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市场经济与经济犯罪关联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犯罪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机制上看,市场经济充满活力,使经济按照市场要求发展,是计划经济无法比拟的,但它也使经济犯罪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经济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犯罪现象,它不同于其它刑事犯罪,有其自身的结构特征,表现出的作案方式也不一样,值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浅析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是侵害社会经济制度、妨害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秩序、危害国民经济的犯罪。近年来,经济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针对当前经济犯罪所呈现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基础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使破坏经济基础的经济犯罪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前经济犯罪活动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为处理经济罪案带来了需要认真研究和慎重对待的新课题。本文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的状态、发展趋势、评判标准和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犯罪预防的可行性从经济犯罪产生的条件来看首先经济犯罪总是依附于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在经济运行之中,同时又破坏着既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犯罪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空隙、漏洞,给经济犯罪以可乘之机; 其次我国法律转轨滞后于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行为超前与经济犯罪立法滞后的矛盾依然存在,法律法规存在许多漏洞和盲区;再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都是滋生经济犯罪的直接诱因,也为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和解在经济犯罪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涵 《中国律师》2010,(3):43-45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经济犯罪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现有的刑法体系不尽合理,手段单一,效能有限。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重新审视经济犯罪及刑法对策的问题显得必要且急迫。合理运用刑事和解处理经济犯罪案件既不会破坏经济犯罪罪刑关系的总体协调,也不会因国家公权力的缺位使民众对刑法规范产生普遍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社会风险在经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公众视野中的经济犯罪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体现出了市场经济以及风险社会的典型特征。建立经济犯罪治理的原则,将经济犯罪划分为“已罪犯”、“违法犯”和“潜在犯”进行分类治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犯罪主要特点经济犯罪是特殊的刑事犯罪,当前经济犯罪具有如下特点。政治危害性大。经济犯罪直接侵犯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从现象上看经济犯罪不象暴力犯罪那样赤裸裸地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然而经济犯罪的恶果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表现在政治上,它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严重的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犯罪证据收集是一切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经济犯罪证据特点决定了经济犯罪证据收集要讲求科学方法,遵守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9.
经济犯罪成因是指引起经济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一般来说,单个的犯罪因素不足以引起经济犯罪行为,只有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导致经济犯罪的发生。本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原因自然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中资格刑的配置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隽 《政法论丛》2009,(1):91-9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我国的经济犯罪有多发趋势。经济犯罪一般具有变化性、复杂性、图利性的特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除了具有上述特征以外,还体现出身份性、隐蔽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等特征。由于经济犯罪具有上述特征,有针对性的增设新型资格刑,即禁止经济犯罪人从事一定的职业、行业或者商贸活动的资格,以遏制经济犯罪的多发趋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刑法中危险犯的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涂龙科 《法学杂志》2012,33(8):165-169
危险犯的采用及其在立法上的扩展是立法对风险社会的回应,也是经济犯罪立法的重要特征。通过对近年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刑法》在大量增设经济犯罪罪名的同时,经济犯罪的危险犯的成立范围也大大扩展。同时,出于法益保护的早期化,预防社会风险等方面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刑法中设立抽象危险犯颇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基于维护经济秩序安全的需要,可以考虑在经济刑法中谨慎地规定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decades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crime, there is a lack of clarity in this literature. Questions remain,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how the economy is measured and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crime is the same across contexts. The literature to date has overlooked what is called the “shadow” economy, which represents unre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the legitimate economy (e.g. unemployment) and crime as well as whether the shadow economy moderates this relationship using a panel of U.S. states from 1997 to 2008.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dow economy reduces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itimate economy and crime, and the effect of the economy on crime is conditional on the size of the shadow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刘远 《现代法学》2007,29(6):176-182
经济犯罪的概念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具有评价功能,而后者对前者具有载体功能。这一命题使得经济犯罪死刑立法的分析更具明确性。经济犯罪死刑立法的本质问题是刑法的政治性过度侵蚀刑法的道德性。经济刑法过度政治化的约束条件主要有4个,即工具主义刑法观、民主性不足的立法程序、老一代政治家的政治情感、法典主义的立法技术。随着这4个因素的先后变化,预计经济犯罪的死刑立法将很快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现代工业文明日趋成熟、民主政治日渐完善的同时,有组织犯罪集团正在试图建立一种可以使犯罪活动职业化、企业化、合法化的黑秩序,严重破坏了各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都说明,它有着较深的政治经济根源,并不是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对此应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这种现象的本质特征、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从国外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金子 《犯罪研究》2010,(6):31-43
经济情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军事价值与政治价值。围绕经济情报的窃取与反窃取,猫鼠双方殊死博弈,斗智斗勇。开展刑事司法,维护经济安全,必须重视研究与处置窃取经济情报犯罪。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人才培养方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惠敏 《政法学刊》2005,22(2):108-110
我国的经济仍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经济犯罪现象。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有效地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运用整体性原则,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就面向未来需要的复合型、综合型的经侦人才。  相似文献   

17.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Ukraine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organized criminal groups to expand their economic criminal activities in the “shadow economy” by penetrating all levels of public and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Ukrainian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are poorly equipped to handle this increase in criminal activity,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uncooperative foreign and domestic economic institutions. State machinery for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was easily accessible to organized crime through bribing of state officials, who received no supervision during economic restructuring. Notwithstanding the active assistance of corrupt government officials, organized economic crime has benefited from chaos and lost government control as the result of recent economic reforms in Ukraine. Researchers in this study hypothesize tha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isorder, as well as a common and justified mistrust of state officials, fosters a pessimism and erodes moral standards, which in turn fosters criminal activity. Of late, judicial sentencing for those convicted of economic crimes has become lighter while many economic criminal cases are never investigated or prosecuted in the first place. In order to combat large-scale corruption, there must be better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better monitoring of foreign economic transactions. One of the most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Ukrainian communist system has been the widespread increase of economic crime. This phenomenon is self-sustaining, penetrating all levels of Ukraine's economy and administrative sectors. Criminal activity helps to sustain the shadow economy in Ukraine, which has been estimated by various sources to constitute 50 to 60 percent of the economy. Law enforc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efforts have been largely futile in curbing this corruption. Nevertheless, it is possible to overcome the criminal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that has become ingrained in this “shadow economy.” This paper seeks to propose policy solutions for Ukrainian economic crime and corruption that could be implemented at the na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8.
经济犯罪原因剖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志伟 《行政与法》2005,(5):120-123
经济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频发的一种犯罪类型。任何犯罪都不是一个犯罪原因简单造成的,而经济犯罪更应从社会、人的本性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去分析;同时,对经济犯罪的预防也应该从整体、根本上着手,在预防手段的现代化、转变立法思想、建立诚信社会等方面打防并举。  相似文献   

19.
麻锐 《行政与法》2012,(9):100-103
经济犯罪法律责任的价值特指经济犯罪法律责任的目的价值,直接体现了经济犯罪法律责任制度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目的及宗旨。经济犯罪法律责任具有多重性,由此决定了经济犯罪法律责任的多元性价值,也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经济犯罪多元法律责任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梁瑞琴 《河北法学》2012,(2):195-200
贿赂犯罪作为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犯罪形态之一,其发展和变化总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状具有必然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成份、激励机制和国家机关调控经济的职能手段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犯罪形态的变化,贿赂犯罪的犯罪形态变化体现在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犯罪数额等各方面。同时由于司法机关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新时期的贿赂犯罪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有效遏制贿赂犯罪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检察机关在打击职务犯罪上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