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海匪屡犯 六鳌半岛位于福建漳浦县旧镇东南,地形狭长,三面临海,是闽南沿海一个重要前哨阵地,也是海匪向福建内地窜犯袭扰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1950年夏起,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兼“福建反共救国军”总指挥胡琏,先后多次派遣海匪由六鳌半岛登陆内窜。 为加强六鳌半岛的守备,福建军区部署公安第八○团三营九连一、二排,以及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两名侦察员和该军第二七二团武工队等15人,在半岛南端的72.6高地、六鳌山、乌嘴山等高地防御警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4-24
国民党军进攻东山岛,是其撤逃台湾后对大陆沿海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窜犯。1953年7月15日21时,国民党军金门防卫部上将司令官胡琏率领四十五师(欠一三三团两个营)、十八师五十三团和海匪“福建反共救国军”第一、第二突击大队等部共1万多人,分乘13艘舰艇,由金门驶向外海。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于16日1时电令闽南、闽中各海防部队准备迎敌。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盘踞在金门、马祖列岛的蒋军,不断派兵袭扰福建沿海岛屿,抢劫鱼船渔民,妄图窜犯大陆。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拂晓,在金门蒋军头目胡琏的直接指挥下,由第十九军军长  相似文献   

4.
周梓岸 《广东党史》2009,(5):26-26,33
1949年5月18日,兴宁县解放。7月间国民党胡琏兵团、谢海筹残部窜犯兴宁县。9月23日,第二:次窜回兴宁城,妄图在兴宁县北部建立所谓“反共游击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我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第六团,边三团和粤赣湘边纵东二支,于9月26日开始包围并攻打驻兴宁县城的谢海筹残军。围城三天,于9月29日我们夺回兴宁城。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0-20
1949年解放时,据估计,福建境内约有土匪5万余人。随着福建各地的陆续解放,又有大批国民党军散兵游勇和地方反革命分子上山加入土匪的队伍。1950年上半年,国民党把福建境内的土匪统一组织,番号为“福建游击军区”。由驻金门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胡琏兼任司令,黄炳炎为副司令;沿海“海上保安”系统改为“海上突击军”.  相似文献   

6.
<正>十万火急援东山1953年7月16日上午8时,第三十一军司令部作战值班室接到华东军区首长从南京打来的电话,说北京有电话,要直接与周志坚军长通话。周志坚接过电话,方知是总参谋部打来询问厦门前线和闽南地区情况的。周志坚汇报了敌人已在东山岛登陆的情况和军里的作战决心。总参谋部当即批准了第三十一军的请战,要求进一步做好准备,坚决粉碎国民党军的大规模窜犯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胡琏(1907-1977),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他因出众的指挥才能而深受蒋介石器重,被称为"常胜将军"。与同僚们相比,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要略高一筹。关注胡琏生平的人们都普遍认为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他麾下的十八军,是国民党的5大王牌部队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龟缩于台湾的国民党军在不断从海上窜犯和空中轰炸袭扰大陆的同时,还经常向我空投武装匪特。从1951年10月起,华东广大军民同国民党空降匪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至1954年6月,浙江、福建和安徽等地围歼捕获空降匪特11股47人,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活动。本文介绍的是戴云山区军民歼灭空降匪特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蒋军中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前者指胡宗南,后者为胡琏。胡琏,陕西华州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上将,打仗十分狡猾与彪悍。在中原战场上,胡琏和他的整十一师多次给中原野战部队带来很大麻烦。刘伯承曾数次寻找战机想要捉住这只狐狸。  相似文献   

10.
<正>美蒋密谋袭占东山新中国成立后,被逐出大陆的蒋介石集团始终不甘心失败,日夜做着"反攻复国"的迷梦。1953年初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份来自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密电,内称:准备用一个加强师进攻平潭岛,并以此为桥头堡,展开对大陆的反攻。密电还说,美国"西方公司"热切希望实施此次反攻计划,许诺事成之后,给金门驻军一笔丰厚的报酬。这份密电是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发出的。胡琏曾任国民党王牌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一水之隔的福建成了最前线。蒋介石不甘心在大陆的失败,经常派遣匪特登陆,或不时出动空、海军对东南沿海进行袭扰。海峡两岸,两军对峙,登陆抗登陆、袭扰反袭扰,连同宣传反宣传,大大小小有声或无声的战斗,  相似文献   

