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花  许涵  傅联英 《求实》2008,(3):76-77
基于价值取向的不同,社会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统治型模式、管理型模式和善治型模式的演变过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要在社会治理模式价值取向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更多地追求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调整结构、上项目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工作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调整结构上项目工作能否顺利推进,首先是要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以科学的辩证思维,树立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相适应的观念。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上项目必须面对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囿于有什么条件就生产什么产品,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拿农业来讲,过去衡量农业形势的好坏,主要是粮食增产,因为那时候是农产品全面短缺。可是这些年情况已经大不相同,许多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政权后,党领导人民怎样治理国家,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表明了党中央推进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的决心,也表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式上,将由主要靠政策和行政手段转变为主要靠法制手段。这一重大转变,可以说是继“两个根本性转变”之后的“第三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国家财政体制确立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是一种典型的农村公共品,因而项目制成为中央政府供给小农水的制度安排。目前,小农水项目制实践主要体现为以“行政科层”为运行管道、以“行政发包”和“政府购买”为运作过程的项目治理行动,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国家的视角”的行政统合治理形态。由于行政统合治理存在着固有缺陷,易致使项目治理失灵,带来诸多治理难题。因此,就需要在“社会中的国家”视角下,推进农村公共品项目治理转向,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项目制治理体制,促进协同合作治理行动的,提升农村公共品项目制治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共管共享”,广汉市以此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快转变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职能,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基层治理1二作机制。“创新就是做过去没有做或做得不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农村考察指导,对加强基层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乡村治理带来新挑战。实践探索中,要切实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的乡村治理审视与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2016,(6)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整体治理环节中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乡村治理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相关大数据指导意见和行动纲要,这标志着我国从顶层设计上在不断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战略部署。大数据技术成为乡村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技术不仅带来了乡村治理的范式转变,也给乡村治理在治理思维、治理方式、治理风险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目标和现代化转型就要求树立数据思维,打造合作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开展数据分析,创新治理实践,实现乡村治理决策科学化;规范数据隐私,完善治理机制,推动乡村治理走向理性化;应对数据冲击,转变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荣誉称号在城市时代附着了多重意义。因非常规任务的性质,地方政府多通过运动式治理来进行“创城”,但城市场域“陌生人社会”的特征日趋凸显,与集中动员之间形成逻辑上的张力。以“干部下沉”为主要表象的组织动员机制成为了消弭二者间距的关键变量。该机制以事本逻辑和运动逻辑串联,具体机理包括“事本主义”输入、“网格化”发包、“注意力”竞争和“有效性”输出,实现了全面覆盖的城市动员格局。G省A市的“创国卫”行动充分验证了该机制,并达成了“一次申报、一次通过”的既定目标。然而组织动员的不可持续性、干部的权责分离、科层的条块分割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单向关系等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性改善。运动式治理可作为“过渡性”治理工具存在,但仍要促使其向长效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治理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主体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统治型治理模式被新的政府主导治理模式所替代,其治理体制特点为:权力配置集中;自上而下单项进行;“政社合一”;社会被国家结构化。到了80年代,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出现,大量国有企业的破产以及利益集团和民间组织的出现,使城市社会治理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政府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为社区提供了政策与法规;另一方面,非政府社区组织日益参与、渗入社区并介入社区活动。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治理转型将是一个趋势,它表现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的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转变为“村民自治”。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机制的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伴随着农村冲突的不断升级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解决中国农村面临的治理危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解决“稳定与效率”这个根本问题,体现“民主治理”和“科学治理”两大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土特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是“统合”社区、“管控”社区、“包办”社区,而是“激活”社区,推动社区自治迈向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形成“联动”治理、“委托”治理、“情感”治理、“自主”治理、“兜底”治理的创新模式。“结对帮扶”“多方联动”的方式,党建引领商业型社区“联动”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单元楼“无人管”的难题。党建引领安置型社区“委托”治理模式增强了居民的主体性意识,明晰了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党建引领过渡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陌生人”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党建引领老旧型社区“自主”治理模式以供需有效对接为核心,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自组织主动对接居民需求,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院落型社区“兜底”治理以“连片捆绑”为核心机制,推动院落型社区的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在承继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出现了向现代治理模式的创造性转换。在治理主体上,传统士绅向现代乡村精英转变;在治理制度上,乡规民约向村民自治章程转变;在治理观念上,儒家思想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变。这种转化既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进步的必然要求,又反映着传统治理模式内在合理价值的跨时空存在。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症结性”问题。10年前,“九五”计划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重外延、轻内涵,重速度、轻效益等情况依然严重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内外部约束的变化要求中国转变发展方式。鉴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因此,要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政府主导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的独特特征和历史决定了中国要实行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治理模式。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成功缔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这种治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地方"重经济、轻民生""重资本、轻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本土(市场)、轻外地(市场)",并由此导致高投入、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结果。因此,必须以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作为中心和重点来促进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实现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既是实现我国“九五”农业两大任务的保证,也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当前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难点我国农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制约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影响着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目前,在推进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1.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负担重,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难。我国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比重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很低,1994年…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22,(2)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继行政发包制、分类控制模式、项目制之后国家治理的第四种范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法性资源聚合而成的合作治理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吸纳社会”。其主旨是在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的矛盾下,基层政府通过“借力”共同体的组织吸纳,在社会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通过优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府能力、加强法治保障“五位一体”来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更具可行性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单位制”到“街居制”,再到“社区制”的转变,清楚地勾勒出了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与走向,也表明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单位的重构历程。在推进以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位的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和治理新模式,从中也可以看出社区改革后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变迁的一些趋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通辽铁路分局党委书记赵毅通辽铁路分局分局长卢振国自治区党委决定今年继续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九五”计划,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系统总结了“中国之治”的“13个显著优势”,明确提出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支撑的国家治理体系,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