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湘潮》1986,(10)
《椿园载记》的作者罗章龙在书中谈到,一九一七年冬,新民学会决定派会员去日本求学,由罗章龙先行,其他人得到罗的回信后再出发。临行前,毛泽东赠给罗章龙一首七言古风,题为《送纵字一郎东游》。这首诗过去未发表过。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2.
诗一首     
~~  相似文献   

3.
1993年《党的文献》第六期发表了新发现的毛泽东四首诗作。这四首诗是1955年到1957年写成的,正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诗人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决策者、发动者、领导者,在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他为之激情满怀、诗篇迭出是很自然  相似文献   

4.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创作过一首七律政论诗。这首诗当时曾广为传抄,有的抄了初稿,有的抄了修改稿,有的在传抄中产生了笔误,由此出现几种不同版本。这些版本虽有异文,但大同小异,可以校订出比较完善的版本。其标题可拟为《七律·重庆谈判》,写作时间应为1945年秋。正文校订为: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相似文献   

5.
将已有的诗改动一下,使之成为另有含义的一首诗,叫做"剥皮诗". 剥皮诗,表面看去,是制作者借助原诗以表达己意,似乎有点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的意味,实则也可以说是创作,是很灵动、机智的一种创作.如将剥皮诗与所剥原诗对照品读,会别添一番诗趣.  相似文献   

6.
迎春诗一首     
户‘母生丫自仁 咋叭冬分大迎春诗一首@陈永革~~  相似文献   

7.
在陵川县第一山林场,至今保存着一幅赵树理于1963年5月亲笔写下的题赠第一山林场的条幅.条幅长1米,宽45厘米,上面写的是一首诗:"栉风沐雨种油松,日计无多岁计丰.莫道眼前犹似昨,重游过客识英雄."  相似文献   

8.
李立三和毛泽东是湖南老乡。在近半个世纪的日子里,这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有过几段并非为人所详知的交往,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同志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末》2月26日发表朱进东文章指出,他最近发现,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期曾于1915年5月写过一首五言长诗,内容是悼念亡友易咏畦的: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相似文献   

10.
"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今年5月14日,一首名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悄然流传开来,众多报纸频频  相似文献   

11.
蓝鸿 《党课》2010,(10):82-82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乏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无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的交情──毛泽东和萧三谢秉忠在毛泽东的诸多老朋友中,萧三小学与他同学,中学同窗共砚,早期一起参加革命活动,中期在延安共度艰苦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同到北京,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友谊。真可谓"同窗挚友,情深谊长"。志趣相投的同学好友萧三,原名植蕃,...  相似文献   

13.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左右,诗人臧克家接受媒体采访,又谈到了当年《诗刊》创办时,向毛泽东征稿的情形。但是,毛泽东诗词到底是怎么发表的,那份致毛泽东征求诗稿的信函是谁,又是如何起草的?臧克家却"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代表了毛泽东的最高文学水准,毛泽东生前十分珍爱。毛泽东诗词自50年代公开发表以来,以其巨大魅力吸引了众多读者去欣赏、玩味、研读、理解、注释,其热情经久不衰。在国内众多的编注本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熟读了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2009年白求恩又被中国网民评为100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赞诗     
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诞辰60周年。当时担任陕北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的丁玲,特地到党中央临时所在地保安县买了一块红缎子,与毛主席的秘书周小舟等合写一首祝贺词。他们一边凑句了,一边作修改。最后由丁玲仿效郑板桥手书体工工整整地把它抄写出来:苏区有一怪,其名曰徐老。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万里论长征,目录已编好。沙盘教学生,AEUIQ。文艺讲大众,现身说明了。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中国文艺协会歌此以祝此时,毛主席走进窑洞,听了他们的朗读后,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改诗     
解放初期,山西大学历史系罗元贞教授读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25首旧体诗词以后,感到《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和“金沙浪拍悬崖暖”两句中重复用“浪”字为诗词之忌;此外,“悬崖”的“悬”字缺少诗味。不如改动成“金沙水拍云崖暖”。1952年元旦罗教授在给毛泽东的贺年信中,提出了这个意见。毛泽东同志认为意见提得很好,便改了过来。此后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都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一句,原稿为“原驰腊象”,诗人臧克家建议改为“蜡象”(白色的象)正好可与上句“山舞银…  相似文献   

19.
“十载飘零十载寒, 深闺惆怅泪难干。孤魂应解征人恨, 莫向东呼战马还!”《哭亡妻》这首诗,是陈文光烈士经过十年飘零生活后,于1936年冬回到家乡蓝田,在爱妻梁昭悌坟前的哭诉。陈文光,又名陈养吾,安化县蓝田(现涟源市蓝田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任国民党安化县五区党部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被迫改名换姓离开家乡,辗转流亡于安化、湘乡、长沙等地,进行秘密活动。直到国共第二次合  相似文献   

20.
振扬 《党史文汇》2008,(5):34-37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同时读到何香凝、续范亭、吉鸿昌的三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三首诗的三位作者,身份、地位、经历不同,但却都曾是国民党内的著名人物,他们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时期众多爱同人士的共同感受和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