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意然 《法制博览》2013,(7):224+149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专家辅助人出庭作证制度正式纳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中,从我国审判实际情况出发,在吸收和借鉴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和大陆法系技术顾问以及国外专家证人制度的基础上,创设了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本文从专家辅助人的定义及借鉴外国专家证人制度的有关内容出发,阐述了专家辅助人的地位,并提出专家辅助人制度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烨 《法制博览》2022,(13):46-48
自由心证制度对于提高法官办案主观能动性,实现裁判的公正,提高办案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自由心证制度的适用是顺应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表现,也是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下大量复杂的纠纷问题以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有力工具.我国民事诉讼案件众多复杂,自由心证在民事诉讼的适用也存在着需要进行规范的问题.本文将对自由心证在我国民事...  相似文献   

3.
专家参与司法过程是司法程序必不可少的环节,家事司法亦不例外。鉴于专家证人的过度参与、低质量的专家报告影响案件审理效率与司法公正的实现,英国自2011年家事司法审查以来推行专家参与制度的改革,通过规范专家参与的方式、缩短专家报告的长度等提升专家参与的集中性,在取得了预期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争议。专家参与家事司法基于认知共同体差异和司法公正的追求,但完善的专家参与制度显然有必要在实践中探索。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专家参与尚存缺陷,自2016年以来实行家事审判改革,保障专家的参与同样应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保障监护权撤销案件中专家的参与、注重保障家事调查员、社会工作者及儿童心理学家的参与及专业能力培训、增强法院对专家参与的监督和行业自律以及保障家事司法公正根本原则的坚守,可以成为我国此次家事审判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居住权制度作为《民法典》新增制度,仍有规定模糊之处和规范上的空白.在居住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探知,居住权的人役性并不是固有属性,居住权的本质属性是所有与使用的分离.居住权客体是他人房屋,农村房屋、房屋部分及附属设施也为居住权客体.居住权是用益物权,可依合同、遗嘱或者遗赠设立,通过遗嘱的方式设定居住权,在继承开始...  相似文献   

5.
尽管说当前我国税制建设已经逐渐成熟完善,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也已经相当巨大,但在增值税制度建设方面还不够规范.就目前看来,我国已经实行了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实施税款抵扣的相关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款抵扣特殊功能,不过考虑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相比于人民币更具有经济诱惑力,再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税制改革初期对于...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以专章进行规定,对我国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常重大。然而我国一人公司制度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一人公司的基本问题出发,在借鉴外国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一人公司制度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待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一人公司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陈波 《法制博览》2022,(5):115-117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规范不断地完善与健全及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长久以来,针对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呼声不断,不过也有部分持不同意见的观点.在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破产体系与个人信用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笔者认为个人破产制度已经适时应运而生.笔者将从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基础和核心出发,浅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的苏联专家工作,在大跃进运动兴起后出现了较大的失误和偏差.但是,针对这些失误和偏差,黑龙江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规定,围绕着务虚、聘请、建议和生活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改进.通过调整,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存在的不足和偏差,并积累了相应的工作经验,增进了与在华苏联专家的深厚友谊,保证了苏联专家工作在调整中取得新的提高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档案文献的解读和整个调整工作的探讨,不仅透析了其间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而且就学界一些传统的观点也提出了一点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李亚梅 《法制博览》2013,(8):209-210
庭前会议制度是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在当前的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将对进一步规范刑事司法审判程序,促进和保障人权,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程序公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从庭前会议制度的功能意义、内容及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迪 《法制博览》2015,(8):201-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损害赔偿救济途径的不完整、没有被明确规定具体的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法律规范之间不协调,条文之间相互冲突、在司法救济途径之外没明确规定仲裁制度等,因此,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朱鹏 《法制博览》2024,(12):57-5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它融合了侦查、起诉、审判等多个环节,有利于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制度完善。在整个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诉辩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认罪认罚的合理性。把控控辩关系,有利于真正实现诉讼制度的效率,维护司法公正。但就发展的现状来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仍然存在检察院行使量刑建议权不当、被告人自愿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有必要从辩诉交易的角度建立我国认罪认罚辩诉交易的伦理规范。通过完善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2.
法定代表人制度是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设立和确认的时日尚浅,对其现有存在弊端的改造和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只是撷取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的问题以作简要探讨,笔者试着对法定代表人的概念、义务和权限及越权行为的归责其作出简要梳理,并指出目前我国法定代表人制度中可考虑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院调解兼具处分行为与审判行为的特质,法院调解应当遵循合法、保密以及自愿原则。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自愿性不够、程序不规范以及缺少监督救济机制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增强自愿性、规范程序以及健全监督救济机制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发现我国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研究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 /过程:在CNKI检索相关期刊文献,采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年限分析、关键词分析找出各语词之间的联系和分布关系,分析失信者黑名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 /结论:我国失信者黑名单制度确立时间较短,学术界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作者之间没有形成合著体系,针对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可以从制度规范、管理主体、执行力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法制博览》2021,(4):81-82
现阶段,企业经营多元化趋势下,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发展欣欣向荣,直接冲击着用工市场秩序.劳务派遣工作中,非法滥用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然而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还需要不断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基于此,针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相似文献   

16.
胡雯欣 《法制博览》2023,(33):118-120
为了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推进市场监管转型,需基于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监管转型情况,全面推行我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当前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在立法上较为散乱,运行效率和监督管理尚存在诸多缺陷,难以适应商事登记制度发展完善需求。基于此,本文梳理商事登记制度的法律属性及功能,深入全面剖析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现存问题,提出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完善建议,实现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立法革新。  相似文献   

17.
陈凌 《法制博览》2022,(15):99-101
我国《民法典》肯定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成果,确立了土地经营权及融资担保问题,释放了土地的金融功能.而针对土地经营权抵押中的现实问题,目前法律规范尚不全面.笔者通过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纠纷司法处理进行实证考察,从而提取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解决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问题,结合法律及制度的力量进行不断完善.希以助力发挥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基于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建设正在日渐规范,竞争法学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建设的重要法律表征学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竞争法学逐渐走向成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用,从理论层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所以本文通过讨论我国竞争法学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绩,思考竞争法学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其发展建议,同时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9.
犯罪记录是关于犯罪人员犯罪信息的客观记载,前科是被司法机关宣告有罪或判处刑罚的客观犯罪事实,两者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不是评价对象和评价结论的关系;前科消灭所消除的不是犯罪记录,而是前科再次受到法律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可能性.虽然我国司法机关对犯罪记录制度进行了具体设计,但由于法律层面存在的缺陷,犯罪记录的正当功能难以发挥,反而扩大了前科的标签效应和株连效应.构建和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制度,应注重在犯罪记录查询的限制、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犯罪记录的隐私权保护等方面加以功能限定.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新设的庭前会议制度,既照顾到了我国目前的司法现实,又具有一定的制度创新价值。但是此次修改只是粗略的法律设置,并未出台配套的操作方案。要真正发挥庭前会议维护公平、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才刚刚建立雏形,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庭前会议制度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对于审判程序的改革以及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