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海东,湖北大悟人,穷苦窑工出身。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他勇猛善战。屡立奇功,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他的家族中有6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形成了一座罕见的家族烈士陵园。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第二位。然而,这位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群魔乱舞的非常年代,却再也做不到毛泽东多次对他的"静心养病,天塌不管"的嘱托……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9,(5)
编者按:安医大第一附院高级工程师洪波创办"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助学近万名孩子;宁国市仙霞镇乡村医生王汤药,23年来治愈疑难杂症患者近2万人次,并免费为孤寡老人看病、为贫困家庭减免医药费;繁昌县优秀企业家俞秀贞致富思源,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潜山县青年付俊平在温州见义勇为光荣负伤,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马鞍山市志愿者网站马鞍山E家论坛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夏,一位在皖东抗日前线负伤的游击队负责人,到武汉治伤,当他向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周恩来汇报工作时,含着热泪做检讨,对自己没有指挥好战斗深表自责、懊悔,周恩来鼓励他说:"打就打了嘛,敢打就是不错……"并安慰他安心养伤。这位严格要求自己的游击队负责人,就是张如屏。历史的烟尘,似乎遮掩了许多英雄的轮廓,说起"张如屏",如今鲜有人知,但他在江淮大地上的战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两次探望负伤的战斗英雄1940年9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毛泽东,带着着警卫员去延安中央医院看望负伤的干部和战士。毛泽东走进最北面的一孔窑洞时,见到了久病缠身、骨瘦如柴、气若游丝的战斗英雄肖玉璧。毛泽东关切地询问医生:"这位老战士患的是什么病,能治好吗?"医生指着肖玉璧肚子上的伤疤说:他其实没有什么大病,是由于几处贯穿伤没处理好,造成消化功能弱化,再加上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身体非常虚弱。毛泽东又问:"真是营养这么缺乏?"医生如实回答:"达到了难以维  相似文献   

5.
<正>姚喆,1906年8月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县横塘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参加过平江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从1938年秋开始,他转战在大青山地区15个春秋,为夺取绥蒙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红军时期,他经历大小战斗200余次,5次负伤,3次负伤不下火线,受到军(团)甚至中革军委通令嘉奖,逐渐成长为一名虎将。由于脸上有一道明显刀伤,他被大家戏称为"姚一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6.
<正>扫盲运动有如星火燎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为了把更多的迫切要求学文化的人组织起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运输队的"火车队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等等。"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亲教  相似文献   

7.
正正他19岁参加八路军,在许世友麾下转战南北,4年间参加对日伪军作战120余次,9次负伤,被山东军区表彰为一等战斗英雄;他牺牲后,许世友悲痛万分,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并将自己的一件军衣盖在他的遗体上;2009年9月,他的英名光荣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就是许世友麾下的抗日"猛虎"任常伦。软磨硬泡成为正规军在今天山东烟台龙口市的东南部山区王屋水库的西侧,有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原来名叫孙胡庄  相似文献   

8.
正他19岁参加八路军,在许世友麾下转战南北,四年间参加对日伪作战120余次,9次负伤,被山东军区表彰为一等战斗英雄;他牺牲后,许世友悲痛万分,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并将自己的一件军衣盖在他的遗体上;2009年9月,他的英名光荣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他,就是许世友麾下的抗日"猛虎"任常伦。软磨硬泡成为正规军在今天山东烟台龙口市的东南部山区,王屋水库的西侧,有一个普通的小山  相似文献   

9.
正他,打响了新四军湖北抗战"第一枪",参加了可以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相媲美的侏儒山血战,指挥了国共两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6次被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用来向蒋介石的悍将开刀……他能征善战、战功显赫,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他身上被刀、子弹、弹片留下的50个伤疤记载了他的九死一生。他就是人称"周铁将"的开国  相似文献   

10.
正梁兴初1912年出生于江西庐陵县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给雇主打铁,在走上革命道路之初,战友们开玩笑叫他"打铁的"梁铁匠。在革命战争中他先后九次负伤,战友们在见识到他的勇猛表现后,把他的称呼改成了"铁打的",可以说"铁打的"一词正是他在革命熔炉中百炼成钢的真实写照。他因善打硬仗恶仗被赞为"梁老虎",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虎将。深入虎穴缴获宝贵"精神食粮"1935年9月,中央红军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关键胜利,但是由于信息闭塞,中央红军未能定下部队开往何处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夜,我又一次与父亲在洁白的A4纸上相遇。这位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渡过江,抗美援朝没负伤的老兵,此刻正通过某种神秘信息,隔空与我——一名当代中国军人,进行着父与子的量子纠缠。他的血液在我的血管中奔突,他的嗓音在我的喉结上跳动,他的伤疤在我的背上隐痛(那是日本兵给他留下的印记)……潮湿的坑道,不朽的上甘岭,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令"油挑子"望而却步的米格走廊,夺走毛岸英  相似文献   

