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卫童年     
有一条街,父亲总不让儿子挨近,总要支个理由,悄悄绕开。 原来,这条街窝藏着全城的狗肉馆,一年到头,街边立满了栅笼,一只只憔悴的狗趴在里面,充当活物广告,很多店前立着“现宰现吃”的牌子。那条街上有股怪味,是恐惧的味道,是挣扎的味道,是动物临终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2014,(6):56
  相似文献   

3.
缺失的童年     
最近,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小学组的比赛,虽然我的英语丢得差不多了,但看到那些孩子流利的英语口语和讨论时咄咄逼人的气势,我仍然饶有兴趣地看下去。我边拣几个曾经熟悉的英语单词,边佩服这些孩子英语水平实在太厉害,自愧不如。当主持人给出讨论话题时,他们便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思维敏捷,语言流利,想法成熟,难怪两位外籍场外评论不停地说,他们实在太优秀了,他们的思想太成熟了,是不是没有经历童年,直接跨入成人阶段了?我听了不禁哑然,是啊,他们都还是不满12岁的孩子啊!他们说话的语气就如同大人一般,因为他们按…  相似文献   

4.
正4月24日晚上,笔者在二师三十一团十连看到放映员赵军在用数字电影机给大家播放"红色"影片《地雷战》,看到那一幕幕熟悉的片段,使我想起了儿时看电影的场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老家河南高楼村里的人都没有电视,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所以看电影对大家来说是一件跟过节一样喜庆的事。每当大队里通知公社今天放映队要来放电影了,小伙伴们立马就欢腾起来了,个个高兴得欢呼雀跃,又蹦又跳;人还坐在教室里,心  相似文献   

5.
正歌乐山保育院于1938年在重庆歌乐山建成。我4岁多进入歌乐山保育院,时间大概是1940至1941年。虽然日子很艰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它却是那样地亲切,那样地甜蜜,那样地风趣,又那样地充实。自制的得螺转得好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保育院,玩的较普遍的东西,要算是陀螺了,我们都以它的方言名字"得螺"称之,做法与一般的陀螺也不太一样。一般的陀螺都把木头的下端削成锥形,由于  相似文献   

6.
王飒飒 《党课》2012,(17):107-108
童年里,关于玉米地的回忆,总是无比快乐的。每到初夏,在刚刚收过冬麦的田地里,齐整整的麦茬为播种玉米留下了天然的种道。于是,在一个刚下过雨的清晨,空气里还弥漫着湿润的气息,当大地尚未完全苏醒之际,我们一家便向着玉米地出发了。  相似文献   

7.
赵瑜 《学习导报》2011,(12):49-50
鲁迅叫他"小狗屁"1932年6月,鲁迅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他,大概是想念孙子了,关心海婴的情况。于是,鲁迅便带着许广平拍了一张照片,寄给母亲。  相似文献   

8.
黄祖洽 《湘潮》2011,(11):1-1
1924年10月,我出生在湖南长沙市稻谷仓11号一个小四合院。父亲在旧制中学毕业后,从祖父命,入法政专科学校学习并进入司法界谋生。  相似文献   

9.
王政玺 《奋斗》2007,(6):55-55
每个人都会时常想起自己的童年。与现在的孩子们相比.我的童年无疑是非常快乐的,但却是在对自然和环境的无意识破坏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柳笛     
代玉国 《党课》2007,(5):100-100
老家的房后,是东荆河堤,翻过大堤,河滩上长着一片垂柳。每当春天到来时,它们就绽苞抽芽,随风起舞,其姿态之飘逸,景象之迷人,吸引了许多孩子前来踏青。大家拉起手,围着柳树转圈,嘴里唱着“打迷歌,拉小车”的歌谣,之后便散开,各自捋胳膊挽袖子撒丫子爬树,折下柳枝,拧成各种各样的柳笛。一时间笛声悠悠不绝于耳。思绪起起伏伏,朦胧中我仿佛又见童年的影像。  相似文献   

11.
童年的春节     
我童年时代的春节,是在团场基层农业连队度过的。小时候,物质匮乏,父母收入微薄,全家人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苦。我非常清晰地记得:一家人平时吃的多为玉米面、白菜、萝卜、土豆;穿的多为粗布衣服。只有到了春节,全家人才能痛痛快快地吃上几顿肉菜,我和弟弟们才能穿上布料稍好的新衣服。所以,在那个生活艰苦的童年时代,我最热切期盼的就是过春节。  相似文献   

12.
余生也晚.已经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没有看到和体验过真正的前朝遗俗.只能通过儿时过端午(西宁方言读“端午”如“当午”)节的一点印象.“自将磨洗认前朝”了。西宁的生活水准在当时还是非常低下的。平时难得动荤腥,更难得的是吃甜食了。而在端午节大肉韭菜包子和枣儿糯米粽子.同时能满足我们这些味蕾特别发达的小小饕餮者.这就是儿时的我们这代人企盼端午节的原始动力了。  相似文献   

13.
怀想童年     
最后一次回到出生地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儿时记忆中的出生地在每个清晨和暮霭时总能看到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上空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麦草燃起的味道,亲切而温馨。我对出生地最留恋的便是那条喀什河,它蜿蜒逶迤自东向西而来,时而汹涌澎湃激起层层浪花,时而缓缓流淌卷着圈圈涟漪。记忆中是一帮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快乐的笑声和流  相似文献   

14.
保卫童年     
用最伟大的谎言和最凄美的微笑构筑的美丽童话。有一条街,父亲总不让儿子挨近,总要支个理由,悄悄绕开。原来,这条街窝藏着全城的狗肉馆,一年到头,街边立满了栅笼,一只只憔悴的狗趴在里面,充当活物广告,很多店前立着"现宰现吃"的牌子。那条街上有股怪味,是恐惧的味道,是挣扎的味道,是动物临终的味道……这是个高尚的父亲。他怕孩子的眼睛受伤,他怕幼小的心灵侵入毒素。他最怕的是,孩子在慢慢适应后变得坦  相似文献   

15.
忆童年     
<正>人生太沉重,总让人想起生、老、病、死这一类的话题;人生又苦短,总让人回想记忆中的一些趣事。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度过的,因为充满了苦涩,所以那些粼粼波光闪耀下的点点童趣就让人永久回味。我们家共有四个孩子,俩哥一弟还有我,孩子多负担重是我们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16.
钱守旺 《新湘评论》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钱守旺 《学习导报》2010,(13):40-40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打下一个幸福的底色。把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江言 《学习导报》2011,(1):62-63
"上班"也就是上补习班。这几乎成了课余之后学生们的必备功课。平常放学后要"上班",休息日也要"上班"。如果没有上过班,那简直就是同学中的另类。而不少家长就这样"被自愿"地束缚自己,无论他们是否懂得教育,都习惯地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补习场所,仿佛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放心,  相似文献   

19.
江言 《新湘评论》2011,(1):62-63
"上班"也就是上补习班。这几乎成了课余之后学生们的必备功课。平常放学后要"上班",休息日也要"上班"。如果没有上过班,那简直就是同学中的另类。而不少家长就这样"被自愿"地束缚自己,无论他们是否懂得教育,都习惯地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补习场所,仿佛这样才能让自己安心、放心,  相似文献   

20.
陈倩儿 《廉政瞭望》2011,(22):61-61
从来没有人告诉10岁的龙张欢,童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她是湘西凤凰县乡村里的一个小姑娘。自6岁半上小学一年级起,她开始背着8个月大的亲弟弟去学校。如今,亲弟弟长大了,她又接着抱起了两岁的小表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