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2.
面对书籍,我有双重身份:读者,编者。读书,是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编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对书籍的感情,也是双重的:作为读者,对书是相当的敬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对作者非常崇拜,崇拜他们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李洪峰 《党建》2009,(12):64-64
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读书易而善读难。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英国作家布尔沃·利顿认为:“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几位古人的主要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4.
蔡建军 《党课》2013,(6):66-68
上苍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叫我们少说多听。倾听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乔·吉拉德说:“有两种力量非常伟大,一是倾听,二是微笑。”对领导者来说,你倾听得越久,对方就会越接近你。  相似文献   

5.
周庆东 《新长征》2007,(2):52-53
伟大导师恩格斯说过:“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动。”古往今来,权威对于领导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力量,是权力和人格的聚合;它是一种威势、是威望和威信的展现;它是一个法宝,一旦拥有无往不胜。但如何自觉维护和强化领导权威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家富 《当代贵州》2011,(12):64-64
读书学习是我人生的永恒相伴。我生长在农村,坦白说,上高中前,读书学习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而参加工作后,读书学习成了我的爱好。列宁曾教导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现在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与读书学习这个爱好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沧南  彭臻 《学习月刊》2010,(21):18-19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革了一辈子的命,也读了一辈子的书。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不单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搞好下作,而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他把读书看成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  相似文献   

8.
徐德明 《党建》2011,(5):18-1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民族。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一心为人民,学习无止境。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只有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高度,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学习,  相似文献   

9.
赵广忠 《当代贵州》2014,(35):58-58
正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滋养气质,更重要的还是工作、生活的需要。仅仅为了需要的读书常常是苦涩的;只是为了兴趣的读书有时又会让人陷入迷茫。在自己的读书体验中,让人愉快而有成就  相似文献   

10.
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实际活动,都是以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为前提的。调查研究作为主客体的中间环节,为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级领导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实施科学的决策,不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需要确保自己的调查研究翔实、准确。笔者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了扫除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他历尽艰辛,尽忠革命一尘不染,坚持不懈奋战了40年,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酷爱读书,广收博览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愈来愈强烈。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后来,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到陕北以后,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各类书报。到了延安,他的书逐渐多起来了,并有专人替他管理。他的书起先放在离住处不远…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文豪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百多年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励志畅销书阅读的时代。每年都有几本畅销书在读者嘴边流传,相信很多人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邮差弗里德》。总之,这样100来页,定价在20元以内的书有很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样的书看得越多,越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其实读书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正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西门雪 《奋斗》2001,(12):55-55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湖南省株州市某重点中学一语文教师竟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  相似文献   

15.
于丹 《当代贵州》2014,(12):65-65
正许多人小时候有英雄情怀,但长大后放弃了,有的甚至嘲笑自己当年的英雄情怀。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装的,长大后有的变成盗版的,有的甚至成了"山寨版"。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读书、学习来寻找我们安身立命的居所。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走过千山万水,抵达自己心灵的彼岸。  相似文献   

16.
正最好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无一不是披星戴月、善于学习的典范。习近平同志曾谈到,自己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说:"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爱读书、爱学习,知识渊博,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徐朝 《奋斗》2012,(9):23-30
开篇语:一个阁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地域、一座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地域精神、城市精神。她如“一面旗帜,凝聚着地域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个地域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8.
用人三题     
用人,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笔者认为,除了要有举才之德、容才之量、护才之胆外,关键要在用才之法上注意以下三点: 一、用人要重在用其所长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才能特长,不同的事需要具有不同才能特长的人去做才能做好,领导者就要善于将这些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事相对应,让其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用人必须用其所长,这在道理上领导者都懂得,但在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地方总是做不到这一点?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领导者没有设身处地把人才的所长当成自己的所长来珍惜,没有把人才为之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较强的自控能力是领导者必备的意志品质,否则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领导过程中,无论是进行多种角色转换。实施民主科学决策、正确有力地指挥命令下级,还是想卓有成效地做好群众工作,领导者都需要一种相应的稳定情绪,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难发现许多领导者和普通群众一样,自己的情绪常常受某些事或某些人的控制与支配,以致因一时冲动,感情用事,作出错误决策,遭来撤职、入狱或杀身之祸等等,使其追悔莫及。而领导者要想不断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加强情绪修养,增强自控能力。具体讲,方法有四: …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14):51-51
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自觉做到。但现实中,总是有一些党员干部读不进、学不深、用不精,存在一种“狭隘化”的读书现象,需要不断加以改变。特别是,注意改进“功利化”的读书,读书的目的仅仅定在自己拿文凭、获证书、评职称、谋职位、求提升上,只为“我”而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