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化产业链的竞争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竞争的重点.任何一种产业都有其特定的分工形式,并伴随着产业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演进.作为人们对文化产业链的结构和特征的基本看法的分工范式,经历了链状、网状和产业生态系统三个变化过程.与之相对应,文化产业链各环节也经历了自给、互动和共生三种生存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直接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自明清以来,屯堡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兴盛,最终走向衰落的变化过程。在这种社会历史变迁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同样经历了由对抗到融合,再到对抗,最终走向融合的变化过程。而今屯堡人保留和编撰的家谱、族谱的相关忆记充分见证了六百多年以来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轨迹,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劳资政策的发展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劳资政策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从笼统粗略到细化详实、从重视物质财富的增长到重视人的发展、从单纯的经济范畴到综合的社会范畴的转变,这是党和政府坚持理论创新、加强法制建设、转变发展理念、致力劳资和谐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但在劳资冲突日益显性化且面临国际劳工标准挑战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私营企业劳资政策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4,(10):92-92
唐欣瑜、梁亚荣在《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5期撰文认为,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由农民个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转变,农地政策的变迁引发了土地所有权权能之一——收益权的权利演进。从“占有的权利”到“增长的权利”,从“公权力控制”到“私权利回归”,农地政策与农地立法相互作用,基本建立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已无障碍。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国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汉族主义到五族共和,到大中华民族,再到中华民族一元理论,经历了小民族观到中民族观,再到大民族观的演变过程;由民族歧视和不平等变为民族平等。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扶植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民族政策。本文以档案史料为依据,对民国时期的民族思想和理念,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内容及历史价值等做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赖平 《人民论坛》2010,(7):132-133
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刑事政策演进,主要有向注重多重功能演化、由相对单一的刑事政策逐步向多领域刑事政策体系演变等特点。我国刑事政策演进的动力主要应包含新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影响、国外先进刑事政策的影响及我国刑事政策理论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省委省政府确立将汽车打造为全省“首位产业”的目标,提出“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全省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在经济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需要通过海外基地建设、海外人才引进、产品出口等跨境环节,来解决规模、技术和市场的问题,因此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何灵活运用移民出入境政策,便于人员跨境流动,从而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共同助力,推动安徽省新能源车企做大做强,打造“全球品牌”,就成为了当下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学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再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历了一次革命与再革命的过程.本文认为:发展理论的兴与衰的原因,在于能否把握发展的机制,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发展经济学在经历了结构主义的正统理论建立、新古典主义革命之后,迎来了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探索与新制度主义发展理论的再革命.但未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演进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贵州的民族文化变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最后到观念层面的过程。自然选择、政策影响、文化互动是促成这场深刻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启示在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注意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10.
刘聪  尘兴邦 《前沿》2024,(1):113-126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切实可行的生育政策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在厘清新时代中国生育政策的逻辑走向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倡议联盟框架揭示并解释由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政策迭代变迁的过程,从而助推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研究发现,生育政策迭代变迁是政策子系统、外部事件、相对稳定变量、政策学习、信念体系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深层内核信念是促进生育政策稳定迭代变迁的根本原因,政策学习是引发生育政策迭代变迁的重要机制,外部事件为生育政策迭代变迁提供直接动力。此外,印证倡议政策联盟分析中国公共政策问题适切性的同时,也需要对框架体系适当修正,构建本土化的倡议联盟框架,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显华  欧阳凤莲 《前沿》2012,(7):107-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政策经历了"整顿—禁锢—正名—倡导"的曲折变迁过程,慈善事业政策变迁具有随着国家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特点,国家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是推动慈善事业政策变迁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政策:政府必须逐步放松对慈善组织的管制;重新定位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中的角色,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慈善事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结合实情和遵循政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企业经营模式的变迁钱红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发展以及体制背景的转换,我国企业经营模式经历了由单一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再到资本经营型管理的发展过程。我国企业经营模式的演变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演变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会产生什么影响,为顺应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3.
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对党群关系的影响及其完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中国由政治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政治沟通逐渐脱离原来的单通道一元化模式而向混合型多元化模式演进.本文以社会转型为背景,以政治沟通模式的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指出这一变迁对于党群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由此给出完善现行政治沟通模式的具体措施来进一步推动党群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立党 《前沿》2006,(4):23-25
在极其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列宁创立了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俄国实际情况的新型过渡时期道路并创立了过渡时期理论;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特点的正确政策措施,创立了崭新的较为完整的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经过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和从“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两个转变过程,列宁找到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办法:灵活而务实的改革与改良,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的经济建设和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孙晓飞  佘亚荣 《求索》2011,(9):241-243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开始前,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阶段,公路运输政策的演变呈现由基本符合经济规律到违背经济规律再到一定程度纠正的过程,对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经历了由较好促进到严重制约再到有限恢复的变化。实践表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难以有效推动运输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保证公路运输政策的制定实施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更有效地解放运输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物流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经历了由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到今天的现代物流的转变过程,根据我国《物流术语》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政治热情"到"政治参与"的政治话语转变与政治参与形态的提升,以及由动员型政治参与到自动型与消极型政治参与并存的转变。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在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和协商民主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政治参与政策。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争取"、"教育与改造"以及"使用"政策;第二个阶段是从"知识分子会议"到"文革"的"戴帽"、"脱帽加冕"与"改造"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十年"文革"的极"左"政策与"再教育"政策;第四个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通过这一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曾经一度出现过问题,但主流是好的,其总体趋势是趋于完善与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空间布局经历了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的演进过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序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地区,基本实现了沿海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全覆盖,形成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对外开放新矩阵,有效地发挥了沿海和沿边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伴随着对经济功能区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自由贸易港的探索轨迹,对外开放一步步升级,为中国经济开辟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稳固基石。明确人民的范畴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为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准确把握人民范畴的演进,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明确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深刻内涵及演进的现实依据。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进程中,人民范畴演进的主导因素经历了由"政治导向"到"经济驱动"再到"价值引领"的转变,其范畴经历了由"劳动者"到"爱国者"再到"建设者",新时代又丰富了"奋斗者"的发展历程。我们党准确把握人民范畴的演进,遵循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拓展人民身份认同的历史逻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树立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理论逻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激发人民主体创造伟力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