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09,(20):72-73
案情简介 韩某在北京某公司工程部当水暖工,劳动合同期限为2007年4月3日至2008年4月2日。劳动合同到期后,韩某仍在该公司工作,双方未办理劳动合同续签手续。2008年12月22日,韩某提出辞职,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此后,韩某向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300元,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及2008年9月份的工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张某到某机械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工作岗位是机器维修,后某机械公司以张某不胜任工作为由,提出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张某认为,某机械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某机械公司则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07,(11):37-37
案例某公司最近兼并了另外一家公司,兼并以后,没有和该公司的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现在该公司想与职工刘某解除劳动关系,刘某认为其原来的劳动合同还没到期,解除劳动合同应按其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公司认为公司并没与刘某签订劳动合同,况且刘某在该公司只工作了十几天,所以没有必要给刘某支付经济补偿金。双方因此发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4.
林某和其爱人皆是某丽有公司职工。1994年12月林某同丽有公司订立了期限自1994年12月20日至2010年8月22日的劳动合同。前不久,林某的爱人离开丽有公司。丽有公司在林某爱人离职后作出解除林某劳动合同的决定。林某不服,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申诉人林某诉称:本人与丽有公司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期内,按丽有公司内部规定,经本人申请,公司批准,签订《内退协议》,办理"内退"手续。丽有公司现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在公司内部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1,(29):62-62
编辑同志:张某到某机械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工作岗位是机器维修,后某机械公司以张某不胜任工作为由,提出与张某解除劳动合同、张某认为,某机械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某机械公司则  相似文献   

6.
小保信箱     
把您的疑惑告诉我们签订劳动合同5个月后上班,工龄应从何时起算小保:2010年7月初,小王大学毕业时,与某电子商务公司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但同时,公司明确要求小王2011年1月开始正式上班。小王当时也没多想,最近,小王因打  相似文献   

7.
[案例]: 某化工厂于1998年3月21日与杨某签订了为期6年劳动合同。2004年3月21日合同期满后,杨某向厂里提出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手续时。该厂领导说。厂里已决定与其续订合同两年。拒绝为杨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有关手续。经杨某一再坚持。该厂以临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杨某的工作。如果此时解除与杨某的劳动合同,会为厂里的生产带来损失为由,提出至少续订劳动合同一年。否则,不予办理任何手续,如果杨某不同意,就按自动离职处理。杨某为此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该厂为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维护其合法权利。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调查,杨某与该化工厂所签5年劳动合同已于2004年3月21日到期,裁决该厂及时为杨某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旦出现某些事由,劳动合同即终止,双方不再受劳动合同约束;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即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如果劳动者发生某些行为,企业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或者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的好处在于:一旦有约定情形出现,企业就可以不再履行劳动合同,而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比如某公司约定:职工当月无故旷工2天,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支付补偿金。如果按照法律规定,职工旷工2天,显然不太可能被认为是“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如果没有上述约定,企业以此解除劳动合同很可能被判赔偿。再如: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停工待料日期超过XX日。且不可能立即恢复生产的,本合同终止”。  相似文献   

9.
小保:周某2009年8月进入某电子公司工作,担任车床操作工,月薪2500元。2010年10月25日凌晨,周某轮值夜班.同事王某想要用周某的笔记本电脑看电影。后被主任发现。几天后公司人事主管找到周某,说公司决定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并拿出一份事先印刷好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签收回执单.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月报》2011,(11):78-79
我公司在江苏,最近因为产业调整一个工厂要转让出去,百余名员工将无处可去。公司该以什么名义解除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可否以裁员形式解除?很多老员工工资虽然都低于社平工资的三倍,但是工龄都很长,有些都已经超过20年。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时,  相似文献   

11.
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导致新类型劳动合同纠纷增多,《劳动法》对其的调整已力不从心。对于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履行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规定或者规定并不明确,故此,学术界及司法界对此作深入探讨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案情:福建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员工林某,在公司工作近一年,月工资2000元。一天,房地产有限公司负责人找林某谈话,告知公司要解除其劳动合同。林某当即递交了在妇幼保健院检查确诊早孕的病历和证明,并提出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次日,该公司负责人再次找林某交谈提出协商解除,因解除条件未达成一致意见谈“崩”了。数日后,公司向林某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理由是林某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对此,  相似文献   

13.
小保: 张健伟职专毕业后,被某蓄电池厂聘用为装配工,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工作到第2年时,他的女友提出该职业污染大,对身体有害。于是,张健伟向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同意后依法为张健伟办理了解除劳动关系的所有手续。后经女友的帮忙,张健伟找到一份新工作。可上班仅十几日,就出现了气短心跳、呼吸困难等症状。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忠上了职业病,便找到原单位要求给予检查。可单位认为:解除劳动合同后与单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拒绝为其检查。解除劳动关系就一了百了了吗?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郭某进入飞腾公司工作10年后与飞腾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销售主管。后飞腾公司向郭某送达了书面《变更劳动合同通知书》,当天,郭某书面回复飞腾公司,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经协商,双方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并在协议中对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事宜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自2004年年底启动立法,历经四次审议。已于2007年6月29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不但延续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分类及基本原则的规定。同时对实行了十余年的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制度作了突破性的规定。就劳资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补偿标准等都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6.
[案例] 2002年5月20日。某电力公司工会主席付某因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罚款5000元。某电力公司未征得工会同意,以付某严重违纪为由,于2002年7月26日作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通知付某解除劳动合同。付某收到该通知后,于2002年7月31日按通知要求办完移交手续,领取了安置费。8月28日,付某认为某电力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错误,向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某电力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无不当。  相似文献   

17.
小保:2011年6月14日,某公司打浆工陈锋于工作期间在禁烟区内吸烟,被他人发现。该公司认为。室外吸烟亭系公司唯一指定的吸烟场所,并告知了所有员工。该公司员工手册也规定,员工在禁烟区吸烟的,或把易燃物料带入公司,或在公司或工厂任何区域丢弃燃烧物.被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将依法解除与该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陈锋已签收了此员工手册。6月17日,该公司向陈锋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相似文献   

18.
王女士于2003年8月到深圳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约定其工作岗位是行政主管,每月工资2800元。2003年9月,王女士发现自己怀孕。2004年2月,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宣布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王女士找到公司老板反复协商无果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公司与王女士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而合同当中并没有约定王女士若在雇佣期内怀孕要将其解雇。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女职工在特殊劳动保护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应自动延续到孕期、产期、哺乳期届满时为止。女职工在孕期(包括产期、哺乳期)而被用人单位辞退的个案越来越多,怎样解决此类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员工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国针对女职工孕期特殊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此类纠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案例]: 姚某于2003年8月6日被某市一公司聘用。经3个月试用合格,转为正式工。2004年10月,姚某结婚。同年5月,姚某怀孕。10月10日,公司以孕妇不能正常从事工作为由,解除与姚某的劳动合同。11月1日,姚某向法院起诉,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姚某等生完孩子后,于2005年5月8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再次要求确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无效。仲裁委员会查明事实后,裁决驳回仲裁请求。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与保障》2008,(1):46-48
劳动合同可以任意解除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情形,不可以任意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