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需亮 《法制博览》2023,(22):121-123
随着2021年1月1日起我国《民法典》的施行,取消了公证遗嘱效力高于其他形式遗嘱之规定,在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中作出新的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民法典》实施后,公证遗嘱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遗嘱仍然具有较大优势。无论是公证遗嘱还是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等其他形式的遗嘱,当立遗嘱人死亡后,都需要对遗嘱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确认,方能对遗嘱进行执行,实现立遗嘱人的遗愿,遗嘱检认问题亦随之而生,遗嘱检认也必然会成为“民法典时代”民事法律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在遗嘱、继承领域深耕三十多年,必然会在遗嘱检认领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邱高磊 《法制博览》2023,(20):118-120
《民法典》的颁布调整了公证遗嘱的效力,为公证遗嘱带来新的定位。本文通过对公证遗嘱和其他几种遗嘱形式的对比,分析公证遗嘱自身的独特优势,进而讨论公证遗嘱自身优势的成因,展望公证遗嘱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苗秋意 《法制博览》2023,(13):88-9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法律意识越来越高,发生问题后能够及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021年1月1日,我国《民法典》施行,这一背景下的公证遗嘱及其他形式的遗嘱均具备法律效应。但二者相对比来看,公证遗嘱更加全面和公平。另外,结合大量实践来看,大部分人立遗嘱都会选择前往公证处公证,这也代表公证遗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能够切实维护相关人员权益。基于此,本文将对《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遗嘱变化展开分析,深入研究公证遗嘱的优势,同时提出公证遗嘱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旨在为相关人员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的施行,使遗嘱有关条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遗嘱对财富的传承具有重大的作用,通过阐明遗嘱的作用,《民法典》施行后遗嘱的变化,在公证实务中要做到游刃有余地解决遗嘱问题,判断遗嘱的效力是先决条件,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侯菲 《法制博览》2013,(10):281
我国现行法规定了五种遗嘱形式,其中公证遗嘱具有最高效力。但值此《继承法》修改之际,公证遗嘱优先性效力遭到了很大的质疑,学界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意在围绕学界两种不同的观点来探讨公证遗嘱是否应具有优先性效力,以期能对我国《继承法》的修改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白笑敏 《法制博览》2024,(8):112-114
本文主要研究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遗嘱公证细则》第三条规定,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立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存在立遗嘱人自身、公证机构两方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本文提出了防范措施,以提高遗嘱公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洪晓晴 《法制博览》2023,(29):115-117
2021年元旦始,我国首部《民法典》正式生效,随之确立的是新兴的遗产管理人制度。《民法典》从遗产管理人如何产生、应当履行哪些职责、是否需承担民事责任、能否获得相应的报酬等多方面进行规定,搭建了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公民关于遗产管理人制度的适用规范。公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法典时代下必然会在服务中涉及遗产管理人制度。本文试图从遗产管理人制度的法典条文出发,结合公证实践,浅析遗产管理人制度带给公证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更好地了解遗产管理人这一新兴制度,为办理好涉遗产管理人公证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裴志宏 《法制博览》2024,(12):105-107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法律关系的规定以及继承公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法典》视域下,继承公证实践需要遵循新的法律规范,确保公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和效率。本文从继承的含义、继承公证的作用两个方面对继承公证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民法典》视域下继承公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继承公证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猛 《法制博览》2024,(10):61-63
共同遗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民事主体通过设立一份遗嘱处分各自或者共同财产的遗嘱[1]。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共同遗嘱的规定不尽相同,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共同遗嘱这一遗嘱类型,关于共同遗嘱只有《遗嘱公证细则》这一部门规章中有提到。共同遗嘱的设立者通常为夫妻或者家庭成员,立遗嘱者期望通过一份共同遗嘱解决身后事,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然而,共同遗嘱是否比普通遗嘱更能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通过一则案例来对共同遗嘱的有效性、生效时间、能否撤销及撤销条件、撤销方式等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私有财产在不断增多,全民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各种社会关系也在演变和调整,这些现象反映出当今立法的相对滞后,遗嘱、继承等公证实务中显现出各类新问题。笔者对变更或撤销公证遗嘱应采取何种公证形式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11.