12.
重大决策 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守台湾、澎湖列岛、金门、马祖后,贼心不死,屡屡出动飞机窜犯大陆,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灾情”最为严重。八闽大地隔三差五便要遭受国民党空军的轰炸。虽然1956年前后,我空军在福建、浙江、粤东地区新建了一批机场,并着手航空兵入闽的准备,但因为种种原因,终未实现。国民党空军利用掌握这一地区制空权的时机,猖狂地将训练空域划到了福建地区上空,以致于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福建的地是共产党的,福建的天是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13.
1950年春,大陆上的解放战争已基本结束,而东南沿海的许多岛屿还拉彻在国民党军队手里,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海上封锁。新生的人民海军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敌人的再上封锁,对敌实施海上战略追击。这是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的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突破敌人海上封锁的斗争中·除了同盘踞在各岛屿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作战外,清剿海臣也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海匪日益猖獗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惨遭失败后,在东南沿海收缩和利用海匪对我进行审抗.国民党原江苏省主席丁治磐率领所属机关,并搜罗当地游杂武装、特务和海匪张网六、袁国祥…  相似文献   

14.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全面进攻海南岛,发起了消灭国民党薛岳守军10万人的海南岛战役。第四野战军邓华、洪学智指挥的第十五兵团两个军于17日凌晨突破了薛岳部海陆空军对海上的封锁,在海南岛北部海岸强行登陆,至4月30日,攻占海南岛国民党军最后一个据占榆林港,全部解放了海南岛。3万多名国民党守军被歼,其余守军从海上退往台湾。  相似文献   

15.
1951年夏,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在蒋介石授意下,先后两次指使匪徒窜犯浙江大陆,妄图建立所谓“游击根据地”。匪徒们登陆后,立即陷人浙江军民布下的天罗地网,毛人凤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相似文献   

16.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2):50-54,58
国民党军名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我中野、华野的强硬对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军的战法和部队情况,认为刘邓之3纵战力强,为精锐部队,有“老虎纵队”之称。因此,3纵主力第7旅(即11军31师)也就有了“中野虎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正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开国中将,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是我军著名的英雄虎将。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是我军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1943年,侵华日军在先后"扫荡"豫北和豫西的同时,采用"以华制华"的伎俩,将国民党孙殿英、庞炳勋两个军收编为伪第五方面军和第六方面军,向我抗日根据地发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24-26
正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策应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调动国民党军回撤后方,1934年7月5日,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到敌人深远后方,进行广大的游击活动,经过福建而到浙皖赣边行动"。7月6日,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其中福建子弟兵3000多人,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率领下由瑞金出发,于9日到达福建  相似文献   

19.
临危受命守东山 1953年春,当国民党军突袭福建大陆沿海以牵制我在朝军力的企图屡屡失算后,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控制、落户台湾的"西方公司"从幕后跳到了台前,策动国民党军加紧"反攻大陆"的步伐.他们的眼光盯在了东山岛.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为消灭红军,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其时,抚州域内共有六个全红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西南部紧连着中央苏区的吉安和赣州,东北部与赣东北苏区接壤,东部与福建的邵武、建宁、泰宁毗邻,西北部大部是白色区域,小部则是游击区域.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前沿阵地和天然屏障,也是中央苏区连接赣东北苏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军要进占中央革命根据地,必须突破抚州红色区域这个重要门户.因此,抚州红色区域成为红军与国民党军争夺的战略要地.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第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就在抚州区域,在此期间的战役战斗尤为频繁和激烈,这些战役战斗的胜负对中央苏区的兴衰产生过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