12.
苦窑工找党     
在我们共和国的10位大将中,有一位出身十分贫苦的大将,他就是在战争年代一家有38口人为革命牺牲,他自己在南征北战中9次负伤,全身留下17处伤疤,左腿为二级残废的开国元勋——徐海东。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一个世代陶工之家。徐海东小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0,(11)
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有这样一群人,面对国与家、公与私的抉择,他们以国为先,向战而行,时刻把人民的安危系挂在心头,用军人的奉献牺牲护佑安居乐业的苍生百姓。李玉峰,就是这样一名历经精武淬火、战场洗礼的赤胆忠诚反恐尖兵。入伍18年,他不忘初心,矢志强军报国,面对生死考验,他不畏艰险,不惧生死。先后随队圆满完成赴西部驻训维稳、"陆氏四兄弟"特大犯罪团伙抓捕、"大冬会"重大勤务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近60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先后被命名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第18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获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2017年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相似文献   

14.
老树护新芽     
《新长征》2007,(12)
樊金良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他十八岁参军,十九岁入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负伤,成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荣立二等功。一九八一年,他从镇赉县农业银行的岗位上离休,赋闲在家。按理说退下来就好好歇着吧,可他偏偏闲不住,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15.
, 《理论导报》2012,(11):58-60
稀疏的头发,脸上和手脚上大片的疤痕,走起路来还有些一瘸一拐,这些让46岁的谭良才看上去苍老又貌不惊人。3岁的小外孙女王君茹经常趴在外公的怀里,摸着谭良才手上和颈脖上的伤疤问这些疤痕是怎么来的,谭良才总是用认真的语气告诉外孙女:"这是我和你爸爸一起救小朋友被火烧伤的,你爸爸是个大英雄。"作为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谭良才感到很光荣,也觉得有点惭愧。他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农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只做了一些平凡小事。"谭良才所说的"平凡小  相似文献   

16.
周居霞 《实践》2014,(1):33-33
<正>在乌审旗嘎鲁图镇神水台村采访,听到许多村民把他们的老支书朱广宇挂在嘴上:"支书得那么大病还为大伙操心,咱得让他省点心哪。"当朱广宇笑呵呵地站在记者面前,那高挑清瘦的样子的确像是大病初愈,可他的热情开朗却让人感到他很潇洒很帅气。安排好记者的饭菜,他对记者说:"你们先吃啊,老伴来电让我回家吃饭哩。"自从2010年做了胃癌切除手术,他每天要吃五顿饭,贤惠的妻子,每天煲汤熬粥为他调理。"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好好干一把"朱广宇今年61岁,1977年退伍,在当时的乡政府任供销社主任,退休后回到神水台村。他助人为乐的美名早已远近闻名,比如他常把化肥农药赊给生活困难的乡亲,甚至赔上本、  相似文献   

17.
正方志敏在他的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多次记述了他的战友田寿的事迹。这位田寿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刘畴西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曾到苏联学习军事,是红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与方志敏并肩领导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一次东征,他光荣负伤,失去左臂。在几次反"围剿"斗争中,他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屡建奇功,被中央根据地人民誉为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一1897年,刘畴西出生在湖南长  相似文献   

18.
信息集萃     
正南皮县精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南皮县在精准脱贫中深化"挂、包、帮",推动各类人才资源沉到脱贫攻坚一线,实现精准帮扶"全结对、全覆盖"。"挂",选优配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把干部资历、特长、意愿和任职村实际有机结合;"包",实行常委包乡镇、委员包贫困村、党代表包贫困户"三包"责任制;"帮",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退休老干部等6类人员中吸纳精英880人,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就近  相似文献   

19.
荆海丽 《先锋队》2011,(17):20-2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出了个时传祥,整整激励教育了一代人。今天,在我省阳泉,赵泉祥把当清洁工人看成是光荣神圣的岗位。他在环卫一线已经干了32年,"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人称《山城"时传祥"》。他的事迹是时传祥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与升华,是一个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勇于奉献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廉政瞭望》2011,(11):50-51
"无国界医生",在不少国人眼里既陌生又神秘。在世界各地无论哪里发生地震、洪水或战争、内乱等"天灾人祸",人们总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在自然灾害中负伤、生病或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竞相加入这一全球最大的独立医疗救援组织,在救死扶伤中不断挑战自我,同时使中国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