王文君 《法制博览》2024,(7):106-108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权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民法典》的实施为居住权的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和系统的法律基础。本文以《民法典》为基础,旨在深入研究居住权公证的法律依据、程序和保障措施。通过对居住权公证的研究,为提高公证工作质量、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超 《法制博览》2023,(13):70-72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第五编中对与婚姻家庭有关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夫妻双方婚内签订的各项协议,是否生效、效力范围如何,又是否受到《民法典》内其他规定的约束,都是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民法典》出发,对婚内协议的效力认定开展分析,希望能够为法律条文的有效适用以及民事案件的合理裁决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洪旭岚 《法制博览》2015,(8):196+195
由于我国对于立遗嘱的事情较为避讳,因而对于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并不注重,有关遗嘱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申请遗嘱公证上更容易遭到人们的忽略。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宣传到位,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遗嘱公证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在财产纠纷问题的处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遗嘱公证的概述,简要分析遗嘱公证的法律效益,并就遗嘱公证办理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遗嘱信托是一种遗产处理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新增关于遗嘱信托的规定,是与时俱进地对现实社会发展做出的精准回应,彰显了私法自治。但是,在目前我国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之背景下,遗嘱信托因其破产隔离功能,与个人破产制度的适用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为此,我国信托立法应完善欺诈性信托撤销权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未来个人破产立法中,吸收国外对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委托人实施欺诈性信托时的债权人撤销权。  相似文献   

15.
滕杰 《法制博览》2022,(15):114-116
改革,永远是一个行业奋勇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当前公证行业改革正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在各方不懈努力下稳步推进.改革中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不可避免也遇到了很多困境.而当下《民法典》的实施对于公证行业改革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指导作用.无论从抽象的思维还是具体的公证事项都有广泛适用性.笔者尝试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亚娇 《法制博览》2023,(22):115-117
在重申和更加重视意思自治的“民法典时代”,如何让意思自治体现公民意志自由、发挥便利生产生活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则需要同步思考。而公证制度作为预防性司法制度,在介入民事主体行为、帮助探寻真实意思、晓谕行为效果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走出“证明功能”局限性后的公证制度,在“民法典时代”下的法治发展进程中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晓玲 《法制博览》2024,(5):109-111
在《民法典》实施之前,法学理论界对转继承性质的界定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一种是主体资格论,另一种是遗产份额论。主体资格论的观点核心是转继承其实是继承权利的转移,遗产份额论认为转继承是继承的遗产份额的转移。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往往导致同一个转继承案件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在公证实务中,因为《民法典》明确提出了转继承转移的是遗产份额,转继承性质的转变对公证实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以一个较为复杂的转继承公证案件为例,对《民法典》视角下转继承衍生出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申媛媛 《法制博览》2023,(7):106-108
生老病死作为生命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随着科学技术力量提升,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一部分疾病能够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持,但必然会在无形中加剧患者痛苦与煎熬。《民法典》时代下公证介入展现出生前预嘱的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及家人平静面对整个变化过程,通过文件签署让患者自己决定在弥留之际是否选择医疗护理、心肺复苏等仪器使用,维护生命“最后尊严”。基于此,本文就生前预嘱相关概述、国内外应用现状、公证介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民法典》时代下公证介入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公证介入办理生前预嘱相关要点进行简述,为更多人了解生前预嘱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居住权制度作为《民法典》新增制度,仍有规定模糊之处和规范上的空白.在居住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探知,居住权的人役性并不是固有属性,居住权的本质属性是所有与使用的分离.居住权客体是他人房屋,农村房屋、房屋部分及附属设施也为居住权客体.居住权是用益物权,可依合同、遗嘱或者遗赠设立,通过遗嘱的方式设定居住权,在继承开始...  相似文献   

20.
黎松鑫 《法制博览》2023,(15):109-111
法定继承权公证中遗产分割协议的办理能减少遗产公证中的纠纷,降低继承人诉讼的概率[1]。从法定继承权公证事项来看,存在部分继承人继承意见模糊或在遗产分割时存在疑虑等问题,为更好地在法定继承权中体现遗产分割协议的公证办理,需加强对遗产分割协议的分析,从《民法典》中阐述遗产分割协议的内容、遗产分割协议与放弃继承权之间的差异以及具体到办理遗产分割协议的注意事项,确保法定继承权公证中遗产分割协议办理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