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3年5月,位于胶东半岛的海阳小纪区瑞宇村首颗地雷炸响,拉开了地雷战的序幕。从此,海阳大地处处布满陷敌于灭顶之灾的地雷阵。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海阳地雷战为背景,以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为原形,在海阳实地拍摄了军事教学片《地雷战》,轰动全国。1995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同志为地雷战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地雷战精神永存”的碑文。  相似文献   

2.
地雷战     
林木 《党史博览》2011,(8):1+58-F0002,F0003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一书。书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活动在敌后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民兵,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多种机动灵活的战术,有效地杀伤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地雷战就是其中重要的作战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8-99
也怪,如今的“大片”满天飞,声光电、海陆空、电脑特技全都给用上了,热闹无比,可对快乐大叔来说,看着总不如当年看《地雷战》《地,道战》来得过瘾。究其原因,倒也不是现在的电影拍得多么不好,可能根本还在于一种怀旧情绪在作祟吧——电影有点儿像酒,还是陈的香啊!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胶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运用伏击战、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痛击来犯之敌,取得了辉煌战果。其中,海阳县民兵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发明创造的十几种地雷和三十余种埋雷方法,在歼敌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多次被上级授予“民兵工作模范县”、“战斗模范县”等光荣称号。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地雷战》,就是根据这一史实进行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红色经典影片,四十岁以上的人对它们是耳熟能详。但是,说起它们的军事顾问、负责指导拍摄者,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他就是原安源煤矿工人、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将军。  相似文献   

6.
黄洋  黄爱国 《学习导报》2011,(16):15-17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红色经典影片。但说起它们的军事顾问、负责指导拍摄者,也许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他就是原安源煤矿工人、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将军。  相似文献   

7.
骆驼 《廉政瞭望》2012,(16):68-68
瑞士有一位病理学家叫特凡·博利格尔,这位老兄虽然没有看过港产“古惑仔系列”电影,却经常在酒吧里目睹脾气暴躁的人用啤酒瓶打架。他显然对这种暴力斗殴很有兴趣,总想搞明白一个问题——到底是用装满啤酒的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还是用空啤酒瓶击打头部比较安全?于是他组织了一帮同事,开始拿啤酒瓶和人的头骨做实验。实验就是拿酒瓶敲人的头盖骨,然后记录敲击数值。  相似文献   

8.
正在《游击队之歌》中,有这样两句唱词:"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对于经历过抗日战争严峻考验的很多老八路来说,这段歌词多少带有一点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是,八路军的武器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智慧得来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而他们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事实上,全面抗战爆发后的8年中,以八路军为首  相似文献   

9.
熊大缜,江西南昌人。其父大学毕业后留上海任教,所以熊大缜1913年出生于上海。1931年,熊大缜以优异成绩,由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在他的入学表格上,其籍贯一栏填的是江西南昌。熊大缜读的是物理专业。他班上的同学当中,有后来成为著  相似文献   

10.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距离最近的一次.它和"两弹一星"研究一样,不但证明了中国人是聪明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还证明了中国在科研领域可以和西方发达国家相竞争,甚至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常常来往于国内外的人经常要遇到倒时差的问题,明明自己的生物钟已经拨到了要睡觉的那一点,但是因为时差原因而不得不强打精神完成  相似文献   

12.
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师昌绪院士和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者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著名科学家。但是,我们如果仅仅看重他们留下的科研成果,就有点狭隘了。他们身上闪耀着的人性光芒,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纵横》2010,(1):14-17
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名震中外。20世纪60年代。他们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科学家中卓有成就的“三钱”。“三钱”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大都在留学海外如饥似渴的求学与科研中度过,他们虽然身在海外,心中却一刻未忘记祖国。学成以后义无反顾回归祖国是他们共同的选择。然而,当时环境极为复杂,三位科学家的回国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甚至是斗智斗勇、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14.
颜瑶 《学习导报》2014,(24):20-21
谭蔚泓,民盟盟员,湖南省政协常委,现任湖南大学生物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核酸适配体研究的中国第一人。他原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化学研究,曾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重要课题50多项,在全球化学领域华人英才排名中,其论文总产出量、学术影响力分别排名全球第5位、第16位。2000年,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接受湖南大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邀请,牵头组建生物学院。  相似文献   

15.
《兵团党校学报》2010,(4):64-64
有的人睡眠很浅,极易被惊醒,有的人却能在各种噪音中安然入眠,令人羡慕。这是一种天赋吗?现在,科学家们也许找到了这个谜题的答案。大脑中的丘脑,在感知信息向大脑方向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相信,有些人在熟睡时,其丘脑内简短的突发性电子活动“睡眠梭形波”,用某种方式阻挡了外界声音信号传输到大脑中某些能让人醒过来的区域。也就是说,睡眠浅的人产生的“睡眠梭形波”,不像“死睡”的人产生的那么多。  相似文献   

16.
据国外媒体报道,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斯林贝尔发现太阳系外出现了一组连续的脉冲信号。这些发现令她非常惊讶,她当时建议这可能是外星智慧生物的信号,但后来科学家证实这是一种高速旋转的脉冲星,可发射出非常规律的周期性信号。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报道,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麦等谷类植物经常感染的白粉病其病菌基因组内存在着大量寄生基因转座子,这是白粉病具有很强适应能力并能破坏植株免疫系统的元  相似文献   

18.
孟兰英 《共产党人》2007,(12):49-52
20世纪50年代初,曾经有这样一艘船,航行在中美两国之间;也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20.
吴士和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12):F0004-F0004
<正>在上海,有一批科学家,为实现理想信念,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们信奉搞科研与做人是一样的,来不得半点虚假。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和不良风气的侵袭,他们讲廉洁、讲诚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数十年来,不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始终怀着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克服各种困难,牺牲自己,敢于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硕果累累。而这一切又使他们获得了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