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霞飞 《党史博览》2011,(2):34-37
人们对浩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一生以写农民和农村题材为己任。他创作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中国农民喜欢他,称他为“农民作家”。  相似文献   

2.
杨建民 《湘潮》2006,(9):17-21
1934年10月,一位名叫“耶娃”的德国姑娘,在苏联的一个作家休养所,与一位作家相识了。这位作家,人们称他“埃弥萧”,是一个中国人,也是老资格的革命家。他的名字叫萧三。耶娃是被迥异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制度所吸引,在居住在瑞典的哥哥的旅行证帮助下,前来苏联旅游观光的。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21):82-82
即使经济再不景气,一国总统也不会和“穷”这个字眼沾边。然而,在有“南美瑞士”之称的乌批圭,总统何塞·穆西卡却被称为“最穷总统”。他还把自己90%的薪水捐给了慈善事业,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最慷慨的总统”。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闲话程万里一次到友人家串门,见客厅里有一陌生人。友人介绍说:“这是作家×××。”陌生人直摆手,惶恐不安道:“见笑,见笑,雕虫小技,不敢称家,不敢称家,还是称鄙人业余作者好!”此君,小有名气,我拜读过他不少东西,有的还从报上剪下贴在剪贴簿上,...  相似文献   

5.
刘继祥印象     
程达成 《奋斗》2006,(10):24-24
30多年来,刘继祥将写作和工作完美结合,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从当年的“队长诗人”到“作家政委”再到“作家部长”,在为官亦有建树,为文也有著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已先后有400万字作品问世,并用敏捷的思维和勤劳的行动,为一方思想理论文化宣传建设倾注着心血。在政务缠身笔耕不辍的日子里,刘继祥心里始终充满着美丽的寄托和轻松感,他深切感受到自己有个心灵的天堂,源于对人民和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他在政界和文坛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灵魂的歌唱。  相似文献   

6.
喜欢文字     
作家阎纲说过,文字可以对荒诞世相的再现见怪不怪。对丑恶灵魂的曝光煞是无情。给异化为宿命论的文人骚客画像造型。给新时期新犬儒主义者唱挽歌。敢于耻笑如此类群不过一个大“废”。他还说“秦地,地高多风。陕人,直而尚义,“硬起”,素有生愣硬倔的“冷娃”之称。我常常呼吁陕西作家咬住“冷娃硬汉精神”不放,然而,人常诟病陕人之“懒”。“长安城里养闲人”,揭示“废都”“废人”的保守和颓废,唤醒“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是文学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记共产党员、离休老干部宋进官同志□仝志华梁树江提起宋进官,在广灵这个山区小县可谓妇孺皆知,有口皆碑。普通农民称他为种地的“老把式”,乡镇干部称他为“老农村”,机关同志称他为“老黄牛”,离休后,村里人又称他为“热心人”、“好事人...  相似文献   

8.
刘霄 《廉政瞭望》2014,(22):54-55
2013年11月1日,65岁的安徽淮北相山区退休检察宫孟宪君,第一次来到他口中的“娘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目的是为了举报自己9年前办过的一起“明显”的错案,他称这起案件受到了个别领导的行政干预,并认为,自己办的案子,自己也应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陈鲁民 《奋斗》2007,(5):62-63
作家冷夏在《霍英东全传》中,记录了她与霍英东先生的有趣对话。作家问:“你从商已有半个世纪.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应该有个自我评价。假如人生满分是100分.那你给自己打多少分?”霍英东连想也没想就冲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码100多分。”他沉吟片刻,解释说:“为什么给自己打100多分.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不单只是自己赚钱.还帮别人赚钱。  相似文献   

10.
前日,著名作家洪峰走上沈阳街头公开乞讨一事,在文学圈引起轩然大波。洪峰是和马原、残雪齐名的先锋作家。他的《瀚海》、《还乡》、《和平年代》、《喜剧之年》等中短篇小说影响很大,当年被称为“文坛射雕五虎将”之一。对这位被疑为“洪七公”后人,“丐帮”传人的行为,众人褒贬不一,特别是文坛各位作家:有人疑为行为艺术;有人同病相怜;有人哀叹斯文扫地——“专业作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上街乞讨不像一个专业作家所为。”(叶永烈);有人称其为“英雄”——“替所有中国作家乞讨”(叶匡政);有人感慨“作协不是福利院”……“80后青年作家张一…  相似文献   

11.
阿莲 《廉政瞭望》2012,(20):34-35
身为作家、画家的广州市花都区委书记潘潇,可谓艳星高照,他的几任太太都是靓丽四射的“选美小姐”。为了确保第三段婚姻天长地久,这位正厅级官员在对比自己小24岁的娇妻百依百顺的同时,还卑躬屈膝地讨好岳父岳母,以权换钱为丈母娘注射美容针,用身份地位为岳父大人打造“流金山庄”,最后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将岳父、岳母带进了高墙铁窗。  相似文献   

12.
最近《小崔说事》采访了一批作家,很有意思。其中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叫阿乙,他给自己做好了人生规划,攒够两年花的钱,然后接下来的两年什么事都不干,把已经想好的18个选题写一写,“估计能写出三四个”,这就是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声音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瑞典文学院日前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某地曾出现一名“预测哥”,他发帖称,在当地事业单位即将进行的招聘中,宣传文化中心的两个岗位“不仅限专业,最夸张的是10年或5年的工作经验,而且招的两名工作人员条件有完全不同的限制”。“预测哥”称,经过自己打探,这两个岗位是为该单位一李姓主任和一卢姓员工“量身定做”的。最后的结果显示,“预测哥”的预测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5.
邓波 《党课》2009,(1):62-64
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是一片树木不生根、蔬菜不发芽的“生命禁区”。石渠县国家税务局副局长邓波却顽强地扎根于此,无私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情和爱,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他为“冲各若里亚把”(好税官)。  相似文献   

16.
赵云长 《世纪桥》2009,(23):25-27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禹锡的诗歌注重艺术创新,重视民歌并善于向民歌学习。取境优美,精炼含蓄,辞采华美,流畅自然,立意深邃,题旨隐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了其“境生于象外”及“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论诗主张。  相似文献   

17.
王梦悦 《党课》2012,(7):122-123
有人称他是“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一直为海内外传媒所关注。曾有媒体称其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曾主持、参与过许多位中国领导人的医疗会诊。还有媒体说他是中国“医务外交”的专家,因为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为其元首治疗……他就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吴阶平。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大后方广大进步作家作为抗战的宣传鼓动者和灵魂的工程师,“握着新的笔杆,蘸着新的墨水”,为民族解放事业呕心沥血,创作了大量诓歌抗战的优秀作品,为推动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然而他们自己却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专制主义的三重压迫之下,长期苦熬于贫病交迫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如创作了《丰收》的年轻作家叶紫,因不遗余力奋发工作而积劳成疾,被迫回乡养病。病中的叶紫曾这样描写自己的贫困:“早上冒米看空桶,中午寻柴剩劫灰,讨厌偏逢天大雨,不能山后来青梅。”他贫病相侵,“犹力疾从事写作”…  相似文献   

19.
赵云长 《世纪桥》2009,(21):25-27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禹锡的诗歌注重艺术创新,重视民歌并善于向民歌学习,取境优美,精炼含蓄,辞采华美,流畅自然,立意深邃,题旨隐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了其“境生于象外”及“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论诗主张。  相似文献   

20.
在武胜县级机关里,提起段含德,人们无不为他一心为公、兢兢业业的精神所折服,都亲切地称他是革命的“老黄牛”。也因他“正统”,一些人便说他太“憨”,戏称他叫“段憨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