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天成 《理论探讨》2001,1(4):43-45
本文站在逻辑与心理统一的立场上对西方关于心理主义的批判作了批判性的澄清。人们通常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存在着对逻辑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误解,即对逻辑的形式化的理解和对心理的经验化的理解。实际上,扬弃了遮蔽状态的“纯粹”心理活动是一种澄明状态,它恰恰是逻辑意义自身呈现的原始视域。在这个意义上说,逻辑与心理处于统一基础上的张力关系中。对纯粹心理进行描述的思辨心理学也不是与逻辑学相脱离的经验心理学,而是关于逻辑范畴在纯粹心理中构造自身的学问,它和逻辑学说亦是一种互补关系。如呆把广义的逻辑学看作哲学的最高成果,那么在无蔽状态中的纯粹心理便构成哲学的官能,而思辨心理学便是有关哲学官能的学问,它和逻辑学共同构成哲学的总体。  相似文献   

2.
历史哲学指的是两个截然不同且又不可分割的两个分支,一个是探讨历史演变的规律或规则是什么,另一个是对历史知识或理解性质的探讨。国外学术界一般把这两个分支分别被称之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一般说来,在西方,历史哲学演变的趋势是从思辨的走向分析的。这一趋势的演变,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2)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摆脱了近代以来抽象思辨哲学的困境,并开始创建以实践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的新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本文试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及其可行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付蕊 《理论探讨》2012,(4):73-76
汤因比所著的《历史研究》虽然探讨历史本体和本性问题,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的统一性等问题,从总体上属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但因为它能够广泛吸取众家之精华,而且汤因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哲学家,因此,《历史研究》这部著作的许多方面都超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郭承福 《学理论》2010,(10):60-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新世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下,对以人为本作出合理而系统的现代诠释,才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剖析开始,并且赋予传统人的理念以时代新意,从而解读了以人为本的四位一体的哲学框架,为以人为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1)
父母在子女婚恋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会不同程度地对子女的婚姻产生影响。父母的婚姻模式、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及干预均会对子女的婚恋心理产生影响;由于自身人格不独立,父母往往对子女婚恋过分干预而不顾虑对方的独立性。因此,在解决子女婚恋问题时,父母和子女应充分运用哲学思辨的思考方式,尊重子女人格的独立性,将其观点结合现实情况加以思考,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建议;而子女则应将父母的观点加以思考并进行融合改造,最终达到共同的目的——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 ,是人类走向21世纪作出的战略选择 ,它的形成与发展 ,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可持续发展与唯物史观具有相同的理论起点 ;可持续发展对唯物史观现代形态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郑红蔓 《理论导刊》2007,46(7):60-6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对“以人为本”的理解目前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从价值视域、理论视域及实践视域正确、全面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理论界反响热烈,纷纷展开了各种角度的解读和研究。我们认为,从哲学角度的解读和研究尤为必要,因为只有从这个角度入手,才能把握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理论体系中的确切定位,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才能够准确地阐明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为此,本刊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个重要问题从哲学的各个角度展开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谈谈“以人为本”的哲学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归宿在于人;现实的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而长期忽略了这个出发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又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目标和归宿,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21世纪,应当重视人的“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雷 《学理论》2008,(18):64-65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的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现的确立历程也是逐步凸昱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进程。发展应以人为本,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发展历程中成败得失的经验而形成的共同认识。以人为本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荣荣 《学理论》2010,(29):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使我们对其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研究有一种思辨化和形而上学倾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构造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形而上学的方式"拯救实践"。马克思本人在不同文本中都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辨态度进行无情的批判。他始终坚持对实践概念的批判的、革命的理解,反对构造关于实践的一般抽象理论和各种思辨体系。明确坚持对实践理解的"实践的态度",将实践概念理解为一种社会历史范畴而不是抽象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的关于实践的"实践的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体现,对于各种抽象的思辨实践哲学的研究倾向具有批判和警醒作用。这也是在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理解中应坚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警察队伍管理在整个公安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警察队伍管理具有管理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同时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从警察队伍管理的特质入手,论述了警察队伍管理中的警力管理、素质管理和效能管理三个层面,理顺了行政管理、政治工作、法律法规和社会监督与警察队伍管理的关系,指出了警察队伍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6)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管理哲学内涵的界定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经典式、学院式、系统论和实践观四类,在对四种管理哲学内涵的解读方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从逻辑与价值二元结合的角度,对管理哲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6.
高扬 《求知》2007,(12):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要处理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外公众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充分重视和发挥公关礼仪的功能和作用是警察组织的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警察公共关系工作中礼仪的功能、原则、意义和养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人民警察外在的行为、举止等表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成的形象、地位、信任和支持程度构成了人民警察的形象。而公关礼仪正是塑造形象这一艺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论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心鉴 《理论探讨》2004,23(5):10-13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的最高境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丰富内涵,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一个重大的现实任务,是在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人的素质,建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卢春雷 《理论探索》2005,4(5):23-25
哲学由于研究主题的不同,其基本问题也不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旧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超越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不同于过去哲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哲学基本问题方面也与旧哲学不同。“现实的人”的生活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延春 《学理论》2014,(1):75-76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尊严为本。其中,以人的自身目的为本是人的尊严的必要条件;以人的需要为本是人的尊严的客观内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本是人的尊严的实现途径;以人人公平为本是人的尊严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