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道德修养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修德以正身,修其身才能治其国。”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道德情操及其道德境界。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按照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忐指出:依法治国还要是以德治国,因为德治不仅有法治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法治的实践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理论根基和文化氛围。在重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法制教育的同时,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对党风建设有着治本性的作用。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过程,以及经过这种  相似文献   

3.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领导者自觉按照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涵养锻炼,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境界的重要途径。但有极少数党员干部视道德修养为“细节问题”、”小事一桩”,放松了思想改造,思想道德滑坡。一些领导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学习贯彻党章,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中,“官德”处于领先地位 ,它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中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民德 ,关系到国家性质、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 ,各级领导要树“官德”加强道德修养 ,自觉的立德、养德、扬德 ,做好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监督的弱化.需要加强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促进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提供借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伦理自然主义以自然主义人性作为哲学基本前提,坚信人普遍具有内在的自然善性基础;人类的同情、互助的先天自然性印证道德自我善性的社会基础。性善论得到文化基因说的理论确证以及人类互助法则的支持。基于伦理自然主义的理念,传统文化重视反求诸己、返身而诚的道德修养求证之道,追求化德性为自然的道德境界。伦理自然主义是确证道德自我的本源价值与提升道德自我修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编辑工作中,选择社会道德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并自觉地按照编辑道德要求办事,是编辑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分析编辑社会道德内化的制约因素和固有矛盾,并揭示编辑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对提高编辑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慧 《前沿》2011,(10):198-200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良好的道德人格是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内部影响机制和推动力量。道德人格不是生而具有,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加以培养和提升。为了发挥道德人格的社会约束力与社会规范性,可以也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具体的培养策略包括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自觉,构建健康的家庭环境,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从对人应该怎样存在、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才能成为好人这个自我认识最核心问题的深思,结合对外在社会客观要求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身,充分发挥主体性,而对自身的约束。道德自律的形成应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实现道德自律应解决好四个统一:道德自省与道德评价相统一;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德治”与“法治”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人把实事求是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稳定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时,就意味着他具有了实事求是的良好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种自觉的道德修养过程。 首先,需要提高和端正对实事求是的道德认识。具有实事求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对实事求是的社会道德价值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能自觉地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自己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而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往往对实事求是的道德价值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例如:认为“不说假话办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律不一样,不能靠强制的力量来实行。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以学立德。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的养成中 ,最困难的环节有两个 ,一是社会道德进入个体道德境界的过程 ,即道德教育效果的真正体现 ;二是个体道德修养中一定的道德信念如何始终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在第一个问题上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道德意识的传输过程中 ,各种外在因素及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 ,道德个体在接受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 ,造成道德意识的变形和传播效果的降低。在第二个问题上 ,由于道德个体已有的道德认识在进入现实的道德实践时 ,往往要面临利益上的让度甚至牺牲 ,也会形成各种心理上的复杂反应 ,导致…  相似文献   

14.
<正> 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境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结果。纵观历史上道德修养的理论与实践,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的观点,我认为党政干部立德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即教育是前提,修养是途径,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证。 (一)不断教育是党政干部立德的重要前提道德教育是帮助党政干部提高道德认识,陶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的复杂过程。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五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注意党政干部道德教  相似文献   

15.
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己为自己设置必然性。只有当在道德中构成人的主体性的种种人类本质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时,道德对于人来说才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方式,才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道德自律包括:获取道德认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规范;进行道德反省;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居主导地位的领导道德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它在领导角色精神世界中内化构成领导角色道德人格的核心;净化领导角色的道德人格,就是要通过加深自身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更重要的是领导角色要在生活实践中选择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向善养育是培养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有自觉的择善去恶的能力。“善”不但是人们共同和谐生活,谋求发展的理性的共同的要求,还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国情特征。向善养育更多的表现在丰富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指导和丰富他们道德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向善道德选择的养育应把握三个重点:道德认知养育的重点———基础性、实践性、包容性;道德情感培养的重点———真实性、亲和性、渗透性;道德修养的重点———节制、忍耐和自我牺牲。  相似文献   

18.
曹玉凤 《传承》2011,(24):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甘英 《传承》2011,(9):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道德具有社会历史性、理想性和创造性三重本质,分别体现人的主体自觉、精神超越与能动性追求,与个体自我的自为、主体性价值密切相关。处于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自我,以道德存在为基本属性,以道德需要成就生命价值和体现精神自由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本然形上本体和应然德性价值相统一的道德范畴深刻体现道德与自我的内在关系。作为理解和成就道德价值的精神主体和人格实体,道德自我在道德本源价值上得以深刻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