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浅议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的反映其心理状态、内心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痕迹,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痕迹。对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及犯罪各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外在表现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分析判断心理痕迹的方法,并对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案件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郑民生案的发生是社会原因和人格心理混合作用激变的产物.有必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郑民生案进行心理分析,揭示杀人狂魔的的心理轨迹,进而提出犯罪预防的相应对策,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与建立犯罪心理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心理现场与物质现场的关系,诚然有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但是,需要辨析“反映性”和“反应性”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心理现场的物质支点是心理痕迹,它是以记忆痕迹为基础的物质痕迹之转换。犯罪心理现场区别于犯罪物质现场,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更加自觉而有效地在案侦中重建犯罪心理现场。而犯罪心理现场运用的特点,需要辩明心理现场的重现与重建,如何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心理现场在犯罪重建中的运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5.
从多道仪心理测试技术产生至今,中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研发出了I/R、POT、SKY、CQT、CCT等多种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均各有优劣。在一些嫌疑人与被害人交往、互动关系特殊,且无任何确切知道答案的保密情节可资利用的疑难命案的测试实践中,为提高心理测试技术在检验心痕、揭示真相、抚慰心灵、助力审讯等方面的信度与效度,必须运用系统、整体和"大数据"思维,通过系统全面地进行案前、案中、案后及实测当时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和科学选取测试观点,坚持在借鉴、改造、创新的基础上,对现有各种测试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才能实现交叉印证。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心理是由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造成的。本文针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章主题 ,提出了青少年犯罪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个体犯罪心理的产生,一直是犯罪心理学界潜心探讨的焦点,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犯罪心理的内涵、形成及发生动力诸方面的研究,得出结论:犯罪心理是一个建构过程,是一种关系实在,是一种机能。犯罪心理的实质,就是犯罪主体为了某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功能性目的而建构的对社会矛盾关系的客观反映和关系实在。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心理实验方法的一种,是基础心理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检验。实践证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并没有完全解决其应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辅助公安一线办理疑难案件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个别错案,正确、客观理解这项技术会促进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性总是与偶然性、复杂性、模糊性、相对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犯罪心理具有不确定性,个体犯罪心理的发生在事先是不能唯一确定的,这是由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体心理的复杂性和主、客观互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不确定性视野下需要对犯罪心理概念进行再解读。不确定性给犯罪心理学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心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映,犯罪心理痕迹是当事人等历经罪案的记忆,以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行为的"心理留痕"。犯罪心理现场是罪案引起的心理活动状态,近似广义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的特点是心理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心理痕迹的意识潜在性、心理信息传递的间接性、心理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心理现场的特点是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案件信息的主观扩张性、案件意义的法律抽象性。在心理的潜隐与动静之间,体现着痕迹反应性和现场能动性、静态痕迹和动态现场、痕迹点和现场面、信息存留和信息扩展的辩证关系。犯罪心理现场重构是再现案件事实的方法,犯罪心理画像是表现作案人个性等的分析结果。犯罪心理痕迹和犯罪心理现场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1.
怀旧问题研究贯穿于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而基于消费者行为的怀旧问题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怀旧消费研究的渊源脱离不了基于精神产品的快乐消费研究的兴起,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怀旧心理与怀旧消费的关系被大量地提起。但是怀旧消费研究中潜在的一些核心问题,如怀旧体验因子、怀旧认知唤起等,将成为最值得期待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犯罪现场重建技术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展迅速。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以看做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的侦查过程中必须将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确保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从而为侦查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法院庭审为界限,庭审之前的准备程序称为刑事审判前程序,庭审之后的程序,称为刑事审判后程序。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辩护律师开庭前后的诉讼活动进行区分。应将辩护律师在休庭后择日宣判、一审判决送达后到上诉程序启动前以及死刑复核等阶段的诉讼活动纳入到刑事审判后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探究这一程序中辩护律师介入的立法缺陷、具体路径以及实践操作等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这两门学科的定位所出现的偏颇,造成了对刑法学的过度尊崇和对犯罪学建设的边缘化趋势。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犯罪学在全部刑事科学中的学科地位是处于基础学科和"前犯罪学科"的位置之上。犯罪学是一门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学科,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论同刑法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刑法学需要以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立法和司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精华 ,批判糟粕 ,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 ,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得益于许多学科或知识领域的推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首先与现代精神分析学及作为其重要知识来源之一的精神病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解之缘。精神分析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会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不同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后现代转向,也或早或晚地涉入到社会心理学有关领域的发展中。其中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既从心理学理论层面又从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提供了孕育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和谐社会不可替代的精神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其特定的积极功能,如社会整合功能,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道德教化功能,促进社会的诚信友爱;心理调节功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文化功能,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监狱是以刑罚执行为要素的彰显监狱文化力的文化磁场。罪犯在行刑的文化磁场里,在监狱文化力的作用下,产生出独特的文化心理。文化心理是罪犯在改造与行刑过程中对监狱以文化为矫正力的意识作用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反映。罪犯的文化心理通常由文化认同心理、文化需求心理和文化冲突心理组成,具有渐进性、差异性、变更性、递进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开展对罪犯的文化心理研究,有利于科学认识罪犯的改造特性,把握罪犯的行刑轨迹,提升监狱对罪犯的矫治功能和矫正功效。  相似文献   

19.
论黄色文化与青少年性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黄色文化的泛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引起了青少年性犯罪案的上升.从心理学和传播学角度对黄色文化传播媒体对青少年性犯罪发生影响的机理进行分析,可提出减少黄色文化对青少年性犯罪影响的对策.一是对青少年加强性知识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消除精神污染.  相似文献   

20.
俄国在18世纪进行了彼得大帝的改革。这种主要在物质层面上进行的改革延续到19世纪,引发了30年代末至50年代的西方派和斯拉夫派的大辩论。这场辩论主要涉及俄罗斯的命运、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及其应走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也波及到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这场辩论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发展,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登上世界高峰和独立的俄罗斯哲学出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