根子引向中国大陆,指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质疑“中国” 的概念,甚至明白无误地表示,北京的两岸统一之念“是奇怪的梦呓”.他还以 《旧约》圣经里《出埃及记》的摩西自况,要带领台湾人,像犹太人摆脱异民族的奴役、压迫那样,建立台湾人自己的国家,“让子孙们不再有老一代同样的遭遇”.难怪此言一出,两岸及海外的许多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当在武汉投资创业的众多台港澳同胞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之时,台商黄国珍先生却在江城与太太,还有两岁的女儿,第一次在外地吃年饭.黄先生谈起在武汉过年的感受时说:“我在武汉已经生活习惯啦,年前我特地把太太和女儿从台湾接过来,我们很快就会在武汉安上一个新家.” 从黄先生满足的笑脸上,不难看出他已经深爱上了这片土地.黄国珍先生是五年前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武汉的.如今他已经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台资项目——汉口新火车站“财神广场” 的老总.1989年7月,在经过对大陆26个省市的全面考察后,黄先生决定选择长江流域某个大城市作为投资基地.这一天,他去北京车站买往南京的车票,不料票已售完;但往武汉的票还有,于是他登上了开往江城的列车.也许就是一张车票这个小小的偶然,注定了黄先生后半生与武汉不可分的命运.谈起这件事,黄总笑着说,这可能就是缘份吧.除了这份“缘”,还有一  相似文献   

20.
九月九日,“洪亮宇奖学金”首次颁奖仪式在苏州中学隆重举行.“洪亮宇奖学金”是台湾企业家洪亮宇先生为奖励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中国际班内的优秀学生而设立的.洪亮宇先生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是苏州人民的老朋友.他情系桑梓,身体力行,一九九一年曾捐赠一辆日产面包车给苏州佛学院;在苏州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又捐赠五万元港币.他积极为苏